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01: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
年复年兮岁月黄,
血和泪兮沧与桑。
穿恶浪兮迁田海,
涌大潮兮流悲壮。
精生灵兮龟映蛇,[1]
穷广宇兮夜未央。[2]
风连风兮春声急,
雨接雨兮秋怨长。
我向江河吟楚恨,
我临龙海龙海怆!


[1] 龟映蛇:可能意指真武大帝。相传真武大帝在湖北武当山修炼登仙,到今天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今天我们见到的真武大帝像,一般都是跣足披发,有的脚踏龟蛇,有的龟蛇在两脚之间,或者在真武大帝两旁塑有龟、蛇二将。此外,“龟蛇”二字亦见于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意指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龟山和蛇山是长江边上两座90米左右的小山。

[2] 夜未央:语出《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宋儒朱熹集传:“央,中也。” 颜师古释“未央”曰:“犹未半也。”可见夜未央的意思是还没有过午夜。不过《离骚》中的“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汉儒王逸注释认为“未央”的意思是“未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01: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
我惜项羽好儿郎,[1]
横空出世世无双:
唯大英豪真本色,
满地雄黄满地伤!
我爱虞姬好柔肠,[2]
伴君此去又何妨?
三军对决战鼓响,
万夫不挡楚霸王!
扫尽阿房无颜色,[3]
从此不说秦始皇!


[1] 本诗咏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公元前209年,项羽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后称西楚霸王。秦朝灭亡后,在与刘邦的楚汉战争中失败。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柳忠秧《楚歌》的题名,就来自《史记·项羽本纪》。

[2] 虞姬:是项羽的爱妃。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 阿房:即阿房宫,为秦王赢政所修建的宫殿,极为豪华。相传楚霸王项羽率领军队入关以后,纵火焚烧阿房宫。但当代考古学表明阿房宫没有焚烧的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01: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
运筹帷幄赖张良, [1]
必战必胜韩信王。[2]
义师长驱还灞上,
恩泽父老约三章。[3]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耀龙乡。[4]
文功恢弘立强国,
猛士无敌守四方。
旷世雄才起草莽,
天潮浩荡颂刘邦!

[1] 本诗咏汉高祖刘邦。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字季,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刘邦曾任沛县泗水亭长,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也发动起义,反抗秦朝暴政。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在随后的楚汉战争中,刘邦战胜项羽,开创了西汉王朝。刘邦与两汉,受楚文化很大影响,楚风很盛,这正印证了前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

[2] 张良与韩信,一文一武,是刘邦建立大汉过程中的主要功臣。

[3]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见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4] 化用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01: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
   并敌一向捣中军,[1]
    青史留名战昆阳; [2]
   挟少胜多锐气盛,
     大道正行灭枭莽。[3]
   文韬武略怀山海,
    君临八方望风降。
    好儒任文智天下, [4]
    以柔治国民富强。
   九州自此又一统,
    百代常诵光武煌!


[1] 本诗咏东汉光武帝刘秀。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字文叔,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刘秀9岁丧父,养于叔父刘良家,自幼好学,勤于稼穑,后求学长安,精研《尚书》。公元22年,刘秀发动反对王莽的起义,几年后建立东汉。刘秀在位33年,是中国古代十大明君之一。

[2] 战昆阳:昆阳之战是光武帝刘秀经历的最重要的一次战役。昆阳是河南平顶山市叶县的古称。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000多人。在被包围之后,刘秀率13名骑兵赴定陵、郾县调集援兵,获得步兵骑兵1万多人援昆阳。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冲锋,最终大破王莽军,取得了昆阳之战的胜利。

[3] 枭莽:即王莽。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篡汉建立新朝,为一世之枭雄,故曰“枭莽”。

[4] 光武帝刘秀是太学生出身,早年在长安学习,主修《尚书》。称帝后,注重儒学,偃武修文,在历史上号称“光武中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