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影孤舟 于 2016-4-29 22:50 编辑
文/清影孤舟
我沿行
瘦西湖堤岸的脚步
回响,流动于躯体的边缘
伫立,远处朦胧的曲线
沿着堤岸走过
只有雾,是真实存在的陪伴......
《我的早晨》中,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诗的情意,瘦字写出了西湖堤岸的形态,传达了瘦瘦长长的神韵,寓意相思之长无尽期,让人清瘦。以瘦“暗示相思至深“,以雾”示朦胧而神伤”。 整首营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至深、怀人情境的早晨。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相思,但却没出现相思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瘦西湖”中的瘦字与西湖的长长的形态,表达出深深思念之情。瘦因情意深,瘦因相思长无尽头的苦,显得内敛沉重而高雅。
1、从第一段中,看到了诗人孤寂忧思的心绪弥漫,或许在以前的某个早晨,是俩人一起走过这个堤岸,而今天就剩下一人,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所以脚步声里似乎多了熟悉的音节,回响于所在位置的附近,在这里用了“流动于躯体的边缘”也可以释为诗人意识里,从内心感知的外界。 由于雾的朦胧缘故,无法辨别这熟悉的声音是真实的还是视觉幻听。不可否认的是,诗人在这孤寂充满凉意的氛围中,是多么希望那个一同走过这条堤岸的人,在此时此刻能够真实的出现在自己身边呢!所以,这个急切想探明这声音的来源在第二段,过度自然 。 2、二段中,因为听到了熟悉的脚步声,诗人为了证实这个感觉的存在,停下脚步环顾四周,周围仍然是浓雾缭绕,根本看不清远处的朦胧,所以在这用了“伫立,远处朦胧的曲线”。也就是对于前方未知的朦胧带有疑问,会不会是脚步声的出处呢?所以要继续前行探索,直至走过了整条堤岸,也没见到另外的身影,或者说那些声音是因为极致的清寂,极致的孤独而产生的幻觉视听融进了回忆,那么这里“回响于躯体边缘”也就再合适不过了。
既然是没寻到想要的结果,那么,这便更加重了这个早晨的伤怀,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 雾示朦胧而神伤”。 在末句,诗人沿着堤岸走过后,发现环绕在自己左右一直跟随的,竟然是最虚无缥缈的雾,也竟然成为这个早晨“真实存在的陪伴”
3、需要提示的是,诗人所采用的“瘦西湖”这个意象,或许只是为了“瘦西湖”这几个字来营造整首诗的相思氛围,而又不出现字面上的相思。 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这个早晨》场景,也或许他们相识相知在扬州这所城市,或许距离扬州的瘦西湖很近,都有可能。因为诗人写诗营造场景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