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4-12-10 11: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玉岭,男,1942年2月出生,衡水市人,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任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技术与材料研究所所长、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河北省重点学科负责人,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点负责人。是我国化学机械超精密加工领域研究的奠基人、集成电路平坦化工艺与材料领域的领军人。
        李保国,男,1958年2月出生,武邑县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30多年来每年200多天扎根在山区一线,从事山区开发治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建立了山区高效综合治理工程技术体系和山区特色优势林果产业化技术体系,探索出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山区发展之路。
       2014年3月21日,我国化学机械超精密加工领域研究的奠基人,集成电路平坦化工艺与材料领域的领军人,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玉岭;扎根贫困山区30多年,全方位推进我省山区面貌转变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一同被授予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刘玉岭、李保国,他们钻研的科研领域大相径庭,但他们选择的科研道路却别无二致。刘玉岭认为他的材料理论应该在生产车间里施展拳脚;李保国觉得他的林果技术必须在荒山野岭里长出名堂。让知识在生产一线闪光,共同的信念,让两位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一同登上河北科技最高领奖台。
不爱书房爱厂房,从事科学研究40多年来,刘玉岭一直把目光锁定在企业的生产车间。
“生产一线,永远都会有待解的难题。”科研人员不懂生产工艺,普通工人又缺乏专业技术背景,这让刘玉岭从实验室搬出的新技术,一进车间就“走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授刘玉岭常拜工人为师:“为了让师傅们尽快把整个工艺流程教给我,我主动和他们套近乎,每天都早早赶到车间,给每个师傅都打好水。”
        多年来,刘玉岭始终把自己的科研重心锁定在生产车间,锁定在超精密材料表面加工工艺上。从硅、玻璃以及宝石加工,到神舟系列飞船专用集成电路,乃至国防的材料应用,刘玉岭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不同材料的精密抛光工艺。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是国内外技术最高端、最密集的行业之一。在这一领域,国外企业一直沿用以机械作用为主加酸性抛光液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对集成电路表面施加一定的机械强度,会造成集成电路表面铜膜脱落进而影响导电性能。以车间为实验室的刘玉岭带领他的团队决心闯出一条新路来。通过反复试验,他们自主研发了一种新化合物——多羟多胺,解决了行业内“行不通”的难题。
        1981年2月26日李保国大学毕业,3月8日他就下乡进山开展工作。此后30多年来,他平均每年在山上“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
         前南峪村、岗底村,富岗苹果、绿岭核桃……从太行山到燕山,李保国用自己的30多年,点亮了这一串闪光的名字。
         30多年间,李保国示范推广36项林业技术,粗略统计,累计增加农业产值超过35亿元,实现纯增收超过28亿元。平均一年创富近亿元,许多世世代代在荒山上“刨食”的农民因他而一甩穷帽。
           在内丘县岗底村,李保国在全省第一个给苹果套上袋子。从套袋、去袋、转果,到摘叶、铺反光膜、施肥……最终,李保国独创了128道苹果生产管理工序。2000年,这“工业化流程”打造的苹果卖上100元一个的高价。富岗苹果,自此名噪大江南北。岗底村民年人均收入从不足80元变为2.5万元。
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奇迹不断被复制。在乱石丛生、草木皆无的临城县凤凰岭,李保国用10年时间形成了配套的优质薄皮核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如今,以“绿岭”为品牌的薄皮核桃,已种植20万亩,核桃产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3 12: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赞扬,支持问好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