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查看: 2302|回复: 1

廊庙江湖一倚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 14: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鸽 于 2015-4-15 20:09 编辑

岳阳楼,位于巴陵古城西门城头,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鼎足相望,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的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所建的阅军楼,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晋太康元年(280年),巴丘一带始建巴陵县,阅军楼随之改名为巴陵城楼。南朝刘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巴陵废县改郡,在扩建郡城的同时,对巴陵城楼也进行了重修,使这一十分简陋的军事设施,开始变成供人游览的场所。唐初,巴陵城楼一度出现多种名称并存的局面:因建于西门城上,故称“西门楼”;因濒临洞庭湖,又有“洞庭楼”和“洞庭连天楼”之称;因位于郡署之南,又称为“南楼”。唐乾元元年至二年(758~759),诗人贾至、李白分别撰写了《岳阳楼重宴别王八员外贬长沙》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的著名诗篇,尔后杜甫、元稹、李商隐等人相继登楼赋诗,使用的都是岳阳楼这一名称;岳阳楼之名自此沿用至今。
岳阳楼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不仅表现在交通便捷上,而且也由于楼址选择独具匠心,使楼身四周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千姿百态,交相辉映,更为古楼增添无穷的魅力。特别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岳州知府张德容主持重修岳阳楼时,将楼址由原来所处的洞庭湖边,“移进六丈有奇”,达到巴丘山巅,既使楼基免遭洞庭波涛的冲刷和地下渍水的浸蚀,有利于保固楼身,同时也使古楼的位置更趋合理,气势更加雄伟;它东倚金鹗,西濒洞庭,游人凭栏东眺,古城全貌尽收眼底:高大肃穆的鲁肃墓近在咫尺;位于楼南3公里的慈氏塔临湖耸立,为古巴陵“十影”(日影、月影、云影、山影、雪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之一;与慈氏塔隔水相望的君山岛云遮雾障,碧影若浮,恰似青螺置于玉盘之中。名楼、古塔、仙岛鼎足而立,互为呼应,令人叹为观止。
岳阳楼的建筑艺术也是精巧奇特的。全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结构。楼中4根朱红楠木金柱冲天而立,直贯楼顶,承受全楼大部重力,再以12根大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二楼四面环以明廊,翘首饰有祥云、瑞草和名花。三楼用状若蜂窝、玲珑剔透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飞檐与楼顶均盖黄色琉璃筒瓦,飞檐尖端饰以龙凤,昂首翘展,似欲腾空飞去。三楼盔顶,曲线流畅,造型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如此大型的盔顶,在全国古建筑物中是独一无二的。全楼未砌一块砖石,未用一口铁钉,全用木料构成,闩缝对榫,依次紧扣,互相咬接,套合规整,虽经历上百年的风吹雨打,除部分构件朽败外,尚未发现结构套合联结上的任何弊端。这证明古楼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等方面均有惊人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1983年3月,岳阳楼开始实施落架大修,并于1984年元月顺利竣工。如今展现在游人而前的岳阳楼,高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4米,进深14.56米,占地251平方米,系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完整保持原貌不变的古建筑。
在岳阳楼的保护范围内,有一批精巧的辅助建筑如仙梅亭、三碑亭、怀甫亭、小乔墓、碑廊等,犹如众星拱月,将主楼衬托得更加雄伟壮观;它们分别建于明、清和解放后三个时期。
仙梅亭:位于岳阳楼主楼左侧,为二层双檐、六角攒尖顶纯木结构,总高12.22米,占地44平方米。亭角高翘,覆盖绿琉璃瓦;底层正中竖立仙梅石,记述此亭的来历。据清同治《巴陵县志》载:明崇祯十二年(1636年),岳州推官陶崇孔主持重修岳阳楼,民夫在附近掘土时,得方石一块,长约尺余,宽三寸多,洁白如玉,上显枯梅一枝,分二十四萼,自成纹理,隆然凸突,以手摸抚,润滑如脂,了无痕迹,人感奇异,奉为“仙梅”;于是修建仙梅堂,以为纪念。后因天灾战乱,堂毁石失,直至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在民间找到这块仙梅石,建留仙亭安置。清光绪六年(1880年),留仙亭重建,更名为仙梅亭。
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右侧,取名源于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传说。据清光绪《巴陵县志》载:“吕洞宾,唐进士也,诣京师应举,遇钟离翁于岳阳,授以仙诀,遂不复至京师”。岳阳秀丽的风光,使这位弃儒畈道的神仙赏心悦目,留连忘返。他赞叹岳阳的山好、水好、酒也好,所以三过必醉,而醉酒的地点都在岳阳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巴陵知县熊懋奖于复修仙梅亭的同时,新建了望仙阁,以仰望吕仙重来。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望仙阁经重修,更名为斗姆阁,作为祭祀北斗星神的场所。清同治六年(1867年)改名三醉亭。
1977年落架重修,为二层、重檐歇山顶、方形殿宇式建筑,一层增设亭屏,绘有吕洞宾醉卧像及其诗句;二层供有“诗酒神仙”吕洞宾座像,四周饰以富有神奇色彩的浮雕。
此外,在岳阳楼保护范围内,还陈列了一批历代流传下来的珍贵文物。如清代书法家张照所书《岳阳楼》雕屏和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以及其它匾对、铁鼎、铁梢、铁枷等,极具精湛工艺和悠久历史,早为世人所称道;它们或珍藏于楼内、或安置在楼前,与千古名楼相得益彰。

真人游戏|电子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ぇ彩| 六合投ぇ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ぇ乐ぇ城:顶级信用ぇ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