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8-26 14: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鸽 于 2015-4-15 21:20 编辑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巧报镇西喇嘛营村铿锵前行纪实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巧报镇西喇嘛营村地处呼市东南部。十年前,她默默无闻,荒凉偏远,十年后,她一鸣惊人,繁华璀璨。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除了她雄踞于呼和浩特“东优,西联,南拓,北控”优先发展东南的战略版图里,最关键的是她有一位愿意潜心磨剑,一磨十年的领路人。
    他——郝利锁,西喇嘛营村支部书记。
    在这十年里,他有过哪些气贯如虹的亮剑行动,我们不妨沿着十年的时间表,在每一段时光的掌纹里解读那些真心为民的故事。
    亮剑行动之一: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把燎原
    让我们把镜头先聚焦到2002年之前的西喇嘛营。那时,村民们大都兄弟几个挤在一个院子里,家里添丁进口后更显拥挤,居住条件差强人意。赶上阴天下雨,道路泥泞,外面的人进不来,村里的人出不去。平时村民靠种地为生,收入微薄,总之,生活苦不堪言。前任村长却对村民的利益置若罔闻,竟公开外卖宅基地,激起了村民们的强烈愤慨,此时,人们对于能民主选出一位好的带头人可切实解决住房难,出行难,收入薄的需要和愿望变得尤为迫切起来。在这样的民意和呼声中,郝利锁,这个正值盛年的年轻人带着一腔报复走马上任了。
    在很多村官的履历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们大都是怀着先富带动后富的理想,致富一方经济,郝利锁也不例外。他放弃了在毫沁营正做得风生水起的沙场生意,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村里,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第一把火瞄准的首先是村民们最迫切的住房难焦点。经过多次和政府协商,260户宅基地终于在艰难中批下来了,每户以4000元分得一套204平米的院落。这为以后的出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那种一大家子人挤在一个小院里的时代永远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小二楼排排耸立,整齐划一。住的宽敞了,心情也就舒畅了,一时间,村民们无不拍手称快。
    第二把火紧接着是解决村民行路难的老大难问题。多少年来,村里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 村委会用批放宅基地的资金还利于民,硬化了20000平米路面。“要想富,先修路”这种朴素的理念,为日后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第三把火是烧向村民种地收入少的难题。长久以来靠天吃饭的困境成了村民们无法逃脱的宿命。如何创新思路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是郝利锁彼时夜不能寐的原因所在。于是,搞温室大棚跃然脑中。村民们每户以1000元每亩就拿下了当时市场价10000左右的温室架子,从此开垦着他们美好的新生活,因为大棚的收入较之大田是翻番的。
    三年时间烧了三把火,星星之火,便可燎原,火势所到之处皆是一派生机勃勃:村民们住的好了,出行容易了,收入多了。
    2006年和2007年,又举全村之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花费1400多万为村民们办理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这在全镇13个行政村是排名前三的,比别的村整整早了两年。男的60周岁,女的55周岁即可由原来每月领取480元在去年村改居之后攀升到了800多元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高可报销85%。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也被一点点的治愈。
     亮剑行动之二:78路公交车带来的嬗变
    一条公交线路会带给一个村庄怎样的蜕变?“也是在2010年这样的夏天,78路公车通进了村里,村民出行方便了,做买卖的人也渐渐多了,当地人村风文明,不但不欺负外地人,还不收税,这样买卖也就做起来了,村里也一下子变得繁华热闹了。”为78路公车看门房的张补存大爷言语简单而朴质,他是和78路公车一起来的,他见证了西喇嘛营从荒凉沉寂到华丽嬗变的一点一滴,目睹着一个村庄由脏乱差到亮净美的优雅转身。
    但当谈起78路的前世今生时,在外人眼里能扛事儿,年轻实干的郝利锁直言不讳道:“其实最初78路的路线规划在金桥热源厂,但出于对村民们出行便利的考虑,和公交五公司多次协调,四处奔走,最后经市委批复,由村里投资几十万免费提供场地才将78路通进来。”
    78路公交车的引进,极大地带动了个体工商业的兴旺发达,吸引了几倍于村民的外来人口来此生活就业,租房市场蒸蒸日上,村民们大都扮演着现实版的包租公,包租婆。之前拔地而起的小二楼院落此时和78路公交车带来的大量房客形成了联动效应。在此租房的白奶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儿的人家家户户都有房出租,像我们院子里就有20多户房客,每间平均按300元算,一年下来就将近10万,多好的日子啊!”
