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查看: 2263|回复: 2

汉高祖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6 14: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陵主档案】

    靠百折不挠登基

    汉高祖刘邦,原名刘季。在其一生中,经历过多次挫折。公元前206年鸿门宴之后,被项羽封为汉王的刘邦东征项羽,结果战败,先是在今江苏省徐州的彭城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逃到睢水,手下十余万士兵被杀,落入水里,以致堵塞了河流。刘邦的父亲太公、妻子吕后也被项羽所掳。为摆脱项羽的追杀,刘邦3次将儿子刘盈、女儿鲁元推下车,若不是手下人心慈3次救起,此对儿女生死难卜。接着,刘邦又被项羽围困在河南荥阳,当时可以说是弹尽粮绝,但其没有灰心丧气,用离间计,除掉了项羽的军师范增,然后逃出荥阳,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扭转了不利局面,先是与项羽以荥阳东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然后又经过胜负均有的战斗,最终把项羽逼到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乌江。

    出身官宦人家的项羽无论是个人作战能力还是军事指挥能力,都在出身卑微的刘邦之上,但在遇到挫折时撑不住。虽然江东可以作为他重振旗鼓的基地,但他放弃了,自刎而亡,成全了刘邦。公元前202年刘邦红红火火登基称帝。

    【帝陵写真】

    像要碰到白云

    记者第一次到了长陵是2005年3月26日,那天世界刘氏宗亲会祭祀自己刘氏有名望的先祖汉高祖。当时长陵周围全是耕地,由于没有大路到汉高祖陵附近,祭坛设在离陵很远的地方,大家都是远远地眺望,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今年清明前夕,陕西刘氏宗亲会巡祭西汉帝陵时,记者随车队沿宽展的“五陵原旅游路”再次到了长陵,发现不仅从“五陵原旅游路”下来有一条正在修建的宽展土路通到汉高祖陵东侧,而且陵周围栽满了大大小小的树。汉高祖陵南紧贴封土有一条不宽却很深的水泥衬贴水渠,大家沿渠到了陵南侧。当地群众站在水渠上津津有味地俯视下边身穿汉服的刘氏宗亲会人员所举行的有一套复杂礼仪的祭祀活动。

    7月5日,为了采写汉高祖陵,记者再次来到长陵。这时才了解清楚,汉高祖陵位于渭城区窑店镇三义村6组境内。记者登到陵顶四望,南为茫茫渭河滩,西有大小不等的陵墓,北为无边农田,东方远处可见一排高压输电线铁塔,最醒目的是东南方吕后陵和东南方更远处高大的发电厂烟囱和冷却塔。

    7月13日,记者骑自行车由渭河滩沿小路北上,上了三道原,才到了汉高祖陵脚下。这次仔细观察,注意到它与记者之前采访的许多陵有所不同,除下边有点酸枣刺外,上边全是草。陵所在地势本来就高,加上陵的高度,陵顶像要碰到白云。仰望汉高祖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青藏高原起伏的草原。

    【戏说陵主】

    刘邦与蟒的较量

    刘邦为什么把自己的陵墓定在渭河北岸的渭城区窑店镇三义村,当地有个传说。

    渭城区正阳镇后排村姬富明告诉记者,传说长陵这一带,很早以前叫长山,是一片子原始松林。秦末,刘邦与项羽相约,先到咸阳者为君,后到咸阳者为臣。刘邦率先进入咸阳。当他来到咸阳原上长山时,一条白蟒挡住了去路。刘邦对白蟒说:是神者绕道而过,是妖者缠剑而死。白蟒回应:你是真龙天子,我惹不过你,我要在你子孙头上报仇。话毕,白蟒缠剑自戕。

    刘邦认为长山乃风水宝地,其原因一是自己在这里斩了妖蟒,二是长山形如蟒,头在东边高陵县泾渭镇泾渭分明处,尾和祁连山相连。于是把自己的陵园定在此处,并改名白蟒山。长陵正好在蟒的颈部。这里虽然风水好,刘家江山也曾兴盛200多年,但最后还是遭到白蟒的报复。白蟒化作王莽篡位,报复了刘邦的后人。

    【与陵为邻】

    鬼打城里故事多

    人们都愿意给自己居住的地方起一个动听的名字,但居住在渭城区正阳镇长陵北面长陵邑里的人将所居住的城叫“鬼打城”。记者通过多次深入采访,发现当地群众与这座古城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城墙锤窝朝下

