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8-26 16: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天,冰峰上出现了少有的暴风雪,杨排长带人赶到哨所时,一班长已经银装素裹,为了救阿米尔,他化成了永恒的冰雕……

    今年10月底,《冰山上的来客》又一次上映。镜头闪现的这一幕依旧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屏幕下面,止不住的抽泣声断断续续地传来。

    鄯善县鄯善镇蒲昌村用黄褐色的生土围墙包围着这一切。敞亮的木架凉棚、土黄色的泥墙、拱形的壁龛、青色的地砖,再配上黑白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仿佛回到了昔日的“蒲昌王城”。

    鄯善县委书记赵文泉要的就是这种感觉,2007年,他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有些村民住宅贴瓷砖、用新式门,他认为不该赶这种时尚。

    作为古代蒲昌国的蒲昌村,应该保留自己古老的建筑和厚重的文化,与到处都是现代化的建筑丛林相比,“古老陈旧”更能彰显历史文化的底蕴。

    如今“蒲昌王城”的雏形已经显现,穿过砖石铺就的巷道,与繁华的县城中心相比,蒲昌村显得更加“古老陈旧”,这个古老村庄中蕴藏的厚重文化正在被逐步挖掘出来。

    吐鲁番地区旅游局副局长徐树林说,这几年,吐鲁番地区加大了对原有城市景观、传统饮食以及古街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力度,鄯善县以吐峪沟民俗、鲁克沁木卡姆传承中心、库姆塔格沙漠、鄯善之夜等为主的鄯善文化休闲游已基本形成;托克逊县则瞄准特种旅游做文章。再现丝路古道多样性文化交融的历史,只是吐鲁番地区挖掘旅游文化的一个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吐鲁番地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创建了一批包括葡萄沟、库姆塔格、坎儿井等在内的国家级著名景区,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方面,全面启动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吐鲁番项目,积极推进丝绸之路吐鲁番段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了坎儿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吐鲁番木卡姆还被国家文化部命名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通往鄯善县鲁克沁镇政府办公楼的一片庄稼地里,几位老艺人正围坐在一起弹奏热瓦甫。

    亚心网记者得知,鲁克沁镇有13名木卡姆“国宝级”老艺人,他们每月都能得到600至800元的补贴。2006年,吐鲁番地区投资200多万元,在鄯善县鲁克沁镇建成吐鲁番木卡姆活动中心,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10万元活动经费,用于木卡姆老艺人演奏及木卡姆传承艺人培训等任务。

    徐树林说,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1978年,在吐鲁番市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后,吐鲁番地区走上了发展旅游的道路。一路走来,吐鲁番地区旅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始到现代的转变。

    近几年,吐鲁番地区逐渐开始靠文化脉络做旅游文章,注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民风民俗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并将这些文化渐渐地在酒店与餐饮中渗透。 克然木·海肉力是吐鲁番市葡萄乡达甫参盖村一名表演艺人。

    从2002年当地开展民俗游以来,他就成为众多受益于吐鲁番旅游的一个老百姓之一。至今,他家总共已共接待了1万多名中外游客。客人一来,他就弹起热瓦甫,女儿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儿子更是又唱又跳,俨然一个文艺演出队。欣赏完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客人们还能吃到可口的抓饭,喝到美味营养的羊肉汤,临走时还会买很多葡萄干。

    “去年一年我们家的收入有十多万,现在闲了,我把女儿送到乌鲁木齐去学外语了,以后就能自己接待外国客人了。”克然木·海肉力高兴地说。

    徐树林说,近年来,吐鲁番地区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1978年,吐鲁番共接待游客1275人次,2007年共接待游客47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98亿元,在全疆各地旅游业中名列前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