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8-16 15: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鸽 于 2015-4-15 20:25 编辑

四方街位于云南省丽江古城,历经800多年风霜雨雪,已形成独特的“街景”,从解放初期“街上只有本地人”,到改革开放后“操着各地口音的商人多了”,再到如今“街上随处可见能说几句纳西语的外国游客”,这座西部老街越来越“世界”。1997年,丽江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1949年:当地人做着小本买卖
    80岁的吴积仁老人回忆说,1949年后,四方街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那时候,丽江到昆明还不通公路,外面来的客商少,四方街上主要是当地人在做着小本买卖。“街上开着药材铺、杂货铺、裁缝铺、铁匠铺、皮匠铺、造纸作坊,还划出卖鸡、卖鸭蛋、卖米、卖糖、卖凉粉的专门区域”。
    那时候的四方街居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拥有临街铺面的人家多靠收点摆摊费过活,生活条件艰苦,吃不饱饭是常事。
    1979年:外地客商开始进入
    1979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入这条古老的小街。来自浙江、安徽、福建、四川等地的商人开始进入四方街,外地生产的日用品、玉器、首饰等也开始在四方街头出现,冷清多年的商贸业重新焕发生机。“以前不怎么会做生意的纳西人也正儿八经跟外地人学着做起生意了。”薛守义老人说。
    伴随着商贸繁盛的,还有丽江的名气。作为丽江古城中心的四方街,频频出现在各种旅游宣传册和新闻报道中。
    1997年:丽江古城申遗成功
    1996年,一场地震突袭丽江,使包括四方街在内的整个古城遭受重创。在恢复重建过程中,丽江市提出“修旧如旧”,拆除了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影响四方街整体风貌和格局的不协调建筑,在原址重建起传统民居,并对四方街上的农贸市场进行了整体搬迁。
    1997年,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四方街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居民习建宁感受颇深:“1992年,我开始做客栈时,每个床位每晚只有2元5角钱,一年下来也就几百元钱。现在,一个标间均价都在八九十元,一年纯收入约10万元。”
    从2003年起,当地政府斥资3亿多元,实施古城区环境整治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以四方街为核心的2.4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排污管网,修复和改造五花石头路面,建设免费星级厕所,实施电视线、电力线入地工程等。
    2009年:越民族越世界
    为留住四方街的文化之根,彰显它的“民族性”,丽江市组织专家编写纳西母语培训教材,请来老师定期对外来经营者进行纳西语培训,教他们说纳西话、写东巴字。街道办、社区经常组织古城居民在四方街上表演传统歌舞,邀请外地经营者和游客们参与。放河灯、金秋菊花展、放水冲洗四方街等传统活动也在逐渐恢复。
    吴积仁老人说:“四方街更现代了,但是传统的建筑格局和建筑风格没有变;四方街的老街坊们好多都搬走了,但这里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没有变。”
    传统与现代,老街在“变”与“不变”中展示着“越民族越世界”的现代古风韵。

真人游戏|电子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あ彩| 六合投あ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あ乐あ城:顶级信用あ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