    关于“鬼打城”的故事,当地有多种神话传说。

    7月5日,正阳镇怡魏村60岁的赵克军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传说刘邦修这个城墙,弄了几年打不起,累死了不少民工,惊动了天神,让鬼撵天明鸡叫前一夜打起。

    住在陵邑外的群众,对“鬼打城”也有类似的传说。

    正阳镇后排村姬富明听到的传说是,建长陵邑时,男人都出去打仗咧,女人在屋里不仅种地、干家务,还要打城墙,非常艰难,家家屋里痛哭流涕。一天晚上妇女同时梦见丈夫回家了,第二天清晨起来,发现长陵邑城墙打好了。

    关于长陵邑没有东城墙,专家考古认为是利用了天然壕沟做屏障。但当地群众用神话传说解释其原因。

    正阳镇孙家村61岁孙静远从长辈那里听到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有对鬼兄妹打赌,看谁一晚上能把城墙打起。哥哥修了半截感觉自己赶天亮前修不好了,却见妹妹快修好了,就学了声公鸡打鸣。妹妹以为天亮就停工了。因此长陵邑城墙到他们村西边就没有了。

    怡魏村72岁张志成分析,当地人把长陵邑叫“鬼打城”,是他们发现城墙土层上留的打城墙的锤窝朝下,就是每一层的底部有窝,其深度不到1厘米,直径十多厘米。而且每一层一样厚,约5厘米,平整得很,就是现在的电夯也打不了人家那样子。

    虽然有神话传说,但不信有鬼的当地群众普遍认为,这是当地人把“国打城”念转了音,因为关中方言“国”字和“鬼”字发音相似。

    当地有人猜测,是年代多咧,城墙翻了过,所以锤窝朝下。“这是冒说呢,城墙那么平的,一翻不就乱咧。”张志成反驳。

    记者请教两名曾在长陵考古的专家,然而他们未注意过此现象,尚不知其究竟。

    “刘邦的家庙,担子好”

    在长陵邑周围很多老人都知道长陵邑里有座蒿草寺。关于这个寺名及其传说也有多种。

    “传说蒿草寺里的蒿子长得跟树一样,所以叫蒿草寺。我估计可能是过去人把观音柳误认为是蒿子,因为观音柳的叶子跟蒿子很像。”姬富明推测。

    孙家村朱家乡村72岁朱永祥听到传说是,这个寺的大殿是用一根蒿子长的担子做的檩,所以叫蒿担寺。

    朱家乡自然村85岁朱鸿儒虽然年高,但记忆力好。7月13日,他很自信地告诉记者,实际上这个寺庙的真名叫好担寺,因为担子好,大得很,5个人在上边抹花花牌都能坐下。人们传说时念转了音,有说是蒿担寺,甚至蒿子寺等。他曾听长辈说,这是汉高祖刘邦的家庙。当时担子太重无法抬到房上,见来个白胡子老汉,建房的工人向老汉求教。老汉说,我这么大年纪,土都拥到下巴咧,我能有啥办法。这些人就琢磨这句话的意思,猛然想到用土往上拥,就这样把担子搬到房上。清末战乱时好担寺被烧毁。朱鸿儒儿时经常在里面玩耍,寺庙面向南,进深至少70米,已没有了门,里面一片荒草,两旁有两堵1米宽的残墙,墙上的砖是横竖交叉套着摆放的,院子大门内东西各有一口井,北边的大殿只剩下一片废墟,根据地基推测,大殿东西宽有20多米。大殿东边有半截碑。1950年土改时把好担寺财产分给贫农。贫民把墙拆了,挖砖头卖,贴补生活。那些砖头被人们用去箍井等。就这样,好担寺的底摊子被挖完了。

    在朱鸿儒二儿子、64岁的朱永刚的记忆里,以前好担寺里有两块石碑,其中一个完整的由赑屃驮着,上有“皇”字,后来村北修渠,架在渠上当桥用。再后来因为那条路被废弃,没人管,最后碑就不知去向。

    怡魏村69岁魏诚和说,好担寺原来有个大钟,直径1米多,高约1.2米,上面有花纹、篆体字。因为好担寺成了瓦渣滩,没有人管,人们把钟拉到西边相邻的已经成为小学的彭王庙。1958年前,他的老师用大铁锤把那大钟砸了。当时魏诚和正上小学,看到老师一砸一块子,也不清楚老师要干什么。只听到很多人不满地说,这个先生咋是这样呢。

    被搜肥铲完的萧何城

    长陵邑里居住的群众称,这一带城套城。

    清陕西巡抚毕沅在《关中胜迹图志》中引用南宋郑樵著《通志》:长陵“北有箫城,萧何筑以守长陵。”

