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9-14 14: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全国风俗志》是胡朴安在20世纪20年代初编成的一部有广泛用途的全国风俗百科全书,书中对各地方志和古今笔记、刊物中所载风俗进行了汇编,80余年来,为中外文化学术界,特别是民俗学研究者看重。

   《中华全国风俗志》是胡朴安在20世纪20 年代初编成的一部有广泛用途的全国风俗百科全书,书中陕西部分的“习尚”、“时令”、“礼仪”、“方言”以及“风俗琐记”,至今仍是研究关中民俗的重要资料。此书最早的版本是 1923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的排印本。

   胡朴安(1878~1947),安徽泾县人,哲学家,文字学家。原名韫玉,后以朴安为名。出身世代书香门第,自幼习读经史,长于文字训诂之学。辛亥革命之前到上海,参加革命组织同盟会和南社,任《国粹学报》编辑。清宣统三年前后,任职于《民立报》,与时任主笔的国民党中坚宋教仁结识,开始交往。受宋教仁的鼓励与启发,开始留心于整理与研究国学,尤其对朴学的研究成绩卓著,被誉为朴学大师。民国成立后任交通部秘书、福建省巡阅使署秘书兼教育科长及编辑部主任、福建省图书馆馆长等职。

   胡氏一生著述甚丰,计有 63种,除了《中华全国风俗志》外,还著有《中国训诂学史》、《中国文字学史》、《诗经学》、《周易古史观》、《儒道墨学说》、《戴先生所著书考》等。

   笔者所藏为1923 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中华全国风俗志》排印本第一册,虽然封面品相一般,但内页保存很好。

   书前有许世英、张炽章和作者的3 篇序,对此书的编辑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和评价。此册中收入的省有顺天、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而山东被排在第二位,其中除了地理位置的缘故,不知是否还有作者对山东偏爱有加的原因?

   山东部分共收入济南、兖州、东昌、青州、登州、莱州、武定、沂州、泰安和曹州 10 个州府,依然是沿袭清代以前的地域划分。开始有一段关于山东民俗的大略描述:“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带砺山海,高壤数千里,宜五谷桑麻。多文采、布帛、鱼盐。其俗宽缓豁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史记)。宿弥奢,织作冰纨绣绮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齐郡舒缓养名(汉书博传)。水道遒劲而急,故其民粗而好勇(管子)。齐郡风俗,男子多务农桑,崇尚学业(隋书)。”

   今将书中所录山东部分县地民风俗加以转录,以供有识者参考。

   在第一部分关于济南章节中比较重要的县地收录有:

   历城县:“重农桑,崇学业,乐输将,敦气节,其大较也。而四乡三关,风尚各异。南乡务耕牧,椎鲁畏法,而近关杂处,人多剽悍,东乡习耕读,聪察善讼,俗号殷富,士多出仕。而近关者,稍朴鄙,西乡亦务稼穑,知诵读。近关之士,多雅秀而文,然稍失之华,北乡则专治畦圃,敦朴无他营,最为近古。”

   此段中将济南城关,也即城市中及周边人的性格、作风与东西南北乡间的农人进行了对比,认为城市人虽然多习文,人也较为风雅,但有些华而不实,不如乡间农人憨厚朴实。

   其他州府较有特色的有:

   兖州的峄县:简朴务稼穑,士亦循循慕学,有古风。峄故鄙小,春秋以降,逮于明季,变更不一。其质直怀义类鲁,其宽缓阔达类齐,其轻剽任气类楚,虽洙泗之教,犹在人心,而迁染于诸国者,亦多有之。

   登州的福山县:民俗敦厚,无异邹鲁。宦无异于士,士无异于民。民之为农者什九,为吏者什一。急公家完赋税为先务,以崇廉耻重敦睦为本。

   莱州的高密县:土地颇僻,人多务本。婚丧称有无以为礼。民习刚劲,而任质直,士修行检,而崇科目,岁时乡会,犹有礼让遗风。

   武定的海丰县:逼处海隅,物产不繁。无艳佚骄纵之资,试经术者,笃忠勤;务力作者,敦本业。冠婚丧祭,一循礼度,盖古风尚有存焉。

   曹州的巨野县:士颇读书,重廉耻,不事外饰,交情尚平淡。民务耕织,不好远游。急公奉法,颇驯良。女子重节义,丧葬礼仪,侈靡特甚。

   此书记录民间风俗颇为简单,每县的介绍基本都是寥寥数语,大都为县志等所载,还算准确。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少有的全国性风俗研究专著,此书有很多地方值得参考、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民俗专著。(赵晓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