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9-15 14: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鸽 于 2015-4-15 20:03 编辑

总人口296万,主要分布在湘、黔、桂、鄂四省(区)毗邻地方,全国现有通道、新晃、芷江、玉屏、三江五个侗族自治县。通道处在侗族人口居住中心,为南北两个侗语方言部系的纽带位置,侗族人口达17.8万,是全国第二个成立的侗族自治县,境内生态环境极为秀美,民族文化保存最为完好,开发通道“侗族文化圣地”,是充分展示通道侗族之魅力、文化之灿烂、社会之和谐的现实选择。
一、“楚越古通道上的繁衍生息”——商榷侗族文化圣地之概念
“侗族文化圣地”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生存目标、生活理想和原始的价值观念,是一种极具丰富历史内涵的文化概念。它是侗族人民保护原生态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侗族人民创造和美化幸福家园的一种崇高愿望。简要而言,“侗族文化圣地”就是孕育繁衍了侗族灿烂文明的一处重要据点,是创造形成了侗族和谐文化的一个中心区域,是传承发展了侗族人文精神的一个历史平台,是集中展现了侗族独特魅力的一个形象代表。
二、“骆越发展史上的集合大成”——佐证侗族文化圣地之依据
不论广大汉侗杂居、侗民族特征日渐消损的地区,就在侗族特点相对明显、侗文化保存相对完好的全国仅有的五个侗族自治县中比较,通道侗族文化就如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精华集聚,综合大成,从质量品位、数量规模上都显出王者之宏伟,呈现圣地之风范。
(一)通道是侗族文化最为重要的发祥源地。
根据考古发现,在通道“大荒遗址”、“安南遗址”、“所口遗址” 等古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大量史前时代文物,证明在楚越古通道这块土地上,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侗族先民在此生活居住、繁衍生息;根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古通道就成为“西南要服之地”,素称“南楚极地、百越襟喉”。这种长盛不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为通道土著侗族吸纳百家之长、融合中原文明提供了便利条件,使通道侗族得以在历史上长期占据着侗族医药、艺术创作、民间工艺、语言风俗、商贸流通等领域的主导位置。从考古学和史实文献以及出土的大量文物研究成果证实,通道既是侗民族传统农业、畜牧业、建筑、纺织、养蜂、印染、铸铁、绘画、耕种、雕塑等技术的发源地,也是侗族古文学传说、古戏曲歌舞、古饮习茶俗、古祭祀礼仪、古婚姻制度等文化的发源地,通道原生培育的陆稻粳米、旱种黄粟等农作物更是为侗族人民战胜自然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通道是侗族文化繁衍发展的传承神地。
侗族人民不屈不饶、坚强勇敢、乐观豁达的民族特性使侗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保持了延续、繁荣和发展,在通道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在通道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宝库中,产生了古代侗族先民维护内部治安和教化的“侗款”42篇、“琵琶歌”20首,流转传唱的侗歌4000余首、民间故事112篇、歌谣281首、谚语372条,民间盛行的侗戏400多幕、器乐300多曲、舞蹈5种10多类,是五个侗族自治县中文化品类最为齐全、传承最为完整、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县;通道侗族早在500多年以前就形成了记录侗歌、侗款的古侗文字,这是侗族历史上最早和唯一的一种侗族形意文字;诞生了杨再思、殷道正、龙儒恩、杨昌嗣等历史名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通道,堪称侗族历史文化和民俗的博物馆。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道民族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先后编辑出版了《侗族民间器乐集》、《侗族医药》、《侗寨大观》、《侗歌大观》、《信仰大观》、《侗戏大观》、《体育大观》、《饮食大观》等系列丛书,侗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远远走在其它侗族地区的前面。
(三)通道是侗族文化精华聚集的大成圣地。
一是在侗族艺术文化上丰富多彩、特色显明。通道侗族的民间艺术文化结构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多以侗族起源、民族迁涉和生活习俗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尤其是侗族歌舞乐曲多达21款类之多,是侗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侗族歌舞艺术的代表作品“侗族大歌”、“咯啰打打”等远渡重洋,震惊世界。2006年3月,通道民间艺人欧俊楼又在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节目中,以特色鲜明的侗族歌舞艺术再次征服了全国观众,荣获才艺表演一等奖。通道的坪坦乡和黄土乡还先后被授予“全国芦笙之乡”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在五个侗族自治县中独树一帜。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戊梁侗族歌会更是引起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二是在侗族手工文化上种类繁多、技艺高超。通道侗族手工艺制品有11大类64个品种,其中侗族银饰制品和刺绣工艺技法高超,早在唐宋时期就享有盛名;侗族传统的侗锦、侗帕、侗布等手工编织品,手艺古旧、做工精细、特色浓郁,可谓精美绝伦,独一无二。三是在侗族建筑文化上巧夺天工、堪称一绝。通道侗族建筑艺术巧夺天工、精华集聚,鼓楼、寨门、风雨桥被誉为侗族“三宝”。有“建筑史上奇迹”之称的马田鼓楼、侗族“布达拉宫”之称的芋头古侗寨和被誉为“中国桥梁建筑活化石”的坪坦风雨桥群3处国宝,有横岭古楼群、阳烂寨门等6处省级文物,有市级文物2处、县级文物7处,暂未列入保护的各类文物达900多处。通道县域境内丰富的文物名胜与周边侗族地区文化资源单一的状况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优势。四是在侗族民俗文化上别具一格、独领风骚。通道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服饰,形象独特,别具一格;自产自制的“腌鱼酸肉”贮藏数十年不坏,油茶、苦酒纯正温和,别具风味;民俗风情中的“行歌坐月”、“山歌定情”、“铁炮迎客”、“合拢宴宾”、“芦笙踩堂”、“歌令祝酒”等更是侗族习俗文化的品牌,日益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的目光;侗族传统的抢花炮、射弓弩、登高脚等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遥遥领先于其它侗族地区,是全国著名的“民族体育之乡”。
(四)通道是侗族文化南北融合的交汇宝地。
通道处于湘、黔、桂比邻地区云贵高原东端,是我国著名而古老的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南侗”和“北侗”文化连接交汇的融合之地。首先,通道占据了南、北部侗族区域分布的中心位置。我国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玉屏,湖南的芷江、新晃、靖州、绥宁、城步、洞口,广西的三江、龙胜、融水,从地理版图上可以看出,通道处于侗族分布的居中位置;其次,通道融合了南、北部侗族建筑艺术的明显风格。通道侗族的民居建筑外观上传承着古越风格的方正大气,屋内布设却是精美细巧的古楚布局,是融合楚越遗风和夜郎古韵特色最为明显的县;第三,通道兼备了南、北部侗族文化内涵的两家之长。在通道的考古挖掘中,发现兼备南、北部侗族文化内涵的地下文化遗址就达70多处,占地近40万平方米,由通道传往周围的古款记录也多有发现。现在通道侗族盛行的重阳民族歌会、大戊梁歌会、皇都侗文化艺术节、芦笙节等大型民间活动,仍是广大侗族地区交流文化、展示艺术、传承精华的重要平台。


真人游戏|电子游戏|足球篮球|时时Я彩| 六合投Я注| 网络赚钱去SO娱Я乐Я城:顶级信用Я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