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鸽 于 2015-4-15 20:56 编辑
——访“全国劳动模范” 房锋生 主持:汪漪
嘉宾:房锋生
【身影人物介绍】
房锋生,男 ,中共党员,1970年出生于甘肃的舟曲。先天小儿麻痹,8岁时不小心摔伤,加重了身体的残疾。由于他们这个山村实在是太穷,老师走了一拨又一拨。1988年,房锋生初中毕业了,作为北山村学历最高的人,被立节乡政府聘为第10任民办教师。17年来,为了让孩子们有个像样的学习环境,他自己贷款,把老父亲留给他的田地无偿拿出来建校。有的孩子交不起学费,为其减免学杂费,书本、学习用具 ,他不仅白天教学生,晚上还给没上过学的中青年脱盲,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学科,200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师资格认证的所有专业课程考试。不仅如此,还利用自己所学的医术为乡亲们看病……因此,他靠满腔热情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乡亲们的爱戴。
辛勤的耕耘,必有丰硕的收获:1999年到2004年他两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04年荣获“第四届中华世纪大采风中华优秀个人奖”称号;2005年获全州维护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由于他的事迹感人,他当选为“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同时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教师和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评为“全省十大杰出残疾人”,200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9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汪漪:房锋生老师1970年出生在舟曲,先天小儿麻痹,8岁时不小心摔伤,加重了身体的残疾,当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面对这样的打击?
房锋生:我当时心情非常痛苦,埋怨父母,埋怨医疗卫生系统没有防疫针。看同龄人活蹦乱跳,我非常羡慕。最后写了遗书想一死了之。但通过爷爷奶奶等长辈的开导,鼓励我,我坚强的活了下来。
汪漪:由于房锋生的残疾,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没有让弟弟妹妹上学。可是在求学过程中你遇到过许多曲折的经历,可以给大家分享你艰难求学的过程吗?
房锋生:看到我这身体,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让我吃好的,穿好的。我上学时弟弟背着他和我的书包陪我上学。到了二年级时父母供不起我们三个上学,就让他们俩告别了学校,只供我一个人上学,我一个人一摇一晃的上学,在学校里受同学们的欺负和老师的不喜欢,同学们藏我的书包和帽子,面对这些屈辱,我都顶了过来。 老父亲每个礼拜天的下午背着装满的背斗下山,里面有一罐酸菜,一缸咸菜,荞面或玉米面烙成的馍馍,洋芋,还有一捆生活做饭的柴禾给我送来,礼拜六的下午放学后,我自己背着空背斗上山,整整三个多年头,由于自己残疾,正常人2个小时就可以上山,我每次要走上4-5个钟头,太阳落山了才可以到家。每一次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旁边就是悬崖和峭壁,脚下就是滚滚的白龙江,我就会想,山里有一个老师,该多好,我们读书就不用走那么远的地方了。
汪漪:由于5年级的时候,房锋生和小伙伴等了三天,老师也没有来。这时村长说“别等了,老师嫌我们这里穷,调走了,再也不来了!”这时房锋生幼小的心灵有了一个当老师的梦想。终于1988年,房锋生初中毕业了。作为北山村学历最高的人,被立节乡政府聘为第10任民办教师,月工资30元,从此圆了房锋生想当人民教师的梦想。
房锋生:调来的老师有很多不愿意来,因为我们这里是出了名的穷地方。初三毕业后学习还好,但国家规定中专,高中不收残疾学生,我就再也无法上学了,后来托人给学区校长说情,让我当上了一名老师,其实当老师真的不容易,孩子们不懂事,书倒拿,作业划零,衣服和课本乱扔等。虽然我有时也感叹,但我不放弃,对孩子们是不断引导,耐心教育,当学区考试他们名列前茅时,我笑了,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的付出终于有了一丝丝回报。
汪漪:1992年,县里一次性解聘乡里招聘的民办教师,房锋生下岗了。面对下岗他并没有从此消沉,而是通过自修和见习,获得了“乡村医生证”和“执业资格证”在家里办起了小药房。
房锋生:从88年开始我边教学边学医,利用每年的两假期到卫生院学医疗知识。因而下岗了,我又开始了行医的道路。因为山高路远,乡亲们有时候头痛、感冒,还得下山买药。有些因为耽误了病情而越来越严重。(比如我没有收到医治而导致的后果)我看到这种情况后就下定决心学医。两年的辛苦和努力才得以换来“乡村医生证”和“执业证”,目的是为了解决家乡人看病难的问题。
汪漪:但在你们这个村,人很少,行医也没什么收入,你又下岗了,已经谈了四年多的对象也和你分手了。在事业和爱情都旋入人生低谷的时候,你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你希望做个有钱人,因此决定举家搬迁。当人们得知你要举家搬迁的时候,这时学生们来找你了,哭着求房老师继续为他们上课, 60多岁的老村长来找你了,语重心长地对你说:“锋生,你一走,娃娃们都得失学,只有你能拉孩子们一把,可不能让下一代也成文盲啊!”20多位家长也陆续来找你了,他们眼含热泪,希望你为了这些穷孩子继续教书。面对大家,你当时是一种怎样复杂的心情?
