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影孤舟 于 2016-1-11 23:13 编辑
天下共除夕,温情传万家(组诗) 胡志松
过年回家,回家过年,成了华夏儿女最温暖的事情,也是最向往的事情。在外漂泊的人,因为年而有了期盼,因为年而有了短暂的欢聚,因为年而有了幸福和感恩。现在尽管洋节很多,但是年却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最重,它是我们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 ——题记
《抬首眺望》
年根下,人依然在远方 想家成了通病,今年能否回去 不取决于一张小小车票。 而取决于工程是否完工。
回家,多么美妙的词 却在临近节日变得那么的苦闷 新年的鞭声不绝于耳。而这是异乡的喜悦 无法让一颗漂泊的心找到半点慰藉
攀到这座城市最高的位置,眺望—— 万家灯火里:那琳琅年货。春联。灯笼 就像一包相思药,吸引我
只能孤独地回到现实中,回到冰冷的机器旁 为了回家,我开动机床,机床飞旋仿佛车轮一般 我开动它,隐约听见—— 故乡的一声问候,一声带有高铁气息的乡音!
《预约一张返家的车票》
近了,近了 那被称做年的东西 就这样以门楣上大红的春联诱惑你 以高高挂起的灯笼飘闪你 以噼呖叭啦的鞭炮声催促你
想家,预约一张返家的车票 无论高铁。普快。还是汽车 只要能回家 便达成了一年的心愿
这是许多个日子打拚的回报 这是许多个日子辛劳的奖赏 预约一张小小车票 与故乡亲昵,这小小的奢侈 来得多么迫切,多么的难得 就这样在网上点击购买 就这样逆风排队等待 哪怕鞋子粘满风雪的泥巴 也要搭上最后一班车
预约一张票 不论头等舱、末等座 不管是卧铺。硬座还是站票 只要车子向着家的方向 心底就会有一份浓浓的期待 脑海里那座依山而建的小楼房 便会无限地放大,无限地拉近 直到变成轮子下那声亲切的呼唤!
《赶 奔》
年三十了 我还在路途 为了一年的团聚 我只能选在这个时候回乡
风在外面,雪在外面 我在返家的车票上取暖 闭上眼睛,用想象 来构筑那温馨的一幕
那时,苍老的爹娘站在村口 他们一定比村口棕树矮小 比篱笆的影子还长的期盼 那时,他们含混不清的声音里 响着一个乳名 那时,我在车上打了喷嚏。 我知道,他们不会用手机 不会看到我的信息 他们只是傻傻的等在风中
远方,万家灯火 灯影中 我看到的一双驼背的身影 好似我久违的爹娘!
《天下共除夕,温情传万家》
万家灯火的故乡夜 一旦注入了年的元素 便变得那么的和谐,那么的温馨!
天南地北的一家人 经历了一年的离别之后 才有了这片刻温馨与快乐!
一进门,老幺,喊了声妈: 为母亲围上了一条围巾,暖暖的。 老大,喊了声爹 为父亲套上一付护膝,热热的。
这一刻,爱变得多么的具体多么的生动 年夜饭,给孙儿碗里夹一筷子关心 替儿子杯中添一壶祝福 看着一群儿女脸颊上洋溢的温情 老两口心里的那份美是无法用言语诉说的 随后,一家子人其乐融融享受春晚 心里那份美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这是一年最幸福时刻 忙碌也高兴,操劳也开心。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快点一挂鞭 让明年的日子更红火 让咱们国家更加的繁荣昌盛!
《归来,年味的乡下多么亲切》
车窗外,山丘环抱的故乡 依然是这份田园牧歌式安恬 只是风景里多了层次分明的楼房 多了拱门添彩的婚礼的仪阵 年节里,后生们结婚排成队了 什么三娃,二楞,小墩都通通当了新郎 新娘当然是奔着富饶而殷实来的妹子
喧闹的婚礼之上 读到了一张张久违的亲人的脸 听到了乡曲、小唱和欢快的锣鼓点子 伴着皮影、乡戏 朴拙。生动而充满了原生态 而街上琳琅满目的各色年点小吃 让朵颐的心,彻底沉静在风味吆喝中
归来了,乡下的年更有人情味 那是踏上田埂祭祖的鞭声 那是走上石孑路一辆三轮甩着泥巴串亲的欢快 那是后生们房前屋后采来蔬菜投入火锅的惬意 那是家酿米酒杯盏碰响把话国运与收入的憧憬
《大团圆》
腊月。灯火闪烁 每闪烁一次就会离年近一次。
这漂泊多日的萝卜菜 又重新装回了故乡的蔑筐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这沉睡了多日的称呼一下子鲜活起来 一张老式餐桌上 摆满了格式菜肴。南北风味,东西小吃 成了年夜饭中碗筷叮当的欢乐曲
团圆。在久违的堂屋赏春晚 畅快的笑声和孩子们的嬉耍 淹没了春晚明星小品的开心
年夜。一溜排开的小手 翻点着崭新的压岁 嘴巴一张依然是地道的家乡味 只有这方水土才能够翻译出的话语 就这样沿着鞭声和酒香 弥漫在山峦起伏的夜色中 2015.12.30
作者:胡志松,河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协会员。华北油田作协理事。迄今已发表诗歌、散文800余篇。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神》、《华语诗刊》、《绿风诗刊》、《诗歌月刊》、《飞天》、《文学报》等,有作品入选《2006年中国诗歌精选》等多种选本。 地址:河北省河间市采油三厂河间工区党群组 邮编:062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