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9-2 14: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熟道教历史悠久,南朝梁代天监二年,(503年),道教创始人汉代张道陵的十二代孙张道裕来常熟西城虞山山麓,建道观“招真治”,梁昭明太子萧统(一说梁简文帝)为之撰著名的《招真治碑记》,此为常熟现存最早的道教文献。招真治后改称“乾元宫”,自北宋始,相继扩葺。北宋天圣年间,知县胡晏构北极“紫微宫”。至和、治平年间,住持李则正增修殿廊,创建山门。宣和七年(1125年)改赐名“致道观”,以后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各类道教庙殿增集于此,规模十分壮观,成为江南著名的道观。清咸丰十年(1 860年)毁于战火,唯存紫微宫、山门、坊表。建国后渐湮乃至全废,遗物荡然无存。2005年1 0月石梅小学扩建工程中,在原致道观遗址挖土发现两块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道教灵签碑,可谓填补了致道观遗物的空白。查常熟历代地方志,全境有记录的道教灵签碑元明清三代共计十块。此两块是仅见的出土之物,亦可谓是填补了常熟道教灵签碑实物的空白。又因地方志之著录不载签词及原跋语,故此两碑对道教签词的研究,亦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依据。
    兹分别将两块灵签碑作介绍:
一、三官感应灵签碑
立碑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青石,碑通高1.98米,宽1.1 0米,厚30厘米(碑座不包括)。碑额刻楷书“三官感应灵签”,正文为八十一灵签签词,跋述里人周义于嘉靖元年十一月前往河南洛阳县,见县伊府内三官八十一条灵签,因求子嗣。次年其妻殷氏果生一子,因而于同年(未)十月丁,偕妻朱氏、殷氏重写八十一签刻石,置于致道观三官庙。三官庙亦称三官殿,据《重修常昭合志·祠志》载,致道观之弥罗阁“阁东有三官殿”。据明代桑瑜《常熟县志》载,此庙建于明洪武初。此碑《重修常昭合志·金石志》有著录。记载为:三官感应灵签,嘉靖三年,石在致道观三观庙,跋载虞山里人周义同妻朱氏殷氏求嗣得子,因重刻石。”志文所记“嘉靖三年”有误,校实碑文:“发在  未十月丁”。应为嘉靖二年。三官庙奉祀之神为天官、地官、水官。汉代张道陵作为道教创始人,自称得到太上老君的真传,开创“五斗米道”,为吸引更多的信徒,便把民间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纳入自己的教系之中,称之“三官”。他的教系中有两个职官“祀祭酒”及“鬼吏”,极其重要,“祭酒”负责讲授老子的《道德经》,而“鬼吏”则负责治病消灾,其方法为,把病人姓名及谢罪之意写成文书,一式三份,其一“上诸天”,其二“埋诸地”,其三“沉诸水”,谓之“三官手书”,并宣称三官能为人赐福、赦罪、解灾,也就是天官赐福、地官恕罪、水官解灾。道教宣扬三官信仰流传极广,每当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三官生日,三官庙内朝拜求签者甚多。
    出土三官感应灵签碑八十一签签词因常熟方志金石志未载,现举两签以窥一斑。
    四十一签,上上:射鹿中箭百事大吉,鹿走山中正失群,张弓一箭中其身,英雄自然皆通达,举动百岁遂其身,求官进禄,词讼有理,求财可得,失物有寻,孕妇生子,婚姻便成,病者自可,行人便至。