    “在朱家乡自然村东边300多米处过去有座城,人称堡子,又称马家堡。传说那是萧何丞相住过的地方。”朱鸿儒说,他小的时候,这个城就光剩下墙了,墙也倒得豁豁牙牙的,东北角上有些高墙,北边豁豁牙牙的有些低墙,西边还有一溜子墙。城墙边长有150米左右,墙厚1米左右,都是打的土墙。 原来里面住了几家人,打的地窑。后来外地客户在马家堡两边壕里打的窑住下落了脚,形成了马家堡村。再后来住在堡子里的人合并到朱家乡,并搬迁到朱家乡村里面,但马家堡村名留给了住在壕里的客户。 在他们村东北角还有个墩台,高1丈,四方形,长宽各1丈,朱鸿儒小时经常上去玩。在村北四五十米处还有条箭道。

    “箭道正对着长陵邑北城门,过去平地的时候,挖出一层层的土。”朱永刚说。

    朱永祥解释,箭道就是汉朝时比武的地方,墩台是萧何观看比武的台子。

    “1958年大跃进搜肥时,把萧何城墙和墩台都拉走上了地。 ”朱鸿儒告诉记者。

    守陵的大脚姆

    当年汉代修陵邑,是为了守护帝王陵园。

    渭城区窑店镇三义村 65岁魏志敏告诉记者,长陵邑的西边有个叫兴隆的地方,过去叫做店,传说汉代时做啥的都有,专门给守陵的人供应生活用品;怡魏村原来叫遗喂,陕西人把磨面叫喂面,遗喂就是专门给守陵的人磨面的地方;马家堡是为守陵人看马的地方。

    这很可能有演绎的成分,但根据《陕西帝陵档案》,民国时期,长陵曾设有守陵户管理陵区。

    怡魏村78岁赵宏玉说,他小时候听老年人说,过去有人祭长陵。祭典时,每次给泾阳派1800锅饭。

    不过记者在村落位于长陵邑里的怡魏、彭王、朱家乡等自然村询问多人,都没有打听到守陵人后裔。7月14日下午采访最后一位受访人魏诚和时,才有了收获。他小时候,听比他大50岁的五爷告诉他,陵跟前过去没有住人,很远的范围内连坟都不能挖。被五爷称为大脚姆的魏家媳妇是守陵人。大脚姆比他五爷高一辈,因为没有缠脚,脚大,因此称为大脚姆。由于丧夫,大脚姆没有后代。相传大脚姆在陵大圆有很多“没粮地”,就是国家不收粮、税的地。当时长陵由泾阳人祭典,每次祭典时要搭很多彩棚,杀猪宰羊,摆上很多果品。届时其他人不能靠近,唯有大脚姆可以进去。祭典完毕,大脚姆可以把祭典用的水果等令人垂涎欲滴的供品带回家,让许多人羡慕。

    卖骨头供集体食堂吃了一年辣子酱

    陵邑里地下有许多文物,当地群众种地、建房时常有发现。

    69岁怡魏村穆志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彭家村去打墙发现了一罐马钱,卖了6块多钱。

    “怡魏村地下有青石板。”年过半百的朱家乡村朱永平说,过去朱家乡村人到怡魏村掏青石板,拉回来打土坯。

    张志成过去就经常用青石板打土坯,他家 1979年从村南窑洞往村街道里搬时,就是用青石板打的土坯。现在人都用砖盖房,也就不用青石板了。

    魏诚和小的时候,到处是瓦当,八月十五家家户户烙圆饼时,用瓦当往上拓花。

    朱永刚回忆,过去平整土地常碰见瓦当,当时挖出来就砸碎了。十几年前,渭河电厂有个退休工人经常来村里收瓦当,那时收一个瓦当给5块钱。

    朱鸿儒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地时, 在朱家乡村西边挖出骨头、牛羊角等。群众拾了卖给供销社。三原县骨粉厂闻讯也跑来收,一市斤几分钱。搞了一年多,以后可能发现这种骨头利用价值不大,骨粉厂不要了,生产队把骨头填平了。

    朱永平就曾拉架子车卖过骨头。

    朱永祥说,当时队上光靠卖骨头的钱,供队上集体食堂吃了一年的辣子酱。

    砖瓦厂没办成

    陵邑给当地也带来许多麻烦。

    朱鸿儒回忆,1958年水引上了原,给萧何城里浇地,结果许多地方水不往前走,刷刷刷往地下灌。他猜测很可能是古代的井漏水。彭王村北边城墙跟前,出现了一个窟窿,渠水淌了一晚上都没有灌满。他们这一带浇地,听见刷刷声,人就不敢到跟前去,都害怕把人掉到塌陷的坑里。

