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4-5-6 11: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鸽 于 2015-4-15 21:02 编辑

—访第十六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郭炜靖
主持:郭美红
嘉宾:郭炜靖
地点:身影榜样人物在线访谈QQ(108634701)

【身影榜样人物介绍】
    郭炜靖,男,中共党员,1985年生,广西浦北县官垌镇人,现任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执委会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马山乡克安村党总支部书记助理兼团支部书记、《克安村报》总编辑、克安村网总编辑,是全国优秀农村信息员、第十四届“广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宁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南宁市十佳团干之星”、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郭美红:身影人物,榜样力量。这里是<<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优秀活动案例>>榜样人物大型影视系列专题<<身影>>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郭美红。
    他是一个普通的80后,活泼、健谈、爱上网;他是一个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做着最基层的“官”,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他在克安村的小舞台上激昂自己最绚烂的青春。他就是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马山乡克安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团支部书记,欢迎郭炜靖!
郭炜靖:郭姐好!身影在线访谈群的广大网友好!我是郭炜靖!
郭美红:2008年7月大学毕业时,作为学生会主席的你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留校工作;二是应聘到媒体工作。但党中央发布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公告后,你却做出了一个家人朋友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到农村去,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怎么又回到农村呢?这大学不是白上了吗?
郭炜靖:当时是很多人都不理解我的选择,我就耐心地对他们讲了自己关于“鸡和凤凰”的理解。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家子弟,考上大学就总被说成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但为什么“凤凰”飞出了那么多,农村还没变成“凤巢”呢?关键在于农村缺乏人才,城市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农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可了不起啊!我坚信凤凰回巢,一定可以把鸡窝变成凤巢。家人劝阻不了我,最后不得不同意了我的选择。当年9月,通过层层选拔,我正式被分配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马山乡克安村任职。
郭美红:真的到农村基层工作后,跟你的想象有差距吗?
郭炜靖:真正到了村里,我才体会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从城市到农村,一个人住在村委大楼,孤独感一下子涌了上来,没有电视电脑的夜晚里,我只能靠看书看报或和同学打电话来渡过。而最让我头疼的还是语言不通带来的工作不畅。作为一个外地人,村民们说的本地土话对我来说好像是“火星语”。语言关过不了,怎样能开展工作呢?于是就开始从自己身上着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跟随村干部挨家挨户地走访调研,仔细听他们的对话,学习当地语言。半年之后,我就能与村民们顺畅地交流了。
    为了更好地与村民们打成一片,掌握民情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我还把自己的姓名、职责、专业特长、联系电话等印成“大学生村官便民服务卡”,分发给村民,群众遇有困难和问题时可以随时拨打电话咨询或到村委求助。现在,村民们早已不把我当外人了。
郭美红:2009年1月14日,元旦过后不久,克安村的村民们都收到了一份别样的新年礼物,是什么礼物?
郭炜靖:在这一天,克安村自己的报纸--《克安村报》举行了首发式。这份克安村自己的报纸展示农村新貌,挖掘村中人文典故,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要办报,就要有经费,为了不给村里增加任何经济负担。我以生活费的名义向县委组织部借了800元,并从中省出了办报的钱;作为总编,没有人手,我就一个人兼任记者、编辑,从写稿到编辑、排版,全都亲力亲为。第一批报纸的印刷更是充满了波折,2008年的最后两天,我“赖”在了南宁的一个印刷厂里,央求正在放假中的老板为自己开印,只为了能早些把报纸交给村民们。老板被我的执着感动了,2009年1月2日便开始加班加点为我赶出了报纸。印好之后,我一个人也是几经辗转,终于将3000份报纸送到了每户村民手中。报纸目前已经出版9期,每期发行3000份,全部免费送到村民家中。
郭美红:那么忙又那么累,为什么会想到自费办报纸?
郭炜靖:《克安村报》的诞生,绝非我的一时兴起。在我调研时发现,克安村村委下辖9个自然村,5000多人却只有3000多亩地。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没有任何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差,文化建设很薄弱,又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这样的条件下,解放村民思想,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势在必行。于是,我就郑重地向村“两委”提出了“党建强村、科技旺村、文化兴村、产业富村”的工作思路。
郭美红:想要文化兴村,就得打通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渠道,你的《克安村报》就这样应运而生了。然而,信息渠道双向畅通才能形成有效的交流,外界也要了解克安村才行啊?
  