    三十二签,下下:明珠污泥所患不祥,明珠失陷污泥中,纵有光辉在土中,自是沉埋难得脱,一生到底总成空。求官难进,词讼失理,求财必无,行人不至,病人沉重,失物难见,婚姻不成,产妇亡危。
    二、文昌帝君灵签碑
立碑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青石,碑通高1.52米,宽8 1厘米,厚22厘米,碑额刻篆书“文昌帝君灵签”,正文为七十二灵签签词,每签为一首七言绝诗,集唐人诗句而成。蒋维城书碑文签词及跋语,其跋语称:“乾隆庚辰孟夏,过致道观东庑文昌阁,见灵签七十二签签诀,集唐人诗句而成,联缀工稳,无襞积之痕,不知何人所集,但年久漫漶,不无亥豕之讹,且其中兼有宜避讳者甚多,余因不揣固陋,急为改正,并易数句镌于石上以永其传,庶灵签不致湮没云。”
文昌庙奉祀道教中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梓潼帝君,据道教传说,古时有张亚子者,居蜀地梓潼之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纪念。后玉帝命其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元代加封为神。据《重修常昭合志·祠祀志》载,致道观弥罗阁西有魁文神祠,祠梓潼之神,即后之文昌庙。此碑出土处周围发现对称青石柱础,大者直径48厘米,小者34厘米,柱础开间约4米,按此推测该文昌庙面积至少在百平方米以上。文昌庙香火很旺,农历每月初一及十五,为朝拜求签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有全年最隆重的庙会,其最重要内容即为入庙求签。文昌帝君灵签七十二签语每签为一首集唐人诗句的七绝,签语首首联缀工稳,合韵达意,浑成自然,加上碑文、书写、刻工俱佳,实为灵签碑中之精品,签诗在表达方式上颇为含蓄,不像一般灵签碑,如上列“三官感应灵签碑”那样对未来事件作直露测述,而是只提供一种象征性的诗意的暗示,在解诗中探求签意,如第二十一签:“万骑争过杨柳春,与君想见即相亲,平明端符陪鹓列,他日云霄万里程。”这就相当于一般灵签中的上上签“求官进禄。”第三十五签:“孤舟江上畏春寒,横笛偏吹行路难。解释春风无限恨,朱门先达笑弹冠。”这就相当于一般灵签的下下签“求官难进。”
《重修常昭合志·金石志》对此碑记载为“文昌帝君灵签,乾隆二十五年,蒋维城书,石在致道观东文昌宫。跋述七十二签、签诀悉集唐人诗句,年久漫漶,并为改易数向镌于有石”。按出土的该灵签碑跋语,则可知跋者所以改易数句,除“年久漫漶,不无亥之讹”之外,“且其中有宜避讳者甚多”也是一个原因。


附录:
文昌帝君灵签碑七十二签签语全文

濯锦江头花柳春,千场开舞绣麒麟。    第一签
天门日射黄金榜,自是当今第一人。
别业初开云汉边,中流萧鼓振楼船。    第二签
和风细动帘帷暖,鸟弄歌声杂字弦。
珠箔轻明拂玉墀,炉烟细细驻游丝
花迎剑佩星初落,会看夔龙集凤池      第三签
石门斜日到林邱,兰思萦迥芝水流。
献赋十年犹未遇,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四签
铜龙晓开问安回,愿上南山寿一杯。
共沐恩波风池上,春乡署里和歌来。    第五签
永和三日荡经舟,二水中分白露州。
闻道甘泉能献赋,佩声归向凤池头。    第六签
荆吴相接水为乡,丹凤城南秋夜长。
老小虽非投笔吏,故人今已赋长扬。    第七签
一生自是悠悠者,心在青云世莫知。
巫峡啼猿数行泪,请君看取鬓边丝。    第八签
谁人倚剑白云天,乌鹊桥边献御筵。
题柱盛名兼绝唱,承恩更欲赋甘泉。    第九签
□□□□□路难,天山雪后海风寒。
胸中别有安边计,白马骑来月在鞍。    第十签
终南佳气入楼台,林下轻风待落梅。