房锋生:1992年我下岗后,我一度很徘徊,当老师的梦想又被粉碎了,准备和弟弟外迁敦煌,听说那里地方平坦,劳动是用机械的。我报名了外迁,准备去外地。
但面对失学的许多孩子,还有家庭的重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再加上山上条件差,调来的教师都不愿意来。想到辛苦我一个也许可以幸福孩子们的一生。
爱情方面可能无望了,谈了几个都说我连一捆柴禾都背不了的人,跟着我有啥好处。还有个说,如果跟了我将来有了孩子都得饿死。听到这些话我仔细想了想也对。到底是走还是留?我一直都很犹豫。
汪漪:经过慎重的考虑,房锋生做了人生中一个重大的决定
房锋生;想了许久,我终于下定决心留下来了,一切为了孩子,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我在学校的墙上写了几个又红又打的几个字“苦供,苦学,苦教,苦守”。如果没有知识孩子们将来打工连去哪儿的车票都不认识,那人生的路就更难了。
汪漪:就这样 ,房老师留了下来。
房锋生:是的,当我走进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教室时,感到肩上的担子实在不轻,我一个人给30多个孩子上课,担任一至五年级的语文、数学、政治、美术、体育5门功课的教学工作,而平均月工资不足百元。由于教室年久失修,加上地处滑坡地段,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北山村小学又一次面临着停办的危机。为了不让好不容易走进学校的孩子辍学,我自己又掏钱租了两间民房做教室,用土坯木板搭成桌子,学生自己带凳子,开始了北山村小学的"复式"教学。我每月工资才30元,是我一家六口人唯一的经济来源,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我还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拿钱垫付房租。在这期间,我白天上课,晚上拄着拐杖,拿着手电,一瘸一拐地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生一天天增多了,由原来的30多名增加到100多名。学生来上课的越来越多,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汪漪:山村里越来越多的孩子来上学了,在土棚楼子里上课,已经容纳不下5个年级100多名学生了。1998年,北山村小学被列为第一批义务教育工在建校款还不到位的情况下,房锋生再一次走进立节乡信用社,自己贷款5万元,垫付工程款。还把老父亲留给他的一亩多最好的麦田无偿拿出来建校。然而他的母亲和妻子和他吵翻了,家人也说:“房锋生是个疯子,精神病!”面对家人对你的不理解,面对乡亲们的众说纷纭,你如何面对?如何与家人沟通,如何让他们支持你?
房锋生:当时,许多乡亲此举有些荒唐,亲戚们也劝我不要这样做,为人先为自己。我也徘徊过,为了教育,我最终还是决定把麦田拿来建校舍,用贷款先修学校,妻子也不情愿,已过花甲的母亲也流泪劝我,那里是你父亲留给你的命啊,我从各方面劝说,给他们说道理,说孩子上学的重要,她们才勉强答应了。看到母亲点头,我激动的流出了眼泪。
汪漪:1998年国庆节,是北山小学永久纪念的日子,100多名学生第一次在嘹亮的国歌声中举行升旗仪式,房锋生看着校园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泪水夺眶而出,这里有多少他的辛酸和付出啊……
房锋生:我清楚的记得,在校舍施工中,我和村民们顶着烈日,从10多公里以外的立节乡,靠人挑畜驮把水泥、砖头、钢材等建筑材料运回山村,从30多公里的巴藏乡后北山村,二三十个壮年劳力硬是把一根根大梁和柱子扛了回来。运到山上的砖每块成本价达到7角,大梁一根达到300元,这在舟曲“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3个多月的时间,我往返课堂和工地之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没吃上一顿热乎饭,为了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完工,我住进了工地。就在工程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候,电工无故掐断了工地用电。倔强的我又一次以个人名义贷款1万元,购买了一台变压器,使工地上的机器声又轰隆隆地响了起来。学校修好了,我累垮了,还工程超支800多元。经过3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建起了一座崭新的6间新教室。1998年国庆节,是北山村小学100多名孩子最高兴的日子。这一天,学校第三次搬“家”,搬进了从来都没见过的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当五星红旗在家乡小学上空飘起,那是我的快乐,我的自豪,多年的艰辛和努力的成果我觉得值了。
汪漪:在村子里,白天他教学校的学生,晚上他办夜校,给没有上过学的中青年脱盲,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学科,200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师资格认证的所有专业课程考试,这里面包含了他多少的心血……
房锋生:自从北山小学建成后,我为了更好利用那些资源,让更多的人圆了学习的梦,白天教学生,晚上给村里的年轻人补文化科,让他们多学点东西,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自己苦点,累点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然而要教好学生,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我经过三年的苦战,终于拿到了大专证书。这样又有了些底气 ,更有信心教学生们了。
辛勤的耕耘,必定有丰硕的收获。从1990年开始,北山小学6次全乡统考荣获乡第一。1994年和1998年,在上河片5个乡小学毕业统考中,两次名列五个第一。目前北山小学入学率、合格率和升学率都在95%以上。我教出的学生已达近1000名,4名走上了工作岗位,3名大学毕业……
汪漪:村中上不起学的孩子,房锋生为其减免学杂费,书本、学习用具全包,使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8%上升到99%,20多年来,他垫付书费和杂费已达25000多元。这对于一个每月工资只有100多元的他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房锋生:既然我决定走上这条路,为了自己这个教师梦,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学可上,我从小药店中拿钱和父亲的存款来为孩子垫付学杂费。 记得2004年6月,一场冰雹全村庄稼颗粒无收,秋季开学大部分学生交不上书费,我挪用家里上千元,买了书和教学用品,给学生们以解燃眉之急。还记得北山村的罗新明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因为家里太穷,已十多岁的她还没上学,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为了早日让十多岁的罗新明能圆上学梦,我先后3次到罗新明家里给她的父母做工作,固执的父亲就是不让罗新明上学。第四次,我拿着给罗新明买好的课本、作业本、书包,还有一双新胶鞋,来到罗新明家……最终罗新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北山小学。在我的资助下,罗新明顺利地读完初中,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平凉卫生学校,成为北山村第一个“女秀才”。这样的事还很多,但我觉得只要孩子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今后能够走出去,不再贫穷,我做这点又算什么!
