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4日
读熊国华的诗,语言朴素却耐人寻味,往往直截了当而又时常峰回路转,在一首首诗题下,将读者引领进一个《旋转的世界》——这世界原本是大众的世界,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诗意,因为纷繁或深沉,这些诗意几乎被人忽略,但是因了诗人眼睛的发现与灵魂的碰撞,就成为了熊国华个人的世界与笔下的诗行。他是一个带着诗歌上路的行者,世界因之在他的诗中旋转着,他的诗在读者手中分享着,他的人生由此而幸福着的。作为诗人熊国华的读者与朋友,能够分享他的幸福,是快乐的。
——祁人(《中国诗歌万里行》主编、诗人)
我惊异,“死神与我擦肩而过”, 诗神却悄悄拥我入怀,温情中竟“隐藏着狗性和人性”。哈,也许熊国华的创新就在于“旋转”:当散文追求诗化之后,不妨让诗歌来点散文化,口语化,日常生活化。嘿,换换口味如何?毕竟咱生活的世界在旋转。只是,转而不动的也是他,就像“茶树坚守在故乡”,却让诗的茶叶“满世界流浪”。带着苦涩的好茶,品而后甘……
—— 林祁(教授、诗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在我看来,好诗就是要么使人揪心一疼、要么使人会心一笑的诗,读国华诗兄《旋转的世界》诗集,发现这样的好诗比比皆是。在“一疼”、“一笑”的交替进行中,我们不仅仅感受着情绪上的起伏跌宕,还同时经受着思维上的波澜壮阔,总体上是轻松愉悦的。他的诗毫不做作,貌似明白如话,可是,你要小心,真懂了吗?他以穿越时空的诗思,用古典现代后现代的手法,举重若轻地把一个深远复杂多变的“旋转的世界”指给我们看,时而远、时而近,你看到什么了呢?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神秘地偷偷地笑。
——杨亚杰(诗人、诗评家)
2013年9月15日
国华先生是学者,也是诗人。研究中国古典诗歌,也研究现代诗歌。不仅熟悉国内文学,也研究海外文学。广阔的视野,铸就了诗歌内容的宏阔博大。读国华的诗,如漫游世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对环境问题敏锐视觉,激发了人们深远的忧患意识;对国际事件的诗化记录,对异域风情的描述,带给了我们关于国际政治、文化、宗教问题的深思……
国华诗的语言朴实,往往能从细小处入手,引发出重大哲学命题的探索,又能从大的历史事件回归对生命本身的关怀。既有文学的美感,也有哲学的深刻。
——万沐(加拿大诗人、报刊编辑)
2013年9月17日
一首好诗,上上者必既有佳句复是佳构!但平白浅易的诗语言是如今的趋势,佳句不易得。《旋转的世界》里那些描写大城市景况和普通生活的诗作,淡澹中见真性情,意象整合看似无心实则匠心独运,多是佳构,能让读者觉得佳句的有无就不显得有多么重要了!
