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查看: 689|回复: 0

谈 “捡 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1 17: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奇怪的黑猫 于 2020-7-18 23:34 编辑

谈 “捡  漏”
                        □ 刘丙申

       捡漏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简漏特流行于当下的古玩市场,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国现在的繁荣安定,尤其是电视中鉴宝节目的不断播出,带动了一部分人搞收藏,手上有了闲钱,于是,股票市场火了起来、古玩市场火了起来;现在,形形色色的人泡在了古玩市场,都免不了揣着一颗捡漏的心,时刻梦想着自己能抱回个“金馅饼”。
       捡漏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谁也说不清。占了便宜、讨了巧,说成是捡漏,多少带点卖乖的嫌疑。所谓的“漏”,来自于卖家,一般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卖家急于用钱,不得已才出手,而买家识货,拿着货不放,嘴中却是大贬此货的瑕疵,而心里却是狂喜,只是不露声色罢了,然后,把价格压得不能再低后再成交,背后则向人炫耀自己捡漏了。第二种情况,卖家不识所卖品的真正价值,误将自己手中的真品当成仿品或是赝品出售,此类捡漏,买家要长上一双火眼金睛才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很是考验眼力。第三种情况,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非行家里手不能接触。军事上的术语叫“诱敌深入”,卖方先将价格不高的真家伙低价卖给买家,并表现出千恩万谢的姿态,让买家有捡漏的感觉,先不赢你的银子,但可以赢得买家的好感和信任,可能以后你出再高的价格,都不会买到真品了。这一招叫做漏,便宜后面是陷阱,等着买家去往里跳。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一生未必能遇到一个捡漏的好事,而更多的人是花银子买了教训。有句话叫“卖的比买的精”,你看那买卖人,一个个猴精猴精的,现实中每个人都想捡漏,古玩市场里哪有那么多“漏”可捡?有时候,“捡”者是雏燕,“漏”者是母燕;而更多的时候恰恰相反,“捡”者为买家,买家多认为自己是专家,殊不知,作为“漏”者的专家,其仿冒、做假的的水准往往高出对方许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更何况现在的高科技造假手段,令人诈舌。捡漏,自然就和上当受骗相提并论了。
       事实上,“捡漏”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捡漏”并非不可能,既然有这两个字,说明这个现象是存在的。各种书籍上经常能读到一些关于捡漏的佳话,还是很有传奇色彩的。于是,和多人都梦想自己也能成为捡漏的“高手”,购上一堆此类书籍,学习一番后,就到古玩市场去小试牛刀,但多数人得出的经验是“古玩市场有风险,捡漏须谨慎。”“漏”是熟悉、了解、研究古玩行当后亲身实践的结果。否则,你就会被卖家“捡漏”。
      2008年初夏的一天上午,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个小伙子,说自己是北京朝阳某物业的管理人员,我问:“你有什么事吗?”他答:“我们朝阳某文化部门装修,清理垃圾时我们发现了一麻袋旧字画,您能不能帮我们给鉴定一下?”我立刻警觉起来“你们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的?”对方答“您在老年大学的学员某某告诉我的。”“嗷,是这样啊。”对方接着说:“您下午有工夫的话,我们下午去您家找您去行吗?”略微思索后,我说:“好吧!”。
我在通州区老年大学是教书法的,平时和书画打交道多了一些,因此时常会有一些朋友啊学员啊的找我,让我看一下他们的收藏作品,看的多了,自己的眼界相应的也提高一些。我们一楼的老李那次叫我去他家,一进门,他拿出了一件卷着的“圣旨”,打开,从颜色到做工到新旧程度,再到质地印章,我告诉他这是件老物件,留着,千万别出手!之后,我又为朋友看了多件名家的书画作品,李可染、石鲁、范曾、刘炳森、欧阳中石、沈鹏、李铎、王遐举、张旭光等人的书迹,这其中有真的也有假的,但还是假的居多……
       下午4点多钟,朝阳区物业的三个小伙子来了,其中两个人提着一个满满的大麻袋如约来到我家,我正在教课,两个学生还没下课,我让他们三个小伙子在楼道等会儿;布置完作业,我出来对他们说:“就在这看吧!我的鉴定费是1000元。”其中一个说:“我们没带那么多钱”,我说:“没钱也行,你们最后让我挑一幅作品好吧?”他们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其中一个说:“有人看上了这些东西,我们不懂,已经有好几件被他们买走了,300元一件卖的。”我心想:会不会是骗子呀!可我看着他们那一张张诚实的脸庞,心里的疑虑打消了许多;我看着他们打开麻袋,先从尘土中拿出了一卷子没装裱的书法作品,我一张一张的翻阅着,全是些没啥名头的人写的一些东西,我说:“这些赶快收起来吧,没啥价值!”于是,他们又从麻袋中一件一件的往外拿那些已装裱的作品,哈!全是土!作品还没打开,我预感:有戏。果然,第一件我一看是李铎的作品,之后往下看:是林岫的、张海的,我把张海的这件作品放在了身后,我说:“我要这件吧!”他们全没出声,算是默许吧;之后,是刘炳森的、欧阳中石、张飙、武中奇、费心我、还有画家韩美林的、景长海、王镛、张道兴的,唉,张道兴这幅作品我很喜欢,我小心翼翼的放下了,看到最后是朱复戡、林散之、黄苗子等名家为某文化单位题写的作品,我一下子蒙了,这么多名人的作品,我提出还是要那幅朱复戡的作品吧,他们不同意,我再次提出要林散之的作品,他们也不同意,最后,我说:“不行我要张道兴的那幅国画作品吧!?”,他们终于同意了。我内心一阵狂喜,因为我一直特喜欢张道兴的作品;我嘱咐他们:这些作品别轻易出手,是真迹,很有价值的,你们可以再找专家鉴定一下……
       送走他们,我心里想:张道兴是中国美协的理事、是我国著名的人物画家,他的画是许多藏家的首选,作品的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我再次打开张道兴的国画作品,仔细察看一番,从用纸、用墨、印章等方面确信是张道兴的真品无疑后,我这才放下心来,心里这个乐呀,无法形容,仿佛真是天上掉下个金元宝。当事后和朋友提起此事,朋友都责怪我,你为什么不把那些喜欢的作品全买下来呢?是啊,我承认我当时是糊涂了,朋友的提醒,让我后悔不已……
       我这算不算是“捡漏”呢?我也不知道……

       2009年5月31日稿于北京通州区文化馆

刘炳申
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通州区书协副秘书长、北京通州区老年大学书法教师、北京财贸学院特聘书法教授、徐悲鸿画院特聘书画家、通州印社社长。          电话:69549001        13716730278
地址 :北京通州区西海子西街14号   通州区文化馆             邮编:101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