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9: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旷谷幽兰 发表于 2015-5-17 22:08
古代人类大脑也许比现代人更发达,只是条件不允许吧!

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9: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旷谷幽兰 发表于 2015-5-17 22:18
深沉含蓄的文字,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章有理有据,值得细品。学习精彩文字,遥祝写作愉快!

谢谢管管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9: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丛林雨寒 发表于 2015-5-17 22:42
一张老照片,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古朴的生态环境,养育着古朴的民风民俗。祖先们的智慧,令人叹服。现代化的 ...

谢谢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9: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丛林雨寒 发表于 2015-5-17 22:47
文章短而精悍,犹如翻开历史了解水碓的背景和作用。语言干净利索,似有简明扼要的感觉。呵呵,欣赏并学习了 ...

谢谢的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9: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佀传江 发表于 2015-5-18 14:08
家乡人很早以前就已经掌握了制造水碓的技术,上了年纪的人,都还记得南源罗仚造纸厂的打竹麻的碓。
      ...

谢谢超版赏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9: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佀传江 发表于 2015-5-18 14:09
家乡的打竹麻碓较为大型,共有十几座碓,昼夜不停地运转。所以,它不是“一起一落”,而是“七上八下”。其 ...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9: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佀传江 发表于 2015-5-18 14:09
家乡的水碓有单碓、双碓,也有较大型的。大多用来舂米或打米粉或打米果之用。为防下雨,盖有简易房。临近 ...

谢谢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9: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佀传江 发表于 2015-5-18 14:09
星移斗转,沧海桑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大大提高。家乡的面貌已今非昔比,昔日的水 ...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9: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佀传江 发表于 2015-5-18 14:11
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历史悠久,技术先进的中华文明。

谢谢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9: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佀传江 发表于 2015-5-18 14:14
水碓舂米或打米粉或打米果完成之后,取出来的时候,不会打到手吗?

取出来的时候,先关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