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9-16 14: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描绘了巍巍贺兰山下密布的王侯陵墓。这从明诗中走来的“青冢”正是今天的西夏王陵,目前正走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路上,神秘的西夏古国即将以高姿态亮相在世界人民的眼中。从“保护”到“收益”,保护与文物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连带的经济效应密不可分。

  近期,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宁夏西夏王陵相关负责人马升林。

  《证券日报》:作为国家级保护文物,请相信介绍一下西夏王陵景区的特点,它的主要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马升林: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位于宁夏银川市西郊约3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中段。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九座帝陵布列有序,253座陪葬墓星罗棋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为了让海内外人士了解西夏历史,探究西夏文化的奥秘,在不断加强陵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着力开发了以三号陵为中心的游览区,相继建设了西夏博物馆、西夏史话艺术馆,西夏碑林等能够展现西夏深厚历史文化的景点。神秘的西夏陵是银川西部贺兰山下的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它是人们领略西夏文化、寻古探幽的旅游胜地,它以诱人的魅力和与中原地区迥然不同的西夏文物古迹而具有无限的吸引力。西夏王陵作为我国的皇家王陵是独特的、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西夏王陵的最大缺点是单一性,缺乏娱乐项目。国家每年给予大量资金用于西夏王陵的维护和修葺,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延长它的寿命,科学的保护与管理,利用文化遗产的资源,带动我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证券日报》:请问,西夏王陵去年接待游客数量是多少,给景区创造了多少收入?

  马升林:西夏王陵2011年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景区收入2000万元,比2010年接待人数同期增长22%、景区收入增长20%。

  《证券日报》:如果西夏王陵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话,那么对将给西夏王陵景区以及从经济学角度带来什么样的益处?

  马升林:今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诞生40周年。我国自1985年加入《公约》,世界遗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拥有41处世界遗产,位居世界第三。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2011年莅临西夏王陵调研,并指出西夏王陵完全具备申遗条件,把西夏王陵的申报名次提前。保护经济学指出,文化遗产的效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使用效益,即项目产生的直接产品和服务。二、非使用效益,包括:存在价值、选择价值、馈赠价值。三、外部效益:对于其他经济领域的连带影响。也就是说,申遗的成功即将带来的各种连带经济效应和人文经济使西夏的历史闻名世界。西夏学现已成为一个国际研究课题。在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西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不仅拥有为数不少的研究机构和大量专家学者,而且产生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神秘的西夏,在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已经散发出异样的光华。

  《证券日报》:宁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表示旅游业将成为宁夏支柱型经济产业,西夏王陵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围绕政策做大做强?

  马升林:2011年,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的决定》,《决定》指出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和彰显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和西夏文化等特色文化,以文化提升旅游吸引力,以旅游增强文化影响力,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着力提升文化旅游内涵品质,着力增强文化旅游服务能力,着力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区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至今,25年来,我国政府始终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西夏王陵坚决按申遗的标准施行国家提出的六个方面:健全法律体系、完善管理机构、建立监管体系、实施保护工程、重视研究宣传和注重国际交流。从“保护”到“收益”,实现文物旅游可持续发展。

    记者 张阳丹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9 00: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楼主是个绝对高手












液体比重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