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5-25 11: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鸽 于 2015-4-15 19:26 编辑

      《乡愁时代》一条人生的轨迹想,一部梦想的变奏曲
作者:木天子 几天前,我很荣幸地收到了高凯老师的诗歌集《乡愁时代》,便一口气将其读完。本来,诗歌就像文化饮食中的小甜点一样,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细细品读。可当我捧起高凯老师的诗集时便被他通俗,朴实,憨厚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读完一首,便被它异同反响的语言,高超的艺术表达所震撼,一件普通的小事情,一个平凡的小事物,到了高凯老师的笔下便是一个大世界。这样神奇的作品,谁都喜欢一口气将起读完。
       可以说,读高凯老师的诗歌,就像在读一条人生的轨迹线——从《先妣先考》中对已逝双亲缅怀,到《己丑大事记》中细数自己近年来的成就,可以说整本诗集,就是作者自己走过的人生轨迹。今年两会期间,我们习总书记高瞻远瞩地重申了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那个“中国梦”。或许偶然,或许是每个人心目中早就持续着这样一个梦想。读着高凯老师的诗集,仿佛读着一部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梦想。从《出生地》中对那个生他养他的那个小县城,小乡村,小土沟里以及那个生他养他的母亲的追思,再到《垃圾之城》中对城市污染的猛烈抨击,作者将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梦想通过凝炼的文字展现在读者面前。
    用憨厚的笔调描磨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线。这或许是作者有意举动,或许仅仅是作者将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化作了篇篇浅俗易懂,但不失典雅的小诗。
    可是渐渐地,作者发现,并不是说,住进了城市,就入住到幸福的安乐窝,城市里面的人们不关注环境,不保护环境,随手乱丢乱放垃圾,最后导致一个个十足的“垃圾之城”的诞生。
    俗话说:“叶落归根”,过了天命之年的作者,渐渐开始在钢筋混凝土禁锢着的城市里寻找着自己的脚印,寻找着他人的脚印,脚印终就是没有找到。作者只能将寻找的希望寄托在生他养他的那个故乡——《还乡记》中,作者终于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可是却失望地发现“进村时不但没有一只花喜鹊地影子/甚至那个日思夜想的大槐树/也都没见了”。作者用《乡愁时代》这样一部小小的诗集,轻轻地描摹出自己人生轨迹图。
    “梦,人人会作,对于梦想,人人平等”这是琼瑶对于梦想的解说。在两会上,习总书记也对于我们中国人心中的“我的中国梦”也有一番论说。高凯老师,用一部小小的《乡愁时代》断断续续地描写着持续在中国人心中的梦想——我的中国梦。可以说一本《乡愁时代》,便是一部梦想的变奏曲,一部属于千千万万个人民大众的梦想的变奏曲。
    在《先妣先考》中,作者追思了那个宁肯不吃饭,也舍不得放下烟头的,咳嗽了一辈子的父亲。同样的,作者在这首长诗中缅怀了他那长着四个“拳头”的母亲,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的确,追思先父,缅怀先母,是这首诗歌的主旨所在。可在我看来,这首诗,不仅仅停留在对先人的缅怀上,而是以小见大,用自己父母一生的所作所为,所闻所见,所思所想,映射出千千万万个像父亲一样,母亲一样的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农民共同的梦想。父亲年轻的时候,就跟着他的父亲吸烟,后来,自个儿又一直吸烟。吸大烟斗,吸短烟斗,吸水烟,吸旱烟,吃卷烟,吃过滤嘴的纸烟,父亲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吸烟,一直到父亲停止呼吸。从父亲所吸的烟的质量上我们可以隐隐感觉到中国的发展,人民的进步。再如,解放前,父亲靠着“飞马”牌卷烟作掩护,奔跑在白色和红色之间,为那个神圣的红色使命而不懈奋斗。后来,父亲由于一时失误,最终导致自己无法立足于白色和红色政权,弄得里外都不是人。最后,父亲终于没有得到它所期待的,也没有得到他应该得到的。后来,父亲也和大多数父亲一样,扛起了镢头进城当了农民工,用镢头造就了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大厦”。可以说,父亲的一生,映射了中国从四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中,埋藏在人们心中的一个个梦——盼望祖国解放,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对于小脚的母亲,作者用《小脚传奇》整整一首长诗,写出了母亲一生的操劳,十个儿女,两次丧子之痛,八大金刚,全都抚养成人。可以说,母亲就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亮儿女。作者的母亲,正是千千万万个中国母亲的形象——宁可自己吃苦受罪,也要用双手撑起儿女的天空。让我们双手合十,共同为全天下的母亲祈祷。就像著名民族教育家马自东先生说的一样——这是一首爱的礼赞,是对亲情,对母爱的诠释,更是一首母亲的赞歌。可是,在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写自己母亲的不幸遭遇时,将自己母亲那饱受黑暗社会摧残的双脚写的尤为入神——作者接着对母亲在旧社会所遭受不幸待遇的不满,用赤裸裸的语言批判着那个时代的黑暗,倡导全社会关注女性,同情女性,关爱女性。他借着母亲的一生,表达着自近代以来,全天下所有女性的梦想。
   当作者在省城兰州扎下根之后,他也和大多说的进城者一样,有了浓浓的思乡恋家之情。这些,作者在一篇一篇的思乡诗歌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里我不再一一例举了。思乡是《乡愁时代》的主旋律。作者这种对家乡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也真是千千万万个进城者在城市中定居下来的之后的梦想——一定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到自己的老家看看!
    这就是高凯老师用《乡愁时代》为我们演艺的一段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到现在,中国人民,尤其是普通大众心中的“我的中国梦”的变奏曲。
     一部《乡愁时代》,一条人生的轨迹线,一部梦想的的变奏曲。

真人游戏|电子游戏|足球篮球|时时罓彩| 六合投罓注| 网络赚钱去SO娱罓乐罓城:顶级信用罓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