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查看: 4186|回复: 0

“儒教”之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3 20: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教”这个概念,是1979年提出来的,关于中国是不是存在儒教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不存在儒教,“儒”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是一个学术派别。有的人认为存在儒教,而对于“教”的意思,又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教”是“教化”之“教”,是一种教育;有的人认为“教”是“宗教”之“教”,儒教是一种道德宗教,尊孔子为教主,汉武帝利用政治权利把孔子学说宗教化,定儒教于一尊。隋唐时期“佛”“道”“儒”并称为三教,此后三教出现合一的趋势。在封建政权的支持下,儒教体系完成于宋代,它以中国封建伦理“三纲”、“五常”为中心,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方法和修养方法。近30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儒教”这个概念。


    儒教的最高信仰是天,认为天能赏善罚恶。好人有好报,恶人又恶报。孔子是奉天命而教导人的至圣先师,是教主。由于它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所以它不需另有自己的宗教社团。但是,宋元时期有个净明道,专讲忠孝。近代史上,又出现了个孔教会。说明一旦需要,儒教就会组织起自己的教团组织,并用一套有形的仪式去巩固自己的组织。




    宋明时期,一些儒生,也像佛教道教信徒一样,有的主“敬”,有的主“静”,有的在家里常常静坐,目的是休养心性。有的拒绝为官,使得政府不得不发出命令对此惩罚。也有的人反对这样做,认为这是佛教的流弊,主张应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但要保持对天和天理的信仰,保持对圣人先贤的无限崇敬,他们一致把心灵的修养作为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


    神灵、仪式,这些都是为人宗教的外在形式。为人宗教的发展,势必要把心灵的修养作为它的核心,其他的一切,都是可有可无的。中国的佛教,走了这一步,中国的儒教,也走了这一步。
    现代学术界,相当一部份学之将儒学视为道德宗教。赵吉惠(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在《论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中谈到, 将儒学视为道德宗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于:


    第一、认同儒学是道德宗教,是对中国文化固有的宗教性的理性的肯定和科学概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进一步揭示和深入挖掘。承认儒学是道德宗教,并不否认儒学是政治伦理哲学。儒学本有二种性,从一定的视角看它是宗教,从一定的视角看它是哲学,既是哲学又是宗教未偿不可。
    第二、认同儒学是道德宗教,可以进一步在中华民族强化对伦理道德的信仰与崇拜,提高儒教的权威性与神圣性,从而把遵循伦理道德规范,和谐天地人之间,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侵犯的。有利于推动全民的道德教育,有效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质。
    第三、认同儒学是道德宗教,有利于同世界宗教接轨,有利于中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我们确认儒学是宗教,这不仅表明现代中国在宗教观念方面的进展,更能使儒学以以宗教的身份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因而使世界各国有更多的渠道了解、认识中国和中国文化为建构全球伦理做出必要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