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花瓷美丽迷人的蓝白色调,令人心醉。这些珍藏的青花瓷上有的还精心加饰了各种宝石的纯金镶嵌,更显示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们对中国瓷器的珍视,成为中世纪时期中土文化艺术合璧的典范。
外贸元青花如何出现在土耳其
青花瓷是在元代中后期的景德镇开始大量出现的,并迅速取代了青瓷的统领地位。然而,进入明代后,元青花独特的形制和纹饰便神秘地消失了,此后数百年间,人们几乎对它一无所知。人们不禁要问,这些现存于世最精美的元青花是如何出现在遥远的土耳其皇宫中的?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收藏的40件元代青花瓷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世界第一。这些器物在国内出土物中较少见到。同样,近30年中国出土的元青花托盏、执壶、高足杯等,在国外则几乎没有。另外,从装饰方法看,大盘上采用的模印、青地白花方法也少见于国内出土物,显然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使用者的需要而分别生产的。元青花的研究专家蒋奇栖博士认为,这些青花瓷都是专门为出口贸易所设计的,因此带有中西结合的特色。
在元青花中,大罐、大瓶、大盘、大碗主要是为了适应中东地区席地而坐、一起吃饭的习惯而特别生产的大型饮食器皿。而元代生产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壶则多销往东南亚。
蒋奇栖博士认为,中国瓷器有确切年代记录出口到中东地区的,是在公元800年。在托普卡帕皇宫里还挂有一幅波斯细密画,描绘了奥斯曼苏丹梅赫梅特二世宴请外国使臣的场面,宴会上用的全是中国的瓷器。
中国与中东各国的交往历史悠久。比如在两河流域,9世纪的巴格就富商云集,当地史籍中有着这样的描述:“这里有着底格里斯河,在我们与中国之间没有屏障,任何从海上来的物品都可直抵我们。”中国的丝绸、瓷器成为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特别是瓷器,邢窑白瓷、唐三彩和越窑青瓷都源源不断地顺着这条通道向西推进。
在当时,中国瓷器是向哈里发(皇帝)进贡的珍贵物品,根据穆罕默德·巴哈克记载,大约在1059年,一位官员送给哈里发的礼物:“20件官窑中国瓷器,包括碗、杯和小杯,这些在哈里发的宫中以前从未见到过,还有2000件其他瓷器。”
两条丝绸之路 输送中国瓷器
古陶瓷专家许明先生曾经撰文认为,托普卡帕皇宫里的中国瓷器来源主要有两条线路:首先,它的来源是土耳其东南方向的陆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东各国历史上就有着频繁的贸易,通过“丝绸之路”,瓷器到达伊朗(安息)中转,它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土耳其是伊朗的近邻,当然不乏。相互间的贸易往来,元青花从这条路线到达,可能性很大。
土耳其东南方向的贸易之路还有一条陆—海路,它是公元8世纪发达起来的阿拉伯世界与中国和亚洲东部的海上来往通道,这也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从波斯湾取道马六甲海峡北上交州(越南北部)、广州。阿拉伯人的海上优势,一直保持到15世纪。我们不难设想,大量的中国瓷器通过商船,在波斯湾登陆,再北上陆运到土耳其。
十三世纪蒙古的兴起,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元朝帝国横扫欧亚大陆,是古代中国疆土广阔、国力强大的帝国,其统治地位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往来十分繁荣,海外贸易发达。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不但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元代瓷器的主要产品便是继南宋以来的龙泉青瓷和青花瓷。明代的郑和曾经7次下西洋,郑和的航海路线更是远远扩大了中国海外贸易的范围,当时的贸易以青花瓷为主,另外也包括龙泉青瓷和德化白瓷等。
许明先生还曾描述了青花瓷来源的另一个途径,托普卡帕皇宫是1478年建立的,时值中国明朝早中期。元青花器只能是建宫以后入藏,它可能是从全国征集而来,也可能是从伊朗及阿拉伯世界,通过贸易交往而收入。可是,1574年,宫殿不慎失火,到1681年,宫殿所登记收藏的中国瓷器仅剩几百件。于是,18世纪,苏丹命令急速地增加和补充中国瓷器的藏品。苏丹强制性地命令商人们把从中国运来的最优秀的瓷器一律献给宫殿,从而使藏器急速丰富起来。我们不排除那些精美的元青花,是土耳其宫廷在18世纪从民间强制性地征集而来的。
张向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