剑佩声坠玉墀步,悬知独有子云才。    第十一签
西岭云霞忽满堂,汉宫题柱忆仙郎。
东风嫁尽红闺女。春日偏能惹恨长。    第十二签
楚云沧海思无穷,明月清樽只暂同。
今日要论腰下组,天书遥借翠微宫。    第十三签
桃李阴阳柳丝飞,懒朝真与世相违。
愁窥白发羞微禄,月隐高城锺漏稀,    第十四签
呜茄叠鼓拥回军,手把铜章望海云。
白草城中春不入,江花乱点雪纷纷。    第十五签
一片山花落笔床,昙摩泛海络空长。
岂知玉殿生三秀,百转流莺绕建章。    第十六签
白云犹是汉时秋,向晚茫茫发旅愁。
闻道进贤蒙上赏,知君不肯更淹流。    第十七签
赫连台上旅人情,横笛休吹塞上声。
天子豫开麟阁待,论功还欲借长缨。    第十八签
此日登临曙色开,相期共□管炫来。
今朝偶见同袍友,寄语春风蚤为催。    第十九签
黄山旧绕汉宫斜,西望长安不见家。   
草色全经细雨湿,春来还发旧时花。    第二十签
万骑争过杨柳春,与君相见即相东。
平明端笏陪鹓列,他日云霄万里程。  第二十一签
年纪蹉跎四十强,归心日夜忆咸阳。
高歌一曲掩明镜,不是愁人亦断肠。    第二十二签
画漏稀闻高阁报,青云北望紫微遥。
莫愁前路无知己,回首扶桑铜柱标。    第二十三签
半夜回舟入帝乡,自怜白首始为郎。
丈夫瓢泊今如此,愁记清猿梦里长。    第二十四签
几人同入谢宣城,官馆张灯酒复清。
圣代即今多雨露,须知贤主待持衡。    第二十五签
密雨斜侵薜荔墙,萧条是处有垂扬。
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夜征人尽望乡。    第二十六签
江流曲似九迥肠,草色新年发建章。
顾盼一过丞相府,明灯何惜借余光。    第二十七签
白草黄榆六十秋,云山漫漫使人愁。
无端更唱阳关曲,匹马今朝不少留。    第二十八签
海天愁思正茫茫,风飒梧桐覆井黄。
官拙自悲头白尽,三年楚客已沾裳。    第二十九签
红楼疑见白毫光,逵杖偏随鹓鹭行。
簪笔此时方待从,衣冠身惹御炉香。    第三十签
楼前舜乐动南薰,惟见龙城起暮云。
骑马出郊时极目。何时重谒圣明君。    第三十一签
人事音书漫寂寥,天涯涕泪一身遥。
故园扬柳今摇落,莫傍阴山更射雕。    第三十二签
仙家犬吠白云间,昨夜秋风入汉关。
日暮孤舟何处泊,入传郎在凤凰山。    第三十三签
谁将词赋陪雕辇,才子为郎典石渠。
遥想青云丞相府,名儒待诏满公车。    第三十四签
孤舟江上畏春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解释春风无限恨,朱门先达笑弹冠。    第三十五签
西宫夜静百花香,草色青青柳色黄。
醉里欲寻骑马客,紫微晴雪待恩光。    第三十六签
故园黄叶满青苔,薄夜牛羊复下来。
云水计程千里远,相逢相值且衔杯。    第三十七签
却望衡阳少雁飞,来朝此地莫东归。
同舟昨夜无由得,白马江寒树影稀。    第三十八签
黑山峰外阵云开,紫陌红尘拂面来。
晓月暂飞千树里,共欢人主赐金回。    第三十九签
朦胧树色隐朝□,水殿风来珠翠香。
同学少年多不□,风流谁继汉田郎。    第四十签
天门中断楚江开,□里逢君笑一回。
世事浮云何足问,□□风雨自东来。    第四十一签
宜春飞满百花香,□卷珠帘春恨长。
忽见陌头扬柳色,天涯一望断人肠。    第四十二签
生长明妃尚有村,楚王宫北正黄昏
平阳歌舞新承宠,淡扫娥眉朝至尊。    第四十三签
桃花马上石榴裙,半入江风半入云。
歌听紫鸾犹缥渺,不知何处吊湘君。    第四十四签
武陵溪口驻扁舟,草色参差掩画楼。   
二十五弦弹夜月,离宫秘苑瀛胜洲。    第四十五签
西上青云未有期,呼儿觅纸一题诗。
春风落日谁相见,十载无媒独见遗。    第四十六签
云依帐殿结力楼,昨日少年今白头。
凤辇不来春欲尽,晓莺啼送满宫愁。    第四十七签
