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5-10 10: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扬起清新风气,开创文化繁荣新局面
三、清新文化就是倡导“清真”、“清正”、“清廉”文化,是追求真善美和弘扬真善美的文化。
首先,清新文化力戒随波逐流,左右摇摆,甚至追逐狭隘利益,而是求真务实。清新文化虽然强调创新,但这个“新”不是一些沉渣的泛起,不是一些老旧的修补,而是追求真理。在这个只认强弱不认是非的时代,清新文化高举烛照人生、驱散黑暗的真理火把。一个人,只有选择了真理作为最高价值,才有与种种假恶丑作斗争的思想武器和人格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以真理而不是以金钱和权力为动力,才有可能引领全体人民战胜各种腐败,才有前途和希望。因而,在这个只认强弱不问是非的时代,只有求真务实的文化创新,才是“清新”的。
其次,清新文化是弘扬正气的文化。清新文化弘扬永恒正义,强调文艺作品反映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历史发展过程。即使偶尔反映正不压邪的现象,也要表现出邪恶势力必将没落的历史发展趋势。可是,有些作家艺术家却不是弘扬正气,而是热衷于渲染邪气,极力描写小人得志和正不压邪的历史发展趋势。过去,有些作家艺术家非常迷惘,看不到现实生活中的新生的未来的力量,而是拜倒在金钱这种可以颠倒黑白的力量面前。现在,不少作家艺术家从根本上否定了现实的新生的未来的力量。一些作品,我们感受不到正义力量终将战胜邪恶势力的历史必然趋势。这种渲染邪气的文化是和清新文化格格不入的。
再次,清新文化是绝眩惑求真美的文化。清新文化认为美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作家艺术家臆造出来的。因此,作家艺术家要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求真美,绝眩惑。可是,有些文艺作品却不以真美打动人心,而以眩惑诱惑人心。这些所谓的“文艺家”不是创造美的东西,而是为了吸引“眼球”。清新文化坚决杜绝这种“眩惑”现象,追求人类社会生活的真美。
最后,清新文化是秉承公正、践行清廉的文化。一个社会只要是上升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清廉公正的,人民就是和谐的。而一个社会只要是衰落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腐败的,人民就是怨怒的。而倡导清廉的清新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反映,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清新文化是积极健康的文化。而当代恶俗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腐败文化,是当代社会腐败现象滋生的一种腐败文化。因此,清新文化就是抵制腐败,积极倡导仁爱正义、纯真高雅和清新自然。

四、 清新文化是刚柔相济的文化
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清新”这种思想以其独特的审美应用广泛,能够很好、很充分的发挥出文化的功能。
近年来,文艺界流行一种清新审美风尚。这种清新审美风尚反映了当代人对清新审美需求的强烈渴望,表现了当代人对清新文化生活的向往。而清新文艺则在吸收这种偏于柔弱的清新文艺的合理部分的同时,也容纳那些追求阳刚和崇高审美风尚的大清新文艺,提倡刚柔相济的文艺。
这种清新文艺追求自然而然的艺术境界,追求合规律与合目的的高度统一。这种自然而然的艺术境界不是随意而任性的,而是无法至法的不露痕迹的自由境界。清新这种健康的审美风尚所崇尚的艺术境界就是这种化境,就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高度统一。
清新文艺还是丰富和明朗的和谐统一。正如荷花,虽然她出污泥而不染,但是,如果没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没有经过蝉蜕,她就不可能纯洁和清新。因此,清新文艺不是单一,不是没经风雨的一尘不染,而是久经风吹浪打后的凤凰涅槃。因而,“出淤泥而不染”不完全是“洁身自好”,还有在抵制和拒绝污泥的斗争中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因此,清新文艺不是单纯,而是明朗;不是复杂,而是丰富。
清新文艺特别反对脱离内容的形式雕琢,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与质的统一。正如孔子所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确,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只有内容与形式都表明为彻底统一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五、 清新文化目前所处的阶段是文化事业阶段
清新文化理论经历了十个年头,它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理论精髓,得到了丰富和扩展,发展成了一个适用于社会、适用于文化发展、适用于当代、适用于群众精神追求的理论体系。然而,任何一种理论只有与实际国内国际实际情况相结合才是一种具有生命力和号召力的思想。而清新文化正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的。
体现中国精神、中国形象、有思想有内涵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清新是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种理念应用广泛,不管在什么时候,对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都是有益的。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又是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总布局扩展为五位一体。而清新文化这种思想,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狭义的文化,还可以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环保等各个方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上,清新思想完全可以胜任推动社会和国家积极向上发展的指导作用。
文化的功能主要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也就是《易经》上说的“以文化人”。清新文化正是鲜明、高效、充分的发挥了文化的功能,它小可修身,大可安民,内可净化风气、促进和谐,外可形成文化品牌、进军国际。清新文化作为一种思想理念和流派,需要更多人来自觉担当起这一社会责任,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来推动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
文化的本质是创造,这种创造称之为“原创”。清新文化是原创性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可以成为民族和时代的象征,其价值是永恒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单单依靠功利性很强和商业味很浓的文化产业是难以实现的,只有个人或团体呕心沥血、不懈追求,在政府的支持下,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得以完成。只有政府投入,才能把清新文化办成导向性、示范性、代表性的高水平的文化,它才能发挥作用。“繁荣文化事业靠政府,发展文化产业靠市场。”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文化事业的原创性特征是文化产业无法替代的,只有在文化事业大为繁荣的前提下,文化产业才能赖以发展壮大,不可本末倒置,而清新文化目前所处的阶段是文化事业阶段,因此它是需要政府扶持、推动的文化事业。可以这么说,没有政府在政策、财政、舆论等方面的支持,清新文化这一文化事业将步履维艰,不可能更好的实现价值,也不可能实现其长远发展目标:重振泱泱文化大国的雄风,重新焕发悠悠文明古国的荣光,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促进世界文化的健康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融合。(作者:唐博达)

相关链接:

  张凡凡,本名张凡,湖北黄冈人,诗人,词作家,书画家,歌唱家,传媒人,研究生毕业,中国清新文化创始人、清新文学、书画、音乐创始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榜书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庐山白鹿洞书院国学院理事,重庆理工大学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清新文化协会执行会长,清新书画院秘书长,东方华人文化艺术团歌手,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与民生网副主编,清派网(清新文化网)总编。多次在《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艺术评论》、《民讯》、《民主》、《诗刊》、《词刊》、《散文百家》、《北京晨报》、《团结报》等刊物发表作品。她自小爱好古典文化,提出中国清派文学以及清新文化的概念,以此引领中国文化潮流,并有志此生致力于此。她在理论、文学、书画、声乐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清新文化会受到国内外高层追捧和推崇,是有历史渊源的,是必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孟建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孙家正、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中宣部原部长王忍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蒋光化、中组部副部长李智勇、韩国前总理李寿成、汤加国公主殿下Salote、多国大使参赞等国内外各界领导、学者、文艺家给张凡凡或清新文化题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