郭炜靖:就是为了让外界了解安科村,我才创办了南宁市首家村级网站--克安村网,让克安村与外界实现资源共享,也为村民了解本村信息开辟了快捷窗口。目前,克安村网总点击量已超过13万人次,先后为村内企业和村民联系业务76项、创收超过15万元;为种养大户提供信息2300多条,直接或间接增收200余万元。2009年,克安村网更是与江苏华西村等知名村庄网站一起入选了“中国百佳村庄网站”。
    此后,一个又一个新事物相继在克安村诞生,国内首个村级网络祭奠平台、南宁市首个村级党风廉政网站--克安村廉政网、国内首个村级微博平台--团聚乡情微博、广西首个村级金融宣传服务站--克安村金融宣传服务站……我还牵头筹建了克安村农民图书室,目 前已从社会上筹集到农业科技类书籍4000多册。
郭美红:与文化兴村一样,产业富村同样也是你的一项工作思路。
郭炜靖:是这样,在2008年克安村黑皮果蔗获得丰收,但村民们却高兴不起来。严重霜冻使各地黑皮果蔗滞销,村民们看着地里的甘蔗无计可施。我迅速利用网络发布销售信息,同时又联系了各地农产品经纪人进行推销,很快湖南、河南等地的客商纷纷打来电话或直接前来洽谈收购,当年全村黑皮果蔗销售收入创下了160万元的历史新高。
郭美红:除了黑皮果蔗,鸽子养殖也是克安村的一项传统产业。但早年的养殖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多余的才拿到市场上赚点家用。你又是怎样使鸽子养殖产业化的?
郭炜靖:平日里,我特别注意收集鸽子养殖技术,帮助村民实现科学化养殖。同时积极联系各大酒店、餐厅销售乳鸽。渐渐的克安村鸽子养殖产业逐渐形成,收到了酒店、餐馆的大量订单。2011年,村民蒙俊廉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养殖了1600多对鸽子,每对鸽子市价50元,单是一年就可以创收8万元。现在鸽子养殖已经成为克安村的一项支柱产业
郭美红:在加强原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你还积极开辟新产业,但村民们家里底子薄,输不起,畏惧心理很重,你是怎样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的?
郭炜靖:为引导他们调整产业结构,我就协助村“两委”组织部分党员、群众外出考察辣椒种植,让他们看清差距与可行性。有了信心和动力,接下来便是实施的问题。为解决农民发展生产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我就和中国人民银行横县支行联系,在该行的支持下设立了金融宣传服务站,帮助30多户农民贷款158万元。就这样,2010年全村村民种植了百余亩辣椒及优质高产的苦瓜、指天椒、芥菜等经济作物数十亩,克安村的土地种植终于不再单一。
郭美红: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你又在想如何服务好村民,具体有哪些举措?
郭炜靖:要想富先修路,我就协助村委跑项目、找资金,先后硬化了9个自然村的主干道,为村里安装节能路灯120多盏。更是利用村党校、党员活动室等活动场所,牵头组建“青少年之家”,帮扶有志青年开展就业创业活动,创办了一批由团员青年领办的项目基地;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义工”服务,为村民改水改厕,为孩子们补习,为老人提供生活帮助;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网友帮扶“横县最美嫂子”覃德凤、“横县最帅叔叔”覃修庆、“坚强哥”韦昌尚,广为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切实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郭美红:一转眼,三年服务期就要到了。三年的农村工作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
郭炜靖:三年的农村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考验着我的个人能力,也考验我的责任心、对老百姓的感情。未来,不管我走上什么岗位,我都会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把大学生村官这份职业视作实现人生理想、报效祖国的重要基础。
郭美红:有人曾问过你,觉得咱们农村真能建设好吗?现在大学生去当村官能干出名堂吗?
郭炜靖:三年前,我可能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三年后的今天,我可以充满信心地说,咱们中国的农村一定能建设得很好!中国的农村建设赶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党中央制订了很多惠农扶农的好政策,公路修到了村,免除了所有的税费,连家电下乡都有补贴,发展的硬件已经具备,最迫切需要的是优秀人才。农村是个大市场、大根据地,农村创业空间很大,环境宽松,土地、劳动力资源成本低,容易成功。农民朋友虽然文化知识不高,但他们天性能吃苦耐劳,淳朴善良,好打交道。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只要去把他们组织起来培养好,我们的父老乡亲一样能闯市场、经风险、打出新天地,干得很漂亮。
郭美红:从语言不通到现在逢年过节村民们都会叫上他,郭炜靖这个“外人”真真正正地成了克安村的“自己人”。三年多的时间里,他让这个小村庄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郭炜靖是一个人,更是一群人,我们相信,在祖国各地的基层,有无数个“郭炜靖”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与智慧,用知识和热情唱响了当代青年投身新农村建设最华美的乐章。
    本期访谈就到这里,感谢郭炜靖接受访谈,我是主持人郭美红,下期再见。


真人游戏|电子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