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4-6-12 17: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鸽 于 2015-4-15 20:54 编辑

                               ----访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杨林   

主持:汪 漪
嘉宾:杨 林
地点:身影榜样人物在线访谈群(QQ:108634701)

【身影人物介绍】
杨林,男,1970年生,侗族,祖籍湖南省芷江县人。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新乡土诗派诗人。
    1988年至今,出版《花开花落》、《潮起潮落》等诗歌集。在《诗刊》、《诗歌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发表诗歌、小说、散文各类文学700余篇。曾荣获全国“北中国之星”诗歌大奖赛、全国“明珠杯”诗歌大奖赛优秀诗歌奖。《春夏秋冬》首创中国第一部现代接龙长诗,目前,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诗歌已经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最能集中体现新乡土诗派成就的优秀作品之一。今年4月,被文化厅领导命名为新乡土诗派新“三驾马车”之一。
汪漪:身影人物,榜样力量。这里是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优秀活动案例”-榜样人物大型影视系列专题《身影》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汪漪,欢迎你来到身影在线接受我们的采访。
杨 林:主持人好,身影在线的朋友们:大家好!
汪漪:杨先生,从你的简历看到你是侗族人,能否给我们介绍下侗族的生活习俗和对你成长的影响?
杨林: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处,全国近300万人。侗族是个有语言,没有文字,喜好唱歌的民族。因为依山傍水而居,侗族人民善良、勤劳、勇敢。从“饭养身、歌养心”这个谚语也可看出,侗族人具有乐观向上的天性。我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加上长期居住侗族地区,我的成长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一只乐观积极,有一种认定目标绝不放弃的韧性。
汪漪: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你最终成为一个诗人,是否受侗族文化的启蒙?
杨林:诗歌,从古至今都是既是诗,又是歌。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来看,侗族以歌传声,以声言志,口口相传,诗歌不分家,侗族传统文化对我成为一个诗人,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汪漪:据说你17岁便走进了军营,军营生活对你的人生奠定了哪些基础?
杨林:军营生活对我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一直主导我诗歌创作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主旋律的弘扬。另一方面,积极向上、坚定信念和目标,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这也是部队造就的价值取向。
汪漪:杨先生,你什么时候开始写诗歌的?诗歌创作对你的人生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杨林:我初中三年级起始受同班一个转校留级生的影响,开始写点“打油诗”,真正开始写诗是在1987年读军校的时候,受诗歌讲座的启发开始正式写诗,记得第一次发表诗歌是1988年10月发表在《长沙晚报》的一首《十月的黄昏》,也是写怀念故乡的一首诗歌。我的诗歌很多是写故乡的,故乡是我诗歌创作以及人生的主题和动力。我现在全力复兴和发展“新乡土诗歌”,就是想唤醒人们“回归家园”、“回归自然”、“回归精神”,因此,以故乡、家园为人类精神的根,作为我诗歌创作的价值取向。家乡、侗乡,是我诗歌创作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我追求民族文化发展的永远的土地。
汪漪:你的《春夏秋冬》首创中国第一部现代接龙长诗,目前,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诗歌已经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一些著名的诗人、评论家写出了数量众多的评论文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最能集中体现新乡土诗派成就的优秀作品之一。今年4月,被文化厅领导命名为新乡土诗派新“三驾马车”之一。新乡土诗派是怎样一种诗歌流派?它的理念是什么?“三驾马车”是指什么?
杨林:新乡土诗派1987年春发轫于湖南,由湖南诗人江堤、彭国梁、陈惠芳等组建,坚守“传承民族血脉,重塑精神家园”的宗旨,已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个有广泛影响的诗歌流派。以江堤、彭国梁、陈惠芳为代表的“三驾马车”曾出版《重返家园》、《男人河》、《两栖人》、《流浪的根》、《新乡土诗派作品选》等几十种个人诗集与诗选。
    2011年秋,以陈惠芳、杨林、黄曙辉为代表的“新三驾马车”呼应“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要求,提出“复兴新乡土诗派”的主张,得到全国数百名诗人的响应。他们创新诗歌写作手段,以博客为平台,以“同题诗”、“诗歌接力”等形式,创作出大量长诗与短诗,再次引起文坛的关注。短短八九个月时间,新乡土诗派出版了数10本诗集。其中,杨林的诗集《春夏秋冬》,黄曙辉的《大地空茫》、《在时间的锋刃上》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新乡土诗歌的理念就是,在风格上追究“简约、坚实”,在精神内核上追求“家园意识”,在思想上主张“精神回归”、“自然回归”。
