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9-10 14: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台湾旅游,可听到一句食谚:“七月半鸭,八月半芋”,这句食谚说的便是中秋节期间的芋头最为好吃。特别是台湾特产的一种叫“槟榔芋”的芋头更是令人齿颊留芳,食之难忘。

  台湾人种芋头的历史悠久,清代乾隆年间《番社采风图》中就有一幅台湾凤山县原住民挖土种芋情景图。可以说,台湾人对芋头既有普遍爱好,又有着特殊的感情。清代周亮工《闽杂记》中的记载有:“闽人称芋大者为芋母,小者为芋子……犹母子之义。”芋头往往是一个大芋周边连着很多小芋,在台湾人看来这寓意多子多孙,家族人丁兴旺。另外,芋母、芋子被当作母子亲情的象征,每逢中秋佳节, 台湾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买芋、吃芋,这是不是借此在明示子孙后辈毋忘祖国母亲的心迹呢?

  台湾同胞过中秋有吃甜芋习俗,这习俗与沿海抗倭斗争有关。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福建沿海屡歼倭寇,功劳卓著名扬海内外。有一次,戚家军受到倭寇袭击,退到山头,断了军饷。情况危急之时,戚继光动员士兵吃野草充饥,以待援军。当时有的士兵挖到野芋头煮着吃,临时解决了缺粮问题。后来人们趁倭寇不备时冲杀出去,大败敌人,此时正值中秋佳节。后来,中秋节吃芋头成了习俗,从大陆传进台湾,一直保留下来。不管怎么说,台湾同胞崇芋、吃芋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台湾,芋头不但可充主食、可当菜肴、可为甜点、可以疗疾,而且被拟人化,被注入人情味,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地位确非一般,这是一般食材难以匹比的。

   (林长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7 00: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7 07: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感兴趣的朋友都来说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