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سّوريّة),简称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世界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2000年7月1日宣誓就职),总理穆罕默德·穆斯塔法·米鲁(Mohammed Mustafa Miro,2000年3月任职)。
历史
叙利亚是世界最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在纳入罗马帝国版图以前曾经经历腓尼基、赫梯(Hittite)、米坦尼王国、亚述(Assyria)、古巴比伦(Babylon)、古埃及、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和继后的塞琉古帝国各个帝国时期。
633年以前,叙利亚是基督教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后阿拉伯帝国在中东地区的扩张,7世纪到16世纪初叶一直是伊斯兰教传播中心之一,后成为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和马木留克王朝的一部分;由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和十字军的东征,到1516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8世纪法国侵入,法国宣称其为保护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法国委任统治;1944年从维希法国宣布独立,但直到1946年正式独立前一直有外国军队驻扎。
1958年2月1日,叙利亚和埃及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28日,叙利亚脱离阿联,并重新建立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自1963年起,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至今。
1967年阿以战争叙利亚戈兰高地被以色列占领,1976年以后叙利亚开始驻军黎巴嫩;最近几年以来,叙利亚和以色列关于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问题举行了多次和平会谈。
一直以来,叙利亚被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认为是少数几个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甚至被冠以“邪恶轴心”。这促成了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2004年签署法案,叙利亚成为制裁的对象。
2005年4月26日,叙利亚遵照联合国决议,自黎巴嫩撤军,结束29年的直接干预。
2007年5月27日,叙利亚就巴沙尔·阿萨德继续第二个为期7年的总统任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结果确认他获得第二个总统任期。
2011年叙利亚反政府示威中叙利亚安全部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行政区划
叙利亚全国划分为14个一级行政区即13省(Muhafazat)和大马士革市;德拉,Dar'â,1967年阿以战争后部分地区以色列占领
代尔祖尔,Dayr az Zawr
大马士革,Rif Dimashq
阿勒颇,Halab
哈马,Hamâh
哈塞克,Al Hasakah
霍姆斯,Homs,1961年分阿勒颇省置
伊德利卜,Idlib
拉塔基亚,Al Lâdhiqîyah
库奈特拉,Al Qunaytirah,1967年分大马士革省置,1967年阿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部分地区
拉卡,Ar Raqqah
苏韦达,As Suwaydâ'
塔尔图斯,Tartûs,1972年分拉塔基亚省置
大马士革市,Madînat Dimashq
地理
叙利亚全国面积有185,180平方公里(包括戈兰高地),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领土大部分是西北向东南倾斜的高原[3]。
全国可分为四个地带:
西部山地和位于两座山脉之间的山间纵谷,包括海拔2841米的全国最高峰、位于西南部的谢赫山;
西北部地中海沿岸平原,有长183公里的海岸线,是全国少数比较青绿的地方;
东部内陆的高原;
东南叙利亚沙漠。
叙利亚的气候比较干燥,全国有五分之三的地区全年降雨量少于25厘米,这主要归因于高山的阻挡。沿海和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肥沃的土地是国家最重要的天然资源,国家由1980年代开始,透过资助灌溉计划,不断开拓国内可耕种的土地。位于东北部的"Al Jazira"及南部的"Hawran"都是重要的农业地区。
东部的幼发拉底河是全国最重要的河流,它贯穿东部国境,然后经伊拉克注入波斯湾。幼发拉底河流域的15个国家被誉为是“文明的摇篮”。西部纵谷有阿西河经土耳其倾注入地中海。
位于国家西南部的首都大马士革与及北部的阿勒颇和霍姆斯都是叙利亚的重要城市。其他主要城市都位于海岸。
人口
居民1839.2万(2002年),阿拉伯化的叙利亚人约占90%,其它主要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和土耳其人;宗教主要有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约占90%,另外还有基督教等;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广泛使用法语和英语,其他民族语言有库尔德语、亚美尼亚语、阿拉米语和土耳其语。
宗教
Syria religion
Religion Percent
什叶派   13%
逊尼派   74%
基督徒   10%
Druze   3%
穆斯林占人口的87% ,其中逊尼派占74%[4];什叶派占13%,其中又分为阿拉维派(Alawite), Twelvers,和伊斯玛仪派(Ismailis)。基督徒占10%。
军事
兵力:三军人数约200,000人
武器:前苏联时代研发的坦克、自行火炮、飞毛腿导弹、米格-23(叙利亚的米格-23在2002年曾击落一架以色列的无人侦察机。)
文化