悲笳夜听陇山头。石上泉声带雨秋。
乘舆偶兴迷出处,楚云湘水忆同游。    第四十八签
赵女乘春上画楼,长安不见使人愁。   
何当共剪西窗烛,绛帻鸡人报晓筹。    第四十九签
林花不待晓风催,更喜年芳入睿才。   
此日侍臣将石去,京城燎火彻明开。    第五十签
青门路接凤凰台,枚乘还征邺下才。   
莫是长安行乐处,暮潮归去早潮来。    第五十一签
十二楼中月自明,绵绵钟漏洛阳城。   
春江不肯留行客。问柳寻花到野亭。    第五十二签
寒食东风御柳斜,垂鞭直拂五云车。
已知圣泽深无限,客过回看上苑花。    第五十三签
阴虫切切不堪闻,江口千家带楚云。
此夜断肠人不见,欲将书剑学从军。    第五十四签
知君书记本翩翩,欲逐将军左右贤。
但使龙城飞将在,悠悠风旆绕山川。    第五十五签
阴碛茫茫塞草腓,不知何处向金□。
晚来风起风如雪,叹息人间□□□。    第五十六签
晴日东驰雁北飞,君今何处访庭帏。
共言东阁招贤地,龙向天门入紫微。    第五十七签
流澌腊月下河阳,炉气晨飘接御香。
玉佩声微班始定,朝朝染翰待君王。    第五十八签
雨中春树万人家,节物惊心两鬓华。
为报洛阳游宦侣,梁园日暮乱啼鸦。    第五十九签
雪里题诗泪满衣,傍檐垂柳报芳菲。
招贤已从商山老,夕奉天书拜锁闱。    第六十签
凄凄游子若飘逢,微雨潇潇古驿中。
不是鬼神无正值,自伤留滞去关东。    第六十一签
汉王离宫接露台,林花不待晓风催。
含泥燕子争归舍,前度刘郎今又来。    第六十二签
沧池漭沆帝城边,舞阁□□□□□。
自喜恩深陪侍从,霏霏露雨杏花天。    第六十三签
自怜深院得迥翔,旅服从沾九月霜。
一卧沧江惊岁晚,月明山水共苍苍。    第六十四签
故人家在桃花岸,带雪松枝挂辟箩。
闻道辋川多胜事,空令岁月易蹉跎。    第六十五签
水树千重入御筵,飞花故落舞觞前。
鸾舆迥出千门柳,时论同归五尺天。    第六十六签
独宿江城蜡炬残,兴来今日尽君欢。
谁堪登望云烟里,铜柱朱崖道路难。    第六十七签
黄鸟翩翩杨柳垂,雪残支鸟鹊亦多时。
玄都观里桃千树,岁岁花开知为谁。    第六十八签
仙人楼上凤凰飞,簿暮垂鞭信马归。
万户千门俱寂寂,光添银烛晃朝衣。    第六十九签
今年蓟北雪如梅,红粉春妆宝镜催。
向暮波摇明月动,相思那得梦魂来。    第七十签
客心何事转凄然,今日相逢无酒钱。
闻道仙郎歌白雪,恐惊憔悴入新年。    第七十一签
□□天上神仙客,此地曾经为近臣。
宴乐已知鱼添咏,相看尽是太平人。    第七十二签
乾隆庚辰孟夏过致道观东庑文昌阁,见灵签七十二签签诀,悉集唐人诗句而成,联缀工稳,无襞积之痕,不知何人所集,但年久漫漶,不无亥豕之讹,且其中兼有宜避讳者甚多。余因不揣固陋,急为改正,并易数句镌于石上以永其传,庶灵签不致湮没云。

奉道弟子蒋维成薰沐敬书


--------------------------------------------------------------------------------

*作者:王路明,江苏省常熟碑刻博物馆艺术总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7 20: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我在常熟几十年呢!现在听说辛庄镇新建一大道观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9 21: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听说过,好东西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