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9-1 11: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客家摇篮、中国石艺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之称的上犹,人文荟萃,拥有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风情文化、大型民间灯彩以及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石艺文化等等。依托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该县创新文化产业运行机制,鼓励多种形式发展繁荣文化产业,打造特色化文化产业群,迎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 搭平台

  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五月的上犹,春花灿烂,万木葱郁。走进上犹县东山书画院,犹如步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天。展厅内挂满了各种书画精品:劲竹幽兰,奇峰耸峙,精妙的线条,灵动而变幻莫测的水墨晕章,在宣纸上肆意绽放,美得让人如痴如醉。

  沐浴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春风,上犹文化产业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投资1200万元,新建了面积近万平方米的县文化艺术中心,内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演艺厅、文化艺术长廊等文化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新建的县文化体育中心已完成清基土方。县旅游文化城、县数字影院城等新兴文化产业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中。同时,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了营前镇、寺下乡等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37个村级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目前该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6.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6%,到年底村级基层服务点电脑将完全覆盖各乡镇村级基层服务点。

  强队伍

  大力培育文化人才和团体

  “犹江涌浪向东流,两岸一河绿碧幽。秀水青山天造美,波涛滚滚画中游。”这是该县方山诗社刘立志所作《犹江湖色》中的诗句。如今,在上犹像刘立志一样经常写诗作词泼墨的“草根作家”已有数百人。

  为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上犹大力扶助、鼓励发展群众文化团体。营前镇蛛岭村成立了客家文化宣传队、东山镇成立了社区客家情演唱团,还有营前珠岭农民艺术团、油石龙狮队、寺下乡文宣队、老年体协艺术团等群众文艺团体,这些群众文化团体有效促进了文化展演产业的发展,成为该县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县加强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培养。通过政府公开招录,为全县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培齐了工作人员;在小说、绘画、摄影、民俗研究等方面培养市级以上文化专业人才20多人,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如知名作家李伯勇的长篇小说《旷野黄花》入选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农民画家罗光瑞的作品《艰苦的旅程》获“书画天地杯”全国书画大奖赛国画组三等奖等等。

  聚要素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群

  走进素有“赣南茶叶第一村”之美誉的梅水乡园村,茶枝吐绿,茶香迷人。来到“犹江绿月”茶艺展演厅,悠扬的古筝声,身着印花蓝布、红布的山妹子玉臂轻舒,选茗、蓄水、烹煮、置具、注水……一杯杯清香四溢的绿茶让游客如痴如醉。园村以茶文化为魂,发展采茶、制茶、品茶、茶园观光、看茶艺表演等为一体的茶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并成为了全国、全省有名的茶村。

  上犹依托茶叶资源优势,发展茶艺、茶食品、茶文化企业,打造茶文化休闲旅游品牌。依托丰富的奇石、根艺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奇石、根艺文化产业,打造奇石根艺文化产业一条街,目前已有40多家奇石馆、根艺馆、书画馆入市开业。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民间灯彩九狮拜象、客家文化“活化石”客家门匾,做大做强客家文化展演产业。同时加大开发生态旅游文化力度,促进旅游休闲会务文化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9 14: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犹江涌浪向东流,两岸一河绿碧幽。秀水青山天造美,波涛滚滚画中游。”这是该县方山诗社刘立志所作《犹江湖色》中的诗句。如今,在上犹像刘立志一样经常写诗作词泼墨的“草根作家”已有数百人。
欣赏您的感人至深的篇章,问好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