    有一年,朱永祥的二叔浇地,不小心踏进塌陷的坑里,多亏锨把架住,人才没有掉下去。

    张志成说, 浇地陷下去的坑多得很,有次一棵几丈高的杨树陷下去,影都没了。今年春灌时,一块 二三亩的地陷下去有50厘米深,连水渠都陷下去了。

    朱永祥说,过去农业社穷,社员生活紧张,但又没办法。上世纪70年代末开放了,都想致富,但一时想不到好门路,身为队长的他就想建个砖瓦厂。当时咸阳一位张姓文物干部在他们队里住着,他就请人家勘探一下。那位干部用洛阳铲探了两三天,结果到处都是灰土、瓦渣,找不到好土,砖瓦厂没有建成。

    朱永平说, 前些年当地想在这一带引进项目建开发区,来看了几次,结果后来成了保护区,要搞生态园区,工业项目就搞不成了。

    “大财东伤了白虎精”

    如今,长陵邑地面能看见就是怡魏村南边保存的部分南城墙和西城墙。西城墙中间有个豁口,人们把缺口南边的墙头叫虎头。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当地也有个传说。

    魏诚和告诉记者,过去村里有个大得很的怡姓财东。“文革”中红卫兵曾掘开这家一座祖坟,里面不仅有金耳环、金镯子,而且全部用石条砌筑,枋好好的,连水都不漏。传说怡财东家过去有个老太太,人称仓神。夏收时,长工往粮仓里收场里晾晒的麦子时,她喜欢坐在树下喝着茶水、摇着扇子监工。只要她在现场监工,那麦子总也收不完。长工只好硬把她抬回去。她一走,粮食很快就收完了。这个老太太死时,墓地选到了西城墙外。他们家人把西城墙挖了个豁口。葬礼非常隆重,家里、半路上、陵园里三处同时搭台唱大戏,帐子从家一直搭到坟跟前,棺材由家抬到坟地一路不见天,上面全部用帐子篷着。 然而,怡财东家由此败落了,后代连媳妇都娶不起,最后绝了户。

    怡财东家败落到这种地步,让村里人百思不得其解,就想寻找其中的原因,看他们家撞磕啥了。

    后来人们发现,被怡财东家挖断的城墙豁口南墙头,到了晚上,月光下像只白色老虎。有人立即有了答案:原来那城墙是白虎下凡,怡财东家挖城墙把人家白虎伤了。

    城墙成了高架水渠

    怡财东家的传说,并没有吓住人们对城墙的破坏。

    怡魏村72岁怡景华告诉记者,解放初,陵邑城墙在他们村西边还有1米高。当时他们村人都住在城里面,城墙外没有住人。

    “1958年搜肥运动时,城墙上的土硬,便把旁边的虚土拉走。后来有的挖城墙土垫了庄子, 村里的城墙就这样慢慢消失咧。” 张志成说。

    怡魏村北的彭王自然村 62岁王建荣指着他们村西边的一条小路说,过去长陵邑的西城墙就在这里,他小时候城墙还有多半截子,后来人们取土垫圈挖完了。

    朱鸿儒说,他一个姨上世纪70年代老了,埋在南城墙下。虽然城墙难挖,但结实,比砖箍的墓还牢靠。

    怡景华说,1958年在城南修红旗抽水站,把渭惠渠的水往北边原上引,把水渠修在西城墙上,然后把水分到城墙东西两边农田里。

    张志成也参加了当年在城墙上修渠劳动。他说,那渠不是在城墙上挖出来的,而是往城墙上面垫土垫起来的。城墙也挖不动。起初水渠渗水,1967年筑上了水泥。渠现在还在使用。

    彭王自然村60岁王民军说,在他们村北边的陵邑北城墙位置,也修了东西向水渠。

    “彭王自然村北傍个城墙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一人来高,修渠时顺便把那整平咧。” 彭王自然村62岁王建荣说。