汪漪:可以谈谈你的创作历程吗?您是如何处理工作、生活和写作的关系的?
杨林:我的创作历程经历了学习模仿阶段、朦胧诗歌阶段、探索创新阶段、创作井喷阶段。
    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诗歌又为生活以精神的指向和澄明。我从事的工作很繁杂,对诗歌写作来说是矛盾的,但是,最近2年来,我坚持每天晚上零点以后进行诗歌创作,也被人称为“零点诗人”,诗歌让我内心获得力量,让我在浮躁的现实中获得宁静。
汪漪:据说你在沉寂了二十年后的2011年突然重执诗笔?您以两三个月创作数百首诗的强势向宣告你的回归,可以谈谈你为什么沉寂了二十年?
杨林: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我初学诗歌时期,我写了大量诗歌。之后,我一直坚持写诗,只是没有刻意去大量发表。被人称为沉寂了20余年。2000年底,开始逐步加大诗歌创作量,至2011年下半年,与陈惠芳先生开始复兴、发展“新乡土诗歌”开始,我将近一年的时间,是我诗歌创作的井喷期,这期间,我创作了大概1500首诗歌。所谓的沉寂期,其实也是诗歌在文化受物质冲击下的“没落”中无法逃避的现实状况,我个人也是其中的“没落”、“沉默”因子。
汪漪:你怎样看待中国诗歌?你对当代中国诗坛的发展如何看?
杨林:其实最近几年,新诗在中国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之下,在文化兴国的大背景下,诗歌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势头正猛。诗歌,是精神的产物,是想象的产物,因而对我个人的思维影响、事业的成就、精神的慰藉以及道德的引导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诗歌给予我超想象的思维意识,我可以通过过硬的文字,在公开选拔中出类拔萃,成就我个人事业。诗歌给予了我创新意识,让我在分析事物、解决问题中有更多的分析,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诗歌给予了我精神的力量,让我在现实普遍缺乏精神追求的浮躁状态下,有一颗澄明的内心。诗歌使我对事物和现实的问题进行哲学思考,让我明辨是非,让我通过事物和生命的本质分析,获得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思考和生活的答案。
汪漪:你觉得文学,诗歌对青年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杨林:文学、诗歌对青年作者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是可以获得精神的财富,让内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态势。二是可以获得哲学的思考,保持对人生价值观的正确追求。三是可以获得独立的思考能力,以文字为武器解剖生活、工作难题。四是可以获得创新能力,用超想象去探索未了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和问题。
汪漪:青年人在写作中有些什么常见的问题?他们在写作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去克服?
杨林:青年人在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有:一是浮躁的心态导致随意性;二是不深入生活导致缺乏深度;三是面面俱到导致缺乏角度;四是人云亦云导致缺乏个性;五是太强调“西化”而导致缺乏民族性。
    写作还是要从生活入手,避免情绪化,要通过写作反映、揭示和引发人们对现实社会、人类自然的思考,从而完成哲学使命,启迪人们的精神享受和价值追求、引导。要吸取民族的、传统的文化,挖掘历史的、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题材,有独到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反映生活、揭示生活、生命的本质和精神内核。增加阅读量、多写多分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
汪漪:你作为长沙作协副主席,对当代网络文学作品怎么看?对青年作者寄于一种怎样的希望?
杨林:当代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主力军,是文学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很多优质的文学作品也很容易被淹没。我在和首都师范大学吴思敬教授谈论网络文学中,提到“同质化”问题,文学接受和创作的容易,导致文学作品的“同质化”问题,作品容易“大同小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警惕。
    青年作者是文学、诗歌创作的生力军,是国家、民族文学发展的未来,希望在借鉴中强化传统文化的吸收,在创作中强化独特视角和个性,在思考中强化哲学意味的引导和精神启迪。
汪漪:很高兴你能接受我们身影榜样人物在线访谈栏目的访谈,在节目结束前,你怎么认识我们身影榜样人物在线访谈栏目,你想对栏目组和广大网友有什么样的寄语?
杨林:你们的栏目影响很大,而且很有意义。我希望栏目组把这个栏目一直做下去,只要坚持,任何事情都会越做越有影响,越做越有广泛性。    我更希望广大网友在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更加注重精神的追求,在精神世界里寻求灵魂的自由和宁静。
汪漪:今天很高兴请到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林先生做客我们的节目,同时也谢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在与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也受益非浅,很高兴能采访到您,这期访谈就到这里,我是主持人汪漪,下期节目见。


真人游戏|电子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