汪漪:辛勤的耕耘,必有丰硕的收获。1999年到2004年他两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04年荣获“第四届中华世纪大采风中华优秀个人奖”称号;2005年获全州维护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州优秀共产党员他的感人事迹,他当选“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同时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教师和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评为“全省十大杰出残疾人”,200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9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面对这些荣誉,你想到了什么?
房锋生:面对这些荣誉我很高兴,我高兴不是因为获得了这些荣誉,而且我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而那些证书只是我人生路上成功迈出第一步的最好证明。
汪漪:如今 房锋生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当地是家喻户晓。面对当前农村学校的现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如何面对将来更大的挑战?
房锋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学可上,让更多关心教育的人宣传,争取把政策落实到农村。关于挑战,我想我现在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迎接更多的挑战,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
汪漪:房锋生17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用残疾的身体支撑起一片蓝天,为山村的孩子们托起希望的明天!房老师至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来自于他有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正入房老师内心的独白所说:“我虽然身体不好,收入不多,但这样做,是为了让北山村多一个上学的孩子,多一个用头脑改变贫穷家乡的人。乡亲们这样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负各方面的希望,更应该尽心尽力地干好。”这就是一位人民教师普通的语言,这就是支持他的精神所在!
正是这位普通人,或者说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正是“平凡孕育了伟大,伟大出自平凡。”甚至被村里人骂做“傻子,精神病……”然而我们却希望中国多一些这样的“傻子,精神病”,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有希望和未来。
汪漪:很高兴你能接受我们身影榜样人物在线访谈栏目的访谈,在节目结束前,你怎么认识我们身影榜样人物在线访谈栏目,你想对栏目组和广大网友有什么样的寄语?
房锋生: 这个栏目很好,现在这个社会更需要树立榜样的形象,让更多的人可学,可仿,让精神文明开遍祖国的大地。同时我也希望栏目组和广大网友扩大宣传力度,让政府部门关注农村教育,让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一样得到党的关怀,使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汪漪: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房老师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我是主持人汪漪,下期节目见!
附:房锋生老师对农村教育的建议
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的摇篮,也是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的不一致问题凸显。在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在“父亲严、母亲宽、爷爷奶奶顺其自然”的氛围中成长,容易成为“问题儿童”难以教育。
2、社会教育缺失。青少年的社会活动无组织者、和举办场所,加剧了网吧,音乐茶座等对他们的诱惑。
3、中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4、实现规模办学与中小学布局调整之间矛盾突出。如舟曲县110多所村学,大部分分布在高山和半山,村庄凋零,村级学校办学规模小,大部分是1校1师,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质量低。一是群众对规模办学缺乏认识,对撤并村学有疑虑,只看到孩子在村内上学的便利性,而忽视了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县境内土地紧缺,学校建设用地征用困难。
5、教师缺编,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占全县教师比例小,专任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
二,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实现互补,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益。首先形成家长、教师之间互相访问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社会发现学生有不酿影响,及时向学校或家长反映情况,形成统一性管理。
1、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让广大农村孩子享受国家对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解决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子女住校就读的困难;集中教育资金,开展优质资源建设,降低教育管理成本;提高学校教育设施的使用率。
2、增大政府投入,征用教育建设用地,同时,增大对农村没有撤并教学点的经费投入,增加人员。
3、提供优惠政策,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择优选聘紧缺学科教师,充实高中、初中教师队伍。培育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制止小学、初中教师进修后拔高使用,避免小学、初中骨干教师流失,高中骨干教师不能补充现象蔓延。实施布局调整,整合师资资源。
真人游戏|电子游戏|足球篮球|时时犭彩| 六合投犭注| 网络赚钱去SO娱犭乐犭城:顶级信用犭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