    朱永祥记得,1961年在北城墙修小渠时,先放下来水,把坚硬的墙土泡软,然后再平整。

    张志成说,后来国家不准再破坏城墙。上世纪80年代,怡魏村有个村民建房时在城墙上取土,被罚得在村里放了一场电影才了结。从此,再没有人敢破坏城墙了。

    【专家考证】

    汉高祖陵封土竟偏到一边

    坟墓上的土堆,无疑应该覆盖在墓室正上方,然而有个墓的覆土盖偏了,这个墓不是一般人的墓,而是汉朝第一个皇帝刘邦的陵。

    封土偏了80米

    皇帝陵的封土竟然能盖偏,令人难以置信。但这是确确实实的真事,是考古专家经过两次认真考古勘探得出的结论。

    咸阳市考古所所长岳起研究员告诉记者,他们第一次发现汉长陵封土有位移,是在10年前。2001年6月25日,西汉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保单位。为确定西汉帝陵的保护范围,他们接受省文物局任务进行勘探时,发现了这一问题。

    200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了《“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的总体规划》,确定了10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项目,西汉帝陵列入大遗址名单。最近几年,为长远保护大遗址,他们和省考古院又一次对西汉帝陵进行更加细致的勘探,其间再次确认了长陵封土的位移。汉高祖刘邦陵现存封土呈覆斗形,东西长162米,南北宽134米,高24.5米,中心点与墓室中心点相差约80米,同在长陵中的吕后陵封土也位移大约60米。两陵封土相对墓室位置,都是向西偏移了。

    帝陵封土堆塌陷、形状改变、甚至小的位移,这都司空见惯,但像长陵中封土偏移这么大,岳起还是第一次见到。按常理,西汉帝陵应该是4墓道,但上次勘探时,他们没有勘探出来这两陵的西墓道。其原因就是由于封土堆的偏移,高大的封土压住了两陵西边的墓道。在封土上打眼勘探费用很高,上次勘探经费又有限,他们明知道有西墓道,却没有勘探到。这次因为经费充足,找到了西边的墓道。

    “后代修复造成位移”

    长陵封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偏移?

    省考古研究院西汉帝陵考古队队长焦南峰研究员告诉记者,不仅水土流失会造成陵墓封土的变化,而且根据史料,在秦末、两汉之间、东汉末年、唐末等时期关中帝陵曾多次被盗掘,同时东汉光武皇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真宗赵恒分别下诏修复过关中帝陵,这些对封土造成的影响更大。《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称: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焦南峰对后代的修复工程能否准确无误地恢复封土的位置等陵墓原貌持怀疑态度。

    记者在1991年出版的《临潼县志》上看到,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三年,即公元970年,昭应县(临潼区古名)奉诏修缮秦始皇帝陵。由此可见古代修复帝陵现象屡见不鲜。

    陕西省考古院秦东陵考古队队长孙伟刚说,清朝陕西巡抚毕沅就遍修关中帝王陵,当时还给帝王陵都立了碑。

    “民国时期的西北文物管理委员会也修复过关中帝陵。”岳起认为,可能是东汉修复长陵时出了问题。当时不像现在能钻探,缺少勘探手段,又不能去挖,都是以残留的封土为基础进行恢复,这样就把封土弄偏了。

    能否为周陵翻案

    咸阳北原上的周陵被专家否定为西周帝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高大封土。既然后代对历代帝王陵做过修复,而且能造成80米的位移,这让人再次想到一个老问题,周陵上的封土是否会是后代盖上去的?

    岳起说,否定周陵不是西周的王陵,不仅仅是靠封土一条否定的,还发掘有秦代的围沟、仅流行战国晚期错银这种工艺的铜镦等等,因此,它是秦陵没有问题。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段清波不同意岳起的观点,但他认为,周陵的时代更晚,为汉陵,不会早于战国。在这个陵园区里发现了里面有布纹的筒瓦。如果是秦代的陵墓,筒瓦里面应该是麻点纹。布纹瓦起源于魏国,秦统一以后才带到关中。其次,战国时期喜欢在陪葬坑里面放车马,就是车马坑,到秦始皇陵时,才开始用陪葬坑这种形制模拟中央政权官府机构,到了汉代以后,全部呈长条状。而周陵出现这样的陪葬坑,说明它的时代,一定不早于秦始皇陵。围沟是秦的特征没有问题,但大的西汉帝陵陵园既有围墙,外边也有壕沟。现在所谓的周陵,既有围墙,也有壕沟,而且它这个壕沟的规模非常大,在现在发现的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陵墓中,是最宽、最深的壕沟。它可能就隐喻着王莽埋他姑姑的时候,希望他姑姑和汉朝完全隔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4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赞扬,问好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4 01: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谢谢喽












扫我头像拉我进微信群,或者加我好友,送红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