叙利亚文化运动活跃,文学故事,诗歌和其他艺术的数量颇丰。
政党(截止至1973年)
叙利亚最大的政党是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是在叙利亚成立的,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成立了类似的组织。1947年4月,这些组织在大马士革召开了联合代表大会,1947年4月7日,代表大会开幕的这一天,被定位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立日。
该党成立时就宣布自己具有全阿拉伯性质,公开声明代表所有阿拉伯民族,并且成立了全民族的(即全阿拉伯的)党的领导。根据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党章,全阿拉伯的党的领导任务是决定党的总路线、监督地区领导的活动(每一地区额领导负责掌管那一国家党的活动)、关心全阿拉伯代表大会决议执行情况、负责党与党之间的联系。由于党发生了分裂,现在在阿拉伯国家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都自称是“全阿拉伯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领导。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党员成分是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工人、知识分子和军人。党的组织是按生产地区原则建立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叙利亚)地区代表会议选出地区领导,它负责叙利亚党的全部活动,地区领导指导省委的活动,省委下面设区委,区的党组织由若干基层党组织组成。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基本口号是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在这个党活动的初期,它特别强调第一个口号,因为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首领们认为,“统一”这个口号反映了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于1963年3月8日掌握了叙利亚的政权后,就开始了研究经济建设问题。1965年在大马士革召开的党的地区代表会议上制定了《阶级纲领》,其目的是建立计划经济和发展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在《阶级纲领》中规定:叙利亚的经济结构由国家的、合作社的、私人的和混合的四种成分所组成,其中国家成分起决定性作用。纲领强调了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的必要性,宣布《按劳分配》原则是物质财富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领导下,叙利亚实行了一些进步的社会经济改革,如:宣布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对大的私人企业工业实行国有化、国家对所有的银行、保险公司和对外贸易进行监督、公布关于工人参与国营企业利润分配的法令、实行土地改革。
1970年,由于哈菲兹·阿萨德领导的“11月16日运动”的行动,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和叙利亚政府的领导发生了变动。
党的新领导在执政的初期就实现了一系列在党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主要决议。1971年2月成立人民议会,同年3月通过了全民投票选举了共和国总统,1972年3月,进行了各省的地区自治机关的选举,同时,为了巩固进步的民族力量的团结,还成立了“进步民族阵线”。参加阵线的除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外还有叙利亚共产党、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社会主义者青年组织、阿拉伯社会主义者运动。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总书记是哈菲兹·阿萨德,党报是《复兴报》。
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是1964年在民族联盟支部的基础上在叙利亚成立的。民族联盟是在叙利亚和埃及合并组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时期(1958-1961)官方允许公开活动的唯一的政治组织。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不赞成叙利亚和埃及分开,它要求在纳赛尔总统领导下恢复统一。
叙利亚的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的纲领目标与埃及的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纲领,即由纳赛尔发起制订的具有反帝性质的“民族行动大宪章”的精神是一致的。
在1973年5月举行的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人民议会选举中,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得到了六席。在叙利亚政府中,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有两名代表。法弗兹·凯亚利任文化和国家指导部部长,安瓦尔·哈马德任国务部长。
经济
叙利亚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石油、加工业和旅游业。但是不多的石油正面临枯竭的境况。人口增长过快,失业率在逐步增高。
叙利亚从1960年代后期在其东北地区油田开采重质油,80年代早期,在东部发现了轻质油。1995年石油产量达到每日60万桶,后逐年递减,2007年日产42.5万桶,出口20万桶。专家估计到2012年,叙利亚将从石油出口国变成进口国。叙利亚有一定的天然气蕴藏。目前每日生产2千2百万立方米。
叙利亚农产品出口棉花和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