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4-12-18 15: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医27年,精心记录患者病历40多万份,人称村民健康的“活档案”;长期备着5000元的应急款,以备有困难的急症病人不时之需——“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周松勃常说:“医生就是要救死扶伤,有钱没钱一样看病。”       □本报记者 葛西劝 徐 华
       通讯员 韩 瀚 王 宁
       记录病历40多万份
       每天9点多钟,患者就陆续前来,自行车、三轮车停满了涿州市刁窝乡刁四村乡村医院的院子,汽车、拖拉机在院门口排起了长队。院里院外,霎时间就热闹忙碌起来。曾在2012年被央视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的周松勃,周而复始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今年50多岁的周松勃从小立志学医。“生命是不允许出错的,错了就再也改不过来了。”周松勃以此警醒自己,从1987年从医开始,每诊治一位患者都要做          病历记录。
       在周松勃的诊室,笔者看到了他精心保留的病历册,摞在一起有一人多高。打开病历册,上面工整地记录着每个病人的姓名、住址、就诊时间、症状、用药等情况。其中,由于时间的原因,一些病历册的纸张已经变脆。
       周松勃说,27年来,他整理记录了219本病历册,涉及病历40多万份。刁四村的乡亲们称他为村民健康的“活档案”,因为他对乡亲们的既往病史、用药过敏史、家庭病史和健康状况了如指掌。
       在周松勃看来,记录病历是对症下药的第一步。谈起这项工作的好处,他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收玉米的时候,有患者来看病,他翻开去年9月的病历,很快发现该患者病情的变化,根据上次用药的情况准确确定了这次用药的药量。有的患者说,周大夫,这次用药不如上次效果好。翻开病历,周松勃很容易就能找到病人感觉治疗效果好时用的什么药。
       “人命关天,给人看病,来不得半点马虎。登记病历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周松勃说,“这么些年,我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没有闹过一起医患纠纷,病历记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长期备着5000元应急款
       “这个职业是让你来救人的,不是让你发财的。”这是周松勃对医生的理解。多年来,周松勃看病实行五不收费:门诊不收费、出诊不收费、注射不收费、针灸不收费、孤寡老人看病用药不收费。
       事实上,周松勃给人看病有时是要自掏腰包的。在他门诊室的抽屉里,长期备着5000元钱。周松勃说,这是应急款,遇到有困难的急症病人需要转院时,用这些钱他可以第一时间护送病人到医院、支付急诊费用、办理住院手续等。
       “我们这儿的老百姓大多是靠种地生活的,看病结账要等秋后。有的家里困难,医药费就先欠着。”在周松勃家中,他的妻子刘翠芳拿出十几摞欠条和两个账本。这些欠条有900多张,既有本地村民拿药的欠账,也有外来务工人员吃药、打针的欠款。账本里记载的则是急重病人转院时,周松勃为其垫付的路费、急诊费、住院押金等费用,这部分流水有100多万元,其中有许多还没有还上。欠条和账本上的欠账加起来有46万元。
       “这只是欠账的一部分。对于欠账,我从不催要。有些欠账因为年头太长,我就销毁了。”周松勃说,“医生就是要救死扶伤,有钱没钱一样看病。”
2009年深秋,几个贵州农民工抬来一位患者。这个患者在工地运砖时突然晕倒,经过医院的抢救治疗,花去了近两万元才保住了性命,但因家庭困难实在无钱继续在医院治疗。他们听说周松勃这里不用交钱先看病,便来此求助。周松勃二话没说将病人收治,管吃管住、精心治疗了一个多月。病情好转后,患者悄悄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欠你的医疗费,这辈子还不上,我下辈子做牛做马也要还上。看到字条,周松勃非常着急,因为患者还没有痊愈。周松勃赶紧骑车去追,并为患者送去一大袋康复药,还塞给他一些钱作为回家的路费。
      诊治患者100万余人次
       27年来,周松勃跑遍了涿州东部的100多个村,诊治患者100万余人次,被当地的乡亲们称为“身边的120”。
“乡村医生,没有到时上下班的说法。夜里求医的,都是让咱去救命的。”周松勃说,他的卫生所24小时应诊,夜里只要有乡亲敲门或者打电话,他抬腿就走。因为晚上经常被叫醒,这些年他养成了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习惯。他说,虽然辛苦,但心里踏实。
2011年的一个晚上,周松勃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正在输液。突然间,电话响了:“周大夫,您快来吧,我们学校的一个学生把一瓶氯硝安定全吃了!”周松勃听后,连忙拔掉针管,拿起胃管和急救药品就朝学校跑。当时,正下着雨,周松勃深一脚、浅一脚地跑了3公里来到学校,迅速给这个学生进行急救洗胃,直到她脱离危险才松了一口气。
       “这么多年,我们只有在大年初一上午关门。”刘翠芳说,她最大愿望就是周松勃能安安生生在家吃顿年夜饭。
刘翠芳说,周松勃不仅在诊所给人看病,对于年岁大或者不方便来诊所诊治的病人,他就到乡亲们的床头给人治病。今年72岁的老人刘凤英已患糖尿病23年,出现了冠心病、眼睛失明、皮肤溃烂等多种并发症,周松勃每隔3天就和妻子一起去老人家为老人检查一次身体,并用自制的药水给老人洗脚,防止病情恶化。
       周松勃对自己的要求是“小病快看,急病速转,大病多探”,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病人的诊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