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9-14 14: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平王东迁河南洛阳后,周王室国势日衰,各诸侯国逐渐成为独立的王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

   无论是春秋的“五霸”或战国的“七雄”,除吴、越以外,齐、晋、赵、韩、魏、宋、秦的主要活动范围都在黄河中下游,楚的背部一小部分疆域也在陕西、河南一带,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黄河流域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土地关系发生剧烈变化,由西周的奴隶集体劳动变成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行,给全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推动了黄河流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科学技术文化的进步。冶铁业在黄河流域如星罗棋布,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战国中期以后,铁范铸铁、铸铁柔化和块炼铁渗碳成钢三项工艺已经形成。

   此时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改变了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制,把冬麦和一些春种或夏种的作物搭配种植,使得年产量大大提高。同时我国农业生产开始走向了复种轮作的道路,这是我国古代农民(尤其是黄河流域地区)在耕作制度改革上的一项创举。此时除了不少农书,如《吕氏春秋》中的《中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表明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已从粗放经营的阶段,进入精华耕作的新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历法、水利、手工业、数学、医学、光学、力学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无论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都起了剧烈的变化。在这新的时代中,许多才智之士都在尽心力,讨论政治、经济、哲学上的各种问题,记述历史上的兴旺盛衰,不同学派的不同学者纷纷运用散文这一形式,展开持久而剧烈的争论。主要的代表作有《春秋》、《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左传》、《国语》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根据当时的思想倾向和学说看,大约可以分为10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春秋战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大都在黄河流域的几个省区内。如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惠施、公孙龙、荀子和韩非子。

   百家争鸣的程度相当激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任何学派的理论都可以讨论,任何学派的理论都可以批判。如孔子、孟子是代表儒学家学派,其核心为“仁”和“礼”。但在老子和庄子的道家学派看来,却认为是忠信不足,是大乱的祸首,法家中的某些人对“仁”、“礼”更加厌恶,比作虱子。二是批判的对象不仅指向学派,还直指学派的权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