    据保守估计,由于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带动了租房市场的火爆,村民们这方面的收入就多大400——500多万。
   亮剑行动之三:“美佳花园”春色满园
    2007年,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大幕在西喇嘛营拉启。首当其冲的便是村民们的安居工程建设。
    由于村里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村民们的住房条件又一次面临改善。在条件及其不具备的情况下, 在郝利锁的带领下,村领导班子多方筹措资金,想方设法解决实际困难。经过村两委会,党员代表多次协商,论证,调研,考察,决定由正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32000平米的楼房和5600平米的门脸房和车库,这足以安置全体村民。
    郝利锁掰着手指头算着:“每人交650元,村委会补贴300元即可分得40平米,由于期间人工费,材料费的一路狂飙,村民每人40平米的房算上楼层差价和配套设施费共计40000元便能分到,超出40平米按市场价3500元补交。比如一户人家2口人只需交8万就能入住,假如家里房多的也可以以市场价3500元每平米出售,净赚20多万,况且现在是有市无价,光这一项就为村民增收不少。”
    据悉,如果管网建设顺利的话村民们年底便可喜迁新居。
    亮剑行动之四:打造一块1000亩地的试验田
    城镇化是农村的唯一出路,当一场城镇化风暴由南而北在中国的大地上愈演愈烈时,城郊村的拆迁改造战役就被打响了。
    村民们被征地后的生活来源怎么办,后辈儿孙怎么办?就像郝利锁一直思索的那样:“农民就是农民,现在房子有了,出行也方便了,养老医疗都有了,可是年轻的怎么办,光靠输血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得学会造血,总得给他们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他们一无技术,二无文化,种地才是他们的技术,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有地就有根,那么何不在土地上找思路。于是‘向土地要出路,想土地要效益’的想法便应用而生。”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正是对这个政策的吃透和怀有这样一种使命,2010年郝利锁创造性地开了为村民租用土地用于后续发展的先河。于是在他的倡导下,村两委会,党员代表多次开会,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最终在金河镇什不斜气村租了1000亩荒地,30年的使用权,是真正地变废为宝。
    在他精心打造的这片试验田里,规划了330栋厚墙体温室大棚,将来以成本价承包给村民。在赛罕区“2345”战略的指引下,以金河镇南部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将逐步建设,沿着这个政策的思路,西喇嘛营村民可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以及养殖业。他们既可自种,也可外包。这样村民既有房,又有地,既可种地,也能打工,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为政府解决了大量就业人口,还为首府菜篮子工程添砖加瓦,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就业,餐饮,运输,租赁等方面会有很大的改观。整块试验田就是一张由点到线及面互为联动的疏密有致的网状结构,这种一举多得,一劳永逸的做法不失为一种为全区其他城中村寻找出路提供的路径思考。
    结语:
    采访行将结束时,这个不知疲倦,一心为民惯了的男人突然感叹道:“上任这十年来,每天都很累,年纪轻轻就弄出一身病来,可是转念一想,至少在任这些年确实是在尽心尽力地干着,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村民,有责任有义务干好,就算少活5年也是值得的!”是啊,西喇嘛营正是有了这样一位真心实干的带头人,十年来,每年都有大动作,每年都是大手笔,十年磨多剑,剑剑命中“要害”才有了今天的灿烂夺目,我们相信,西喇嘛营的明天,依然辉煌可期!(墨予)
文章来源:中国网-中国城市   

真人游戏|电子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