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细节与经验:《出梁庄记》 姚康康 梁鸿是一名大学教授,文学博士。2008年,她花费了大约五个多月时间,回到故乡梁庄,深入考察故乡的父老乡亲的生存状态,写出了《中国在梁庄》一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之后,她又再接再厉,2011年和2012年间,她又重点采访了故乡梁庄外出务工的多名乡亲,他们这些群体,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进城务工者或者农民工,作者写故乡梁庄的第二本书《出梁庄记》,就是着重表现故乡梁庄这些务工者的工作状态、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在书中,作者以梁庄四个大家庭的子孙——福伯家、五奶奶家、梁贤生家、韩恒文家,在现代化城市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轨迹,辐射其他梁庄成员,作者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梁庄进城务工者生活的角角落落,这里面有记叙,有议论,有实录,通过作者叙述和书中人物的讲述的方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父老乡亲们在城市中各种各样的生存状态:他们中间有发了财的,有勉强养家糊口的,有流浪乞讨的,有得了各种各样职业病惨淡告别人世的,有怀揣梦想一心想融入现代化都市成为所谓的城里人的,也有只想多挣点钱,早晚要回到老家梁庄去的,还有徘徊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无根者。就是这一幅幅众生相,表现了中国当下进城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进城农民工占到2亿多人口,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去关注他们去了哪些城市,做着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在如何生活和思考,梁鸿用《出梁庄记》向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另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的门。 作家多次深入到父老乡亲中间,以梁庄中的一员,真诚地和他们交谈,写出了故乡梁庄的经验和人事。中国长期是一个农业社会,在中国有许许多多像梁庄一样的村庄,在现代化进城中,或早或晚,或多或少,它们都要经历与梁庄相似的过程,这么说来,《出梁庄记》是用横切面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中国经验”。《出梁庄记》写梁庄人外出务工的经历,与此前《中国在梁庄》写梁庄人留守梁庄的故事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梁庄”。 梁庄外出务工的人员足迹在近三十年中几乎遍及中国大江南北,有一些人,外出务工的时间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他们中间有50年代、60年代生人,也有70年代、80年代生人,还有刚刚步入成年的90后,有进城农民,也有留在城市发展出身农家的大学生,可以说,他们正是当代中国这三十年来社会变革的亲历者和在场者,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各种遭遇,也是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者的共同遭遇。《出梁庄记》是深刻的、细致的,无疑也是描写优秀的一本纪实性文学作品,写出了真实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细节与经验,是一本真诚的好书,它能引起大量关注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出梁庄记》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