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查看: 1571|回复: 0

四川米仓古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1 10: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米仓古道早在秦朝之前就已修筑,在奴隶社会时期,中原一带的部族向南渗透,翻越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秦岭进入“巴子国”,再向南翻越平行于秦岭大巴山、米仓山,渡过嘉陵江进入蜀国的领地。蜀道难,难在不仅要征服大自然的恶劣,还要理顺与“巴国”的关系。据《辞海历史地理》分册载:“米仓古道自陕西汉中县南、循汉水支流濂水谷道和嘉陵江交流巴江谷道到达巴中地区”。据《华阳国志》记载武王伐纣,廪君带领賨民(居住大巴山一带)经巴岭路到达北方。帮助武王伐纣战中,賨民英勇善战,累立战功,武王取得胜利后,将南至重庆綦江、北至南江这一带封为“巴子国”,后秦灭“三巴”也是取道米仓。汉代王子韶《三秦谣》:“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龙鸟拢,势与天通”。宋代胡三省在《通鉴》中为“两角山”注云:“兴元(今汉中)之南有大行路通于巴州,其路险峻,三日而达山顶,其绝高处谓之孤云两角”。

      据了解,目前, 米仓古道保存状况良好,文化遗存丰富。在“米仓道”沿线发现了汉到清代的古道路、古碑刻、古桥、墓葬等历史遗存。古道路遗存主要有南江县的两河口栈道及桥墩、桃园古道、土字坝栈道孔、通江县集路、桥、碑于一体的渡水溪古道石刻、平昌县的长安古道、汉中道等。其中从南郑小坝到南江大坝的官仓坪(巴峪关)清代关隘遗迹积雪没过腿部、古道依崖而建,是此次考察最艰险的一段,或许印证了文献记载中关于“米仓道”的艰险。专家们认为米仓古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道路选择,即使同一时期也因用途各异而有不同的走向。此外,平昌的小宁城遗址(宋),通江的安辑寨(宋)都是军事防御设施遗存,保存状况良好,可谓巴中的“古寨双子星”。沿途还考察了一批古建筑群,如恩阳古镇、白衣古镇、板桥镇,花房子(吴家大院)等,从其布局、规模、保存状况来看,是四川古镇遗存中的瑰宝,见证了米仓古道沿线曾经的繁荣。巴文化遗存也是本次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平昌白衣古镇发现的汉到六朝的墓砖,结合在通江考察的四个古城址,大家认为若对这些遗存再深入勘探,可望寻找巴文化遗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