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8-12 14: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鸽 于 2015-4-15 19:15 编辑

水帘洞石窟群位于甘肃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的鲁班峡中,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文化遗迹,曾有“七寺五台”,经历代重修,现存水帘洞、拉梢寺、显圣池和千佛洞四个单元。
    千佛洞位于拉梢寺北约1公里处的天然洞穴内,又名千佛崖、七佛沟,因壁有千佛而得名。千佛洞主体开凿于北周,后经历代重修,窟龛多为小型摩崖浅龛,造像以摩崖石胎浮塑为主,兼有部分泥塑,并绘有大幅壁画。其壁画、塑像主要保存于南面崖壁,共分上下七层开凿造像;北壁早已毁迹,空留千仞绝壁与些许人工雕凿残迹,记述着岁月的沧桑,静伴着南壁的文化遗迹。早期塑像有北魏遗风,大多已残缺不全;壁画叠层明显,部分画像具有鲜明的西域人物特征,映射出东西文化交融的痕迹;栩栩如生的礼佛图和清晰可辨的榜书题记,彰显出当年香火繁盛的景象;线条优美的宋代壁画和当地望族的供养人题名,显示出昔日佛教繁荣和文化传承的气象;神态各异的千佛和体态丰盈的飞天,表现出绘画者的睿智灵动和超凡技艺。
    风雨飘摇越千年,尘世沧桑几变迁。兴盛沉浮轮回转,天光重开亦因缘。自然因素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赋存环境的改变,使千佛洞美轮美奂的佛教艺术和珍稀罕有的文化遗存受到了严重的损毁;塑像出现断裂、起甲、空鼓,以及鸟、鼠、虫类等多种病害,壁画出现了颜料层起甲、地仗空鼓、酥碱、脱落、污染等病害。为了保护千年珍贵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帮扶实施了水帘洞石窟群文物保护工程。
    千佛洞壁画彩塑保护修复工程由敦煌研究院设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施工,甘肃省经纬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监理。保护修复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08年配合危岩体抢险加固工程,对25尊塑像进行了紧急加固。这次紧急加固,有效防止了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危岩体抢险加固工程的顺利进行。二是对栈道上方的壁画、彩塑进行了保护加固。三是对栈道下方的壁画彩塑进行了保护修复。施工人员严格遵照设计,根据现场试验,科学选配材料,合理安排工序,精求工艺水平,规范施工管理,精心组织施工。
    施工中,根据千佛洞壁画存在酥碱、起甲、粉化、脱落、地仗空鼓等不同病害的表现特征及严重程度,技术人员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介入,最大兼容”的基本原则,结合起甲、空鼓病害壁画处理的现场试验、最佳材料配比及施工工艺操作控制数据,严格工艺流程,完成修复各类病害壁画1121.55平方米,其中:颜料层起甲修复429平方米,地仗空鼓灌浆加固282平方米,酥碱处理169平方米,污染清理58.5平方米,边缘加固、裂隙修复及地仗面积53.25平方米。针对塑像存在开裂、断损、风雨侵蚀及鸟、鼠、虫类等破坏,颜料层脱落、粉化,部分只剩下裸露的岩体的状况,采用扶正、归位、锚固、除尘、防腐处理、面部修复等工艺,共修复塑像25身,其中大佛头的探索性修复得到了验收组的一致好评。千佛洞大佛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仅存头部和躯干木骨,而且头部向前方和左方明显倾斜,左额和右脸部及头顶有鸟鼠所造成的孔洞,面容“惨不忍睹”,而且安全状况十分危险。针对这种情况,施工人员修复前先做了充分的防护准备工作,用毛毯包裹防护大佛头,再用倒链将佛头拨正、归位,然后在岩体上开凿锚固孔,清理尘土与石子。用加热成液态的沥青对木骨进行防腐处理后,再用铁丝将锚杆和木骨架连接起来,用水泥砂浆填充加固,使之于崖体充分结合,最后进行面部修复和地仗修补加固。
    千佛洞壁画彩塑保护修复工程吸取总结了水帘洞和拉梢寺单元修复的成功经验和专家组提出的改进意见,其工艺更加娴熟精良,细节处理更加科学,修复效果更臻完好。2011年5月,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彩塑浮雕保护修复工程千佛洞单元顺利竣工,并通过了甘肃省文物局组织的阶段性验收。
   (令陆胤)



真人游戏|电子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㈣彩| 六合投㈣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㈣乐㈣城:顶级信用㈣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