——陈铭华(美国《新大陆》诗刊主编、诗人)
2013年9月18日
拜读了熊国华诗友的《旋转的世界》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诗句朴实,但富有张力,引人深思。特别是诗人抓住了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特征,赋予生命化,读来更加亲切动人,也给人打开世界不同角度的不同视野。
——林小东(越南《文艺季刊》执行编辑、青年诗人)
2013年9月21日
在众声喧哗的现代化困境中,肉身欲望的沉重与灵魂高蹈的追寻让诗人在灵与肉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我惊诧于熊国华在这场血雨腥风的大时代搏斗中的隐忍与超脱,他仿佛世外高人“伸手便可盈盈一握”,象征着现代大都市的“光荣与梦想”(欲望)——600米高的广州地标“小蛮腰”就没入诗人的掌心。熊国华的诗歌不管是叙事、写景、状物还是抒情,处处都呈现着这种“举重若轻”的语言张力,不断演绎和累积着诗歌的叙事维度和精神高度,在人类心灵发展历程中以一个锲而不舍的“追问者”的姿势,叩问着人类共有的良知。
——吴作歆(全国优秀教师、青年诗人)
2013年9月23日
诗人的意义在于赋予词语以生命。意况超群,境景孤绝,在任何时代,都可从平凡俗常的生活细节中,提炼出诗意的语言和哲思。在熊国华的诗集《旋转的世界》中,我们随处可见这样的不凡的审美体验。其事、其情、其景、其境,望不尽的人间风物。譬如《家园守望者》等,皆属此类佳作。
——施雨(美国诗人、医学博士)
2013年9月24日
《旋转的世界》从熊国华的内心世界旋转出诗意来。《小蛮腰》从头到脚都“虚空”则显出空灵。旋转是宽度,空灵是高度。《孙中山的铜像》只三行“用剪断的辫子做一根/黑色手杖/敲醒沉睡的大地”,软硬変化,掷地有声有力。熊国华书写手法的多变性,令他的诗意丰満而鲜活。我很欣赏他的意识流和情感流。
——张诗剑(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理事长、诗人)
2013年9月27日
熊国华《旋转的世界》建构了诗人和这个世界既亲近又对峙的力学关系。世界就在眼前,但“旋转”一词代表着矢量、速度、变化、动感,亲历其中诗人的应急反应,等等,诗人以自己独有的视野和处置方式,从地域性知识、世事人情、跨国界游历等经验出发,呈现出或清晰或模糊、或速写或多相重置的复杂镜像。有凝神,有淡然,有反省,有诘问,然无一不表达着诗人对这个世界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作者语言清新、雅致,不事铺张,多在某一节点上爆破,力透纸背。
——方舟(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作家)
2013年9月28日
拜读熊国华《旋转的世界》,深为诗中大爱所动。诗人犹如航天人,从至高处审视旋转的世界,目睹地球上发生的地震、海啸、疾病,人类残酷的战争与愚蠢的消费。诗人以悲悯情怀,呼唤世人善待地球,敬畏生命与自然,免世界于沦亡,把忧国忧民的传统精神提升至忧地球与人类的高度。
——吴岸(马来西亚诗人、诗评家)
2013年10月1日
有楚人熊国华,学者兼诗人、亦诗人兼学者也!其诗既有通透人生的哲理性诗意表达,又有时空交错的精神性感悟;叙事幽默冷峻,述理深邃而意趣横生。穷穿岁月,洞若观火;淡定从容,豁达睿智;又如仙侠大浪垂钓,也似英雄江湖临风!
——柳忠秧(诗人、诗评家)
2013年10月6日
读了熊国华的诗作《<猎德村志>札记》,一种无法言语的震撼,让你对诗歌产生深深的敬畏。串联的时间、并置的画面、传神的细节、隐晦的意象……这些诗歌独特的语言,将历史与现实、人类与自然、生存与发展、传承与变异种种复杂的二元对立关系,极富张力又特别“闲话”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感喟又令人回味。此时此刻,我油然生起一种疑惧:今天,我们在博物馆凭吊消失的村庄,将来,谁用诗歌凭吊消失的我们?!
——陈涵平(教授、暨南大学文学博士)
2013年10月7日 《旋转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新的秘密,每一个秘密都是诗人熊国华灵感和激情的独特体验。他用叙述中的抒情,在城市世俗而坚硬的身体里寻找唯美而柔软的内心,这颗心让大地上万物在悲悯中生生不息。世界的旋转永不停息,每个瞬间都有真相因为人们的头晕目眩而无法看清,而诗人的眼睛直指事物的核心和本质。 ——卢卫平(诗人、作家) 2013年10月11日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诗歌在口语化泡沫化的娱乐中作低级发泄,渐渐地中国诗歌在审美价值取向中失去了最基本的要素:虔诚。熊国华坚守着自己的诗歌价值,在诗歌中真诚地记录着个体生命的一事一物,这实际上是对整个人类精神的讴歌。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从诗人自己的眼睛和内心里发现真实的世事,这就是虔诚。我最喜欢他那首《祈求观音》:“地球蒙上了太多的血污和病毒,给地球洗个脸吧!”是时候了,给我们的诗歌也洗个脸吧,不,洗个澡吧,让虔诚回到诗歌本体里来。 ——朱子庆(诗评家、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