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1-28 19: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雷锋精神深刻的思想内核



/东之晓白


雷锋同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社会处于什么样的政治变革之中,雷锋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些人超越自我,以一种责任的意识敦促自己,做出对社会和人民有意义的事情。
当你向别人伸出援手、当你服从全局牺牲个人利益的时候,无论你承认或是不承认自己在学雷锋,而事实上你的所为就是雷锋精神的传承。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时期精神领域的产物,但并非社会主义社会独有,而是这个社会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一定的精神层面提炼出来的一种有益于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提升的一种非规范性的思想标准。
雷锋精神首先是利他忘我的。无论是它的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或是“钉子“精神,都集中体现了雷锋精神始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之后,把别人利益置于自己之前的这样一种道德行为模式,即便“钉子精神”也体现了这点,——从全局出发,让自己的利益服从全局的需求——工作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从而体现了雷锋精神利他的思想核心。
雷锋精神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学一行爱一行。他在工厂和部队的多次调动中毫无怨言,服从组织分配,体现了雷锋同志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水准。他的工作表现从大处体现了利他忘我的思想:对每一次的安排并不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是以“服从”体现了自己对于工作全心全意的态度、体现了忘我利他的思想内涵,这就是雷锋精神的高尚之处。
其实利他忘我的精神并非雷锋个人所有,而是人类社会在繁衍和进化过程中不断得以承继、一种利于社会进化的人类精神中最美的思想内核。它不只是美的,也是善的,充分体现了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人具备了思想,所以才有了精神的追求,动物体现的则是天性中的一些或美或丑的东西,但绝非是思想意识所支配的一种社会性的意识和追求。因为它们是不会想到自己的付出对他人的益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注重倡导道德修养和品性修为。一些民间故事的流传成了中华民族子孙行为修养潜移默化的范本,比如《孔融让梨》等等。这些传承的东西之所以能世代相传,说明它们的社会价值依然存在。
近年,人们和社会逐渐淡忘了雷锋精神,代之以对个人利益的强烈追求,从近年来不断曝光的经济案件可看,一些党和政府的高层领导,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重大问题。他们已经把当官和为人民服务严重的割裂开了,而是把当官与获取个人利益紧密和不择手段地联系到了一起,社会风气也在一定程度地跟风,出现了唯利是图、升官发财这样丑陋的社会风气。雷锋精神甚至被看作是被耻笑的东西,它的精神内核已经完全被当今社会泛滥的金钱利益观所抛弃!这是多么悲痛的事情!这是多么令人可怕的事情!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就会出现严重偏差,我们的后代就会在弯曲的脊梁上生存繁衍,中国的未来又会何去何从?这些你会知道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21: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奇怪的黑猫 于 2020-7-15 22:39 编辑

一种美德,我们不必像过去把它过分政治化,也不能像今天的某些人热衷于解构崇高,把它庸俗化,看了晓白老师的文字,不知怎的,想起一个词——"普世价值",这应该是一个好词,却也是一个容易引起议论的词。我总觉得这个词不应当只为一种文明或一批人群所专有,它也应当涵盖所有人类的美好价值,包括雷锋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6: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何妨-郭 发表于 2013-1-29 21:05
一种美德,我们不必像过去把它过分政治化,也不能像今天的某些人热衷于结构崇高,把它庸俗化,看了晓白老师 ...

谢谢!想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 14: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奇怪的黑猫 于 2020-7-15 22:39 编辑

晓白的文章触动了我的思考:我们学雷锋没错。可怎么学到了这个地步:老人摔倒没人去扶。
文学的意义之一就是启发人的思考。晓白老师这文章可是功德无量!高亮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