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9-10 14: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远离祖国故土,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广大爱国侨胞,都有一颗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思乡爱国和民族自尊的赤子之心,祖国的兴盛强大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和渴求。在中国命运安危兴亡的抗日战争期间,广大爱国侨胞表现出空前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为抗战胜利、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爱国主义壮丽光辉的篇章。
  福清是我国著名的侨乡,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近50万人,有“海水所到之处便有融藉华侨”的说法。在抗日救国运动中,福清藉侨胞同全国各地的侨胞一样,激发出空前的爱国热忱,他们各尽所能,竭尽所有,全心全力地支持、支援或加入抗战救国,在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立下了不朽功勋。
  一、有钱出钱,踊跃捐输
  为抗日救国捐献钱财物资,是海外广大侨胞最普遍最积极的行动,因为与其大家都投身到前线,增加的不过是没有训练的士兵,不如尽其所能地多捐钱物,支援前线,加强抗战力量,争取早日打败日寇,来得更切实际更有普遍意义。在世界各国的福清藉华侨涌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
  最早行动起来,大力宣传抗日救国并带头捐款的,是福清东瀚人侨居日本的林孝楼先生。他出生于1879年从小亲身感受到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民不聊生的苦难,1909年他不得不漂泊到日本仙台谋生,寻找强国富民真理,加入同盟会,组建旅日华侨同志会并任会长,积极为革命奔走,被选为国民政府中央监察执行委员,但他无意政坛,只是例行到会,而专心致力发展商务,扩大中餐馆,以实际行动支援民主革命。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占我东三省的“九一八”事变,日本经济全面萧条,林孝楼的餐饮业也受到严重打击,然而经济上损失对他却是次要的,最令他不能容忍的是中国领土被侵占掠夺,骨肉同胞受蹂躏。他不能沉默,要起来抗争,他通过旅日华侨同志会的组织,四出宣传抗日救国,筹建募资会。他自己先带头捐出数百万,各地华侨纷纷响应,将募到的巨款寄回国内,支援抗战团体机构,支援东北人民抗日。他还经常到各地召集爱国侨胞聚会,宣讲国内抗日形势情况,揭露日本侵略军在东北残害中国同胞,掠夺财富的种种罪行,唤起侨胞的爱国热情。他呼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国哪有家!国家亡了,华侨无家可归,就成了任人宰割的孤儿!”他身在侵略者心脏但毫不畏惧,他的爱国热情和胆略感动了许多旅日侨胞。1936年日本军人发动“二、二六”事件,建立军人法西斯内阁,实行专制恐怖统治,加强对中国旅日华侨的监视控制,对宣传反对日本侵华的侨胞实行严厉镇压。林孝楼的反侵略宣传,引起日本法西斯政府的仇视,下令通缉林孝楼,在危急关头幸得日本友人的掩护,林孝楼于1936年9月携同家人急促脱逃回国。当路经上海,南京时,国民党政府都隆重迎接,并且挽留他在政府任职,但他根本无意涉足政坛,执意要回故乡过农耕田园生活。林孝楼回国之时,日本军国主义正紧锣密鼓地策划“七、七”事变,他有了预感,就向国民党当局慷慨陈词,主张要坚决进行抗日,报国的赤子之心溢于言表。全民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当局抗战不力。很快就让半壁江山沦入日寇铁蹄之下,林孝楼无比悲伤愤慨。1941年和1944年福州及福清等沿海各县两度沦陷,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林孝楼痛心疾首,责骂国民党当局腐败无能。1944年11月5日,林学楼在悲愤交加中含恨离开人世。林孝楼出生贫穷农家,东渡日本靠的是几十年勤劳节俭,苦心经营积财致富,但仍保持劳动人民勤俭美德,反对奢侈。他个人生活十分俭朴,但却乐于花大钱支援国家革命和桑梓公益事业。当国难当头之际,他又慷慨解囊带头捐出几百万,报效祖国。甚至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枪口下,也不惜冒着全家的生命安危,坚持宣传抗日救国,下令通缉他的危急关头,他抛弃几十年心血的巨额财产,毅然回国。他贫困时发奋励志,发达后金钱富贵不能移,对高官厚禄淡漠视之,当他回国时,曾经让他在南京和上海任挑一个好官职,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他看不惯国民党官场的腐败恶习,决然舍弃城市豪华的生活,回到故乡过着清淡的农耕生活,这种一心为国,临危不惧,一生安贫乐善,矢志报国的高尚品德,令人钦佩敬仰,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抗战的胜利,可以告慰林孝楼先生的在天之灵。
