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青少年儿童的书法启蒙教育 □ 刘丙申
现在一提起书法来,好象就是成年人的事情,实际上在青少年儿童这一领域,是有很大空间可利用的,还没有真正地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我们办班多年来,确有一些体会和心得。 我们的书法工作室里最小的学生六岁,十来岁的学生居多,青年最少。我们是根据每一个同学的情况,根据他们个人的爱好和要求,来定的学习计划,书体也是由他们自己来选的;基本上来讲我们是用“开小灶儿”的教学方式,时间上是由学生自己来定,每次一个半小时,每周一次,每次都留下作业,上课来挂到墙上,由教师当面批改。 几年来,我们把教学的计划安排的很细,两个或三个同学一组,分楷书组、隶书组、行书组,在时间上我们尽量把他们组与组错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再将他们集中,这样,便于学习和沟通。 学习书法大多数人的观点是从楷书开始,而我们的观点是从隶书入手,等有了会用笔墨的基础后,再学其它。这里有好几个同学是在少年宫学过十楷书的,因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因而放弃了楷书的学习。可学隶书呢,很容易上手,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学习的劲头更大了。正是由于我们突破了约定俗成的审美模式,才使我们的书法教学形成了一种蒸蒸日上的局面。 我们楷书主要教《欧阳询九成宫》和《颜真卿多宝塔》;隶书我们教的可就多了,《曹全碑》、《石门颂》、《居延汉简》、《武威汉简》、《肥致碑》、《好大王碑》、《大开通褒斜道刻石》;行书教王羲之《兰亭序》、《怀仁集圣教序》、米芾《蜀素帖》、《迢溪诗》。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了在全国的各项书法大赛中,隶书、篆书相比较少一些,这样,我们的书法教师便把精力最大的倾注在了隶书上。 我们清楚:书法是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一种艺术。我们时常教育同学们: 中国的书法它蕴涵着丰厚的中华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中也可以反映出我们民族精神的东西,我们要用书法的形式来继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传统,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作品。 我们带领同学们时常去参观书法展,安排他们去听通州区书协组织的每次书法讲座、书法讲评,带领他们去西海子公园看石碑和石刻,给他们讲解什么是碑、什么是帖,告诉他们什么是碑阴、什么是碑阳,告诉他们拓片是怎样捶拓的,给他们讲解篆刻的几种刻法;使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这种书法的传统教育,从而使他们的心灵深处牢牢地扎下书法这棵种子。对学生,我们的要求是: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让同学们自小就树立起“我就是最棒的”那种健康的自信心理。 学生中优秀的作品,我们给装裱起来作为示范挂在教室的墙上,他们都认为:自己的作品能展示在这里是一种荣耀。我们就是要培养他们这样的展示、攀比、不服输的心态。我们清楚:指导学生参赛,是检验我们书法教师教学正确与否的最好方法。 技法上,学隶书的同学我们尽量叫他们低握杆,每笔处以毫端逆锋,含蓄宽博;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处尽量捻管涩出。同时要注意处理好运笔的疾与迟,线条的涩与畅,用墨的润与燥等诸方面的变化。刚刚蘸好的墨,此时用笔速度宜快,往后用笔速度逐渐放慢。在书法创作上,鼓励他们在结体上试图突破“横平竖直”的惯例,尝试着要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特别是遇到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不要把字写得太平了,可以上边重或是下边重、左边重或右边重,尽量避免横竖的线条一致,强调它的趣味性,强调它的重轻对比,每一个字都写出渴笔来,以力避板滞。我们的教学思想方针就是:“临摹古人,扎根传统,参入己意,不与人同。” 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学生中成绩最大的也还是以学隶书的为多,几年来我们的学生中有多人次在全国各种青少年儿童书法大赛中获了奖,13岁的女孩田爽最为突出,她现在是北京书协少儿艺苑的会员,多次在全国的青少年书法大赛中获奖,光2004年就在各类大赛中拿了金银铜三个大奖,9岁的周绅和11岁的郭天宇,刚刚来次学习一年多时间,第一次参加第六届“雏鹰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大赛,就分别获得了金奖和银奖,几位全国级的评委对他俩的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田爽和郭天宇同时参加了那年的“墨彩杯”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作品电视大赛终评的中央电视台现场笔试,双双取得了铜奖。我们的这些学生都在以田爽为榜样,都在暗自的使劲呢!我们买了很大的镜框,将这些获奖同学的证书放了进去,都整齐地挂在墙上。我们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这种展示心理,培养他们这种荣誉感。我们时常鼓励他们:在我们的这面墙上,只挂在全国大赛上获的金银铜奖证书。同学们可高兴了,他们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书法,争取在全国的青少年书法大赛中获奖,为我们的书法工作室争光,为自己的父母争光,为自己的学校争光。 同学们的书法,或中正规矩,或沉实厚重,或秀雅质朴,可谓异彩纷呈。作品形式和内容都在变,特别是年龄小的同学,我们更是注重多关心他们,注重指导他们的创作,要根基传统,立意求新,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创作素质和艺术追求,体现我们这些青少年儿童的蓬勃朝气和积极向上的整体发展态势。 反思我们的书法教学,路子是正确的。当然,我们也在力求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同时,我们也在密切关注着他人的教学之法。正因为我们关心全国的书法赛事,关心北京市及全国的各种展览,关注《北京书法》、《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中刊登的各种展览启事和信息,注意当前的书法导向,所以,平时就要求我们的书法教师做到有影响的书法展览一定去看,重大的展览一定要参赛,提高自己的审美,提高自己的眼光,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先从我们教师自己做起。 (附上金彧嫣、郝骞、孟祥稞同学隶书联各一幅,望书法同道指正。) 2013年3月15日于北京通州寓舍
刘丙申 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通州区书协副秘书长、北京通州区老干部大学书法教师、北京财贸学院特聘书法教师、徐悲鸿画院特聘书画家、通州印社社长。 电话: 13716730278 地址 :北京通州区永顺南街164号 通州区文化馆 邮编:101100 微博:老印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