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8-3 09: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中山四路288 号至328 号的骑楼,经过装扮成了“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窗”,简称“非遗区”。庙会启动当天,这段骑楼便“人满为患”。剪影、剪纸、榄雕等手工艺品的摊位前,通常就是人头最多的地方。昨天———广府庙会第二天,记者走访了非遗区,正遇数位广府文化非遗大师在摊位里秀技艺,那一道道绝活,一针一线,让围观的街坊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剪影:对一个时代的怀念

    非遗区里的“剪影”摊位很小,却引来了大量市民游客驻足围观。记者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剪影大师郭汝维先生在帮人现场剪影。只见他左手拿着方形硬纸,右手执剪刀, 一边观察剪影对象的侧面,一边剪出脖子、下巴……,两三分钟后,一个惟妙惟肖的侧影就剪出来了。“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我帮您写几个字吧!”郭汝维将剪影贴在了一张长方形白纸的左边,在右边写上“龙年大吉”并署上自己的名字。

    记者观察到, 前来捧场的大多都是50 后和60 后。“我很喜欢剪影,小时候剪过一次,那时在街边有很多,一直到现在才有机会再剪一次,要不是郭大师,我还以为已经失传了呢!”市民舒先生感叹道。



    广绣:传统与潮流的结合

    还未走进摊位,记者就已望见那些精细美观的广绣作品———色彩变化得恰到好处,光泽若隐若现,画中景物栩栩如生。

    “真的好漂亮! ”围观人群里惊叹不断。记者走进摊位,才见到被人群包围着的广绣第一人———陈少芳。

    陈少芳今年已近75 岁高龄, 是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中国刺绣研究委员会委员等。

    “广绣已有几千年历史,甚至影响了欧洲宫廷服饰。”说起广绣历史,陈少芳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色,“可惜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遭到严重破坏, 坚持下来的人很少。”陈少芳告诉记者,为了使广绣跟上时代, 她将许多现代画元素加入到传统广绣中。“现在会广绣的人没几个了,要使广绣跟得上大家的需要,就必须做到创新。我作广绣用的是真丝底,真丝线,再把油画、装饰画等现代元素与传统广绣结合,绣出来很高贵,比油画还要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13: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 22: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