  在南洋,印尼的福清华侨最多,由于荷兰统治下的印尼当局畏惧日本,不让当地华侨宣传捐资抗日,印尼华侨就以救济难民的名义进行募捐活动。“七七”事变后,泗水华侨成立赈灾委员会,统一领导募捐活动,赈灾会通过征收常月捐、特别捐、节日捐、娱乐捐以及义卖、义演、购机、购买公债等10多项方式来筹款赈灾,无论贫富都踊跃认捐,富者每月千盾、百盾、次之十盾、5盾,贫者苦力或店员1盾、半盾,也尽其所能,无论哪种形式或多或少,印尼融侨各界各阶层都十分热烈,形成风气,蔚为壮观。福清侨商俞宏瑞(字玉亭),一向热心桑梓事业,抗日救国更是倾力捐输,仅抗日初期就捐出数万元。1939年春,福清县政府派出代表到南洋各国募捐时,俞先生即“斥资巨万以为倡”,在他的带动下泗水埠认捐万元的有多人,成效极佳。同年8月俞先生病重,他嘱咐子女不忘抗日救国,简办丧礼,省下的钱捐给祖国支援抗日。他逝世后,其子女继承父志,将国内外亲戚朋友的赠仪、祭仪全部献给赈灾救国组织。1937年德高望重的归侨戴祥慈(字吉云)先生七十寿辰时节省开支2000元,加上寿礼1880元全部捐献给抗日救灾团体,1939年他不顾年逾古稀勇挑县政府派往南洋募捐的重任,漂洋过海,圆满回国。侨贤俞昌檀、俞昌芝兄弟,不仅积极交付月捐,特别捐、节日捐外还另外自己直接汇款2000元回国内,支援抗日团体。在望加锡,“福州全群会馆”主席,渔溪侨胞邱崇善先生,发起组织“望加锡华侨筹赈祖国灾民委员会”并任常务委员,不仅带头捐献还不辞辛劳亲自向侨胞收集捐款,药品,衣物等,尽责尽职。1938年元旦,泗水巴沙远和商号职工,全体出动义卖赈济,把所得的400多盾和过年过节省下来的钱全部交给中华总商会寄加国内。1939年农历正月,泗水融侨用元宵节前后几个晚上时间,舞龙筹赈到3000多盾交给“中华赈灾总会”。小学生也节省零食,过年过节打破“扑满”,踊跃捐款。青年人携带募捐钱筒,不问晴雨不分昼夜,各处奔走,收集捐款。福清华侨中的妇女界也不甘落后,她们在泗水举办的一次赈灾义卖的游园会上,一位融侨用1000盾买了一小包花生,融侨陈金通先生不记名购买公债5万元,其他购买公债万元、千元、百元的融侨不计其数。由于融侨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仅泗水一埠至1939年3月,捐款合计就达荷币100万盾,国币300余万元,泗水融侨救济委员会汇回福清的数目几乎无法统计,单就1941年10月福清分会一次就汇出10万元救济福清灾民,另外还发给在抗日游击战中牺牲烈士遗属每人数百元,估计至少在20万以上。福清华侨为抗日救国,不分男女老少,贫富劳逸各界或多或少,或出钱或组织、出力,每个人都尽力共赴国难。
  二、参军参战,有力出力
  热血青年回国参军参战,用血肉筑成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长城,不仅是全国各地华侨青年的强烈愿望也是福清华侨青年的迫切要求。新加坡融侨青年祖藉渔溪的郑贻进(笔名仓夷),1938年初中二年级仅16岁,就毅然告别父母和未婚妻,回国参加抗日斗争,进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深造,1939年奔赴抗战前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4月任《救国报》和“民族革命通讯社”的战地记者,经常冒着枪林弹雨到第一线采访,写下了大量有血有肉、感人肺腑的通讯报道,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边区人民火热的斗争史实,成为边区最年轻最优秀的新闻记者和报告文学作者。1940年冬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他以归侨优秀青年记者,当选为察哈尔省人民代表,任新华总社特派记者。赴北平分社工作时于当年不幸被反动派特务暗杀,壮烈牺牲,年仅25岁。仓夷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党,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是福清华侨的一面旗帜和骄傲。
  福清华侨青年回国抗战的还不少,印尼融侨富商公子俞鸿模,回国在上海读完大学后,留沪工作。1931年淞沪抗战时,他把购置的价值4000多元的书籍托运北上,送给陕北公学。随后到南洋安置家属,把妻儿托付其兄照顾抚养。全面抗战爆发不久,俞鸿模辞别妻儿亲友,放弃优裕安逸的生活,重返祖国北上陕北火线,参加抗日救国斗争,英勇战斗。俞鸿模的弟弟俞鸿俦及其夫人黄梓英女士,受到兄长的感动,亦于1938年2月从香港赴陕北,与乃兄共同抗日,时有报评曰:”其爱国精神堪为邑中青年之大好模范“。侨贤俞昌檀先生的长子俞兆斌,抗战爆发后回国进延安抗日军攻大学深造,1939年毕业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40年被国民党特务绑架,经侨领陈嘉庚先生营救,释放后前往印尼参加当地的抗日斗争工作。
  马来西亚融侨江镜人何春光与同学渔溪人林春芳等一起在星马华侨中学开展声援祖国抗日活动,1941年秘密组织星马抗日游击队,准备武装抗击南侵日军,日军占领新加坡、马来西亚后,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日寇,何春光等融侨青年加入马来西亚人民抗日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声东击西,困扰打击日军营地,使日军不敢远离据点。1944年8月何春光被捕后壮烈牺牲,年仅25岁。
  1941年福清县沦陷后,归国侨贤俞兆复把融侨俞昌芝出国前留在西门村防匪时保存下来的一批枪械悉数献出,组织福清抗日游击总队,并担任总队长,领导开展抗日游击战。松潭归侨周宏荣、周宏达在家乡及安民、苍下一带发动归侨及其子弟,成立“华侨抗日游击大队”在融城附近一带路上袭击下乡日寇和县城日军锯点,打击敵伪活动。为保卫家乡,抗击日寇入侵进行顽强斗争,直到抗战胜利。
  三、消除隔阂,团结抗敌
  抗战之初,新加坡的福清、兴化两个语系的华侨发生矛盾,隔阂很深,几乎酿成械斗,在剑拨弩张的日子里,深明大义的双方侨领、会董,赶紧出面,对本语系侨胞进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同是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同室操戈,豆箕相煎,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结果两个语系的侨胞化干戈为玉帛,联合成立了“福莆仙乡侨联谊社”,互相联络感情,从此双方和睦相处,各派代表参加了马来、新加坡的“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南洋华侨筹赈灾民委员会”等抗日团体,同心协力支援祖国抗战事业,留下一段佳话。
  福清的海内外侨胞,侨属和归侨在抗战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动人心弦的光辉事迹,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留给后代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家乡的安宁,祖国强盛,世界和平,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