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人人文学奖 人人文学网2024年度网络文学奖 颁奖词 获奖感言
第13届人人文学奖
人人文学网2024年度网络文学奖获奖名单
人人文学奖:
琼瑶
人人文学奖诗歌奖
最佳男诗人奖 高菡
最佳女诗人奖 臧思佳
最佳诗词奖 陈相国
最佳歌词奖 赵小源
最佳散文诗奖 远红
人人文学奖散文奖
最佳散文奖:王培静
人人文学奖儿童文学奖
最佳儿童文学奖 空缺
人人文学奖小说奖
最佳短篇小说奖 北塔
最佳中篇小说奖 清林边
最佳长篇小说奖 李雨橙
人人文学奖编辑奖
最佳编辑奖 张岱庆
人人文学奖特别奖
人人特别奖 空缺
提名:
【颁奖词】
她,是华语文学界的传奇,用文字编织梦想,用故事感动世界;她,是流行文化的先驱,用影像传递情感,用艺术连接心灵。她,就是琼瑶,一位用心灵歌唱的文学巨匠,一位用才华点亮时代的文化使者。
她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几代人的心田;她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画卷,描绘着爱情的纯真与美好,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她笔下的人物,鲜活生动,栩栩如生,他们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她将古典诗词的韵味融入现代爱情故事,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琼瑶式”浪漫,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她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风靡亚洲,成为华语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连接全球华人情感的重要文化桥梁。
她,是文学的追梦人,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她用文字和影像架起沟通的桥梁,用艺术传递爱与希望,为华语文学和影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华语文学的浩瀚星空中,琼瑶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恒星。自中学开启创作,以《窗外》蜚声文坛,她的笔端流淌出无数动人篇章,用文字搭建起一座浪漫深情的文学殿堂。
从《烟雨濛濛》对人性与爱情的深刻洞察,到《在水一方》对纯粹爱情的诗意书写,再到《梅花三弄》系列对爱情与命运的深度叩问,琼瑶以细腻笔触和跌宕情节,将情感的复杂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沉浸于她构建的情感世界,感受人性的温度与人生的哲思。
她不仅是文学创作者,更是流行文化的推动者。其作品改编的影视风靡两岸三地,从《几度夕阳红》的时代感慨,到《还珠格格》的全民热潮,她的故事跨越年龄与地域,成为几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在文学与影视领域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琼瑶以一生创作,丰富了华语文学宝库,推动了流行文化发展,成为连接全球华人情感的文化纽带。这份人人文学奖,是对她卓越文学成就的崇高致敬,她的名字和作品,将在华语文化长河中永放光芒。
第十三届人人文学奖最高奖人人文学奖授予琼瑶,以表彰她一生卓越的文学成就,以及她对推动华语文化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她的名字和她的作品,将永远铭刻在华语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永垂不朽!
【个人简介】
琼瑶(1938年4月20日—2024年12月4日),本名陈喆,出生于四川成都,原籍湖南衡阳,中国当代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
1949年,随父母由大陆到台湾生活,中学时开始写作生涯。1955年,以心如为笔名发表小说《云影》。1963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窗外》并成名 [1]。1964年,出版长篇小说《烟雨濛濛》与小说集《六个梦》等作品。1975年,推出长篇小说《在水一方》。1985年,进入影视剧制作行业,推出的电视剧《几度夕阳红》大获成功。1989年,出版自传《我的故事》。1990—1993年,制作的电视剧《婉君》《梅花烙》等播出。1998年,编剧并制作的电视剧《还珠格格》播出,后获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电视剧。2001年,编剧并制作的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播出。 2018年,整理出版《琼瑶全集》。2019年,完成长篇小说《梅花英雄梦》。 2024年12月4日,琼瑶在家中去世,终年86岁。
琼瑶创作生涯横跨小说、散文及剧本等多个领域,多部作品先后改编成为电影及电视剧,成为几代观众的共同记忆。在读者们眼中,琼瑶的作品文笔流畅优美,故事曲折动人,意境清新浪漫,充满着对于梦的憧憬和爱的执着。其作品与流行文化紧密结合,在两岸三地广为流传。
【颁奖词】
他,是光影的魔术师,用镜头捕捉瞬间,用影像记录永恒;他,是文字的雕刻家,用笔墨描绘心灵,用诗歌传递情感。他,就是高菡,一位穿梭于光影与文字之间的艺术家,一位用心灵感知世界的诗人。
他的诗歌,如同他镜头下的画面,充满张力与美感,又饱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热爱。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以真挚的情感书写人生,以深刻的思考感悟时代。
他的摄影作品,构图精妙,意境深远,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展现着自然生态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他,是艺术的探索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他用镜头和文字架起沟通的桥梁,用艺术传递爱与希望,为文学和摄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十三届人人文学奖最佳男诗人奖授予高菡,以表彰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对推动中国文学艺术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获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仁、朋友们:
大家好!诗是人类灵魂的歌唱。在这个充满诗歌光荣与梦想的时刻,我站在这里,深感荣幸与谦卑,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创作生涯的肯定,更是对我的诗歌探索旅程的极大鼓舞。诗歌是灵魂的眺望,是心灵的飞翔。在诗歌的世界里,我始终是一名虔诚的学习者与不懈的追寻者,每一行诗句都承载着我对生活最真挚的情感与对人性最深刻的洞见。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心灵的镜子。我要感谢人人文学网,这个汇聚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作家与诗人的平台,是它让我的作品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触摸到更多读者的心灵。诗歌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对世间美好与苦难的深刻感知与表达。我尝试在诗中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用最质朴的语言去描绘生态大美、柔情之爱的艰难、生活的平庸苦涩以及人性的光辉缝隙与阴暗。诗歌是见证人类情感和智慧的妙笔,它能够将最深沉的情感用最美的方式表达出来。每一首诗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也是对自我认知的一次深化。我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更加敏锐的触角和更加深邃的思考,去挖掘生活的本质真相,去创造更多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诗篇。我相信,诗歌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跨越文本的隔阂,连接每一个渴望理解与被理解的心灵。诗歌是心灵的独白,是灵感的舞蹈,是感情的抒发。在永劫无间的黑暗中,诗歌是我们共有的灯塔,愿我们都能在文学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激流岛,那里有梦、有爱、有无限的可能。再次感谢人人文学奖评委会,感谢每一位支持与陪伴我的人,让我们携手同行,在诗意的天空中,弗届翱翔。
谢谢大家!
【个人简介】
高菡个人简介:
高级摄影师、高级经济师、作家诗人、出版编辑、策展人,北京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四川省凉山州生态摄影协会顾问,北京生态摄影协会会长兼法人。第六届“大家春晚”艺术指导;第七届“中国书画春晚”摄影总监;第八届“华语诗歌春晚”副导演、摄影总监。
2018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个人诗集《来自花朵的心跳》;2021年度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专业人才;2022年度 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骨干班学员代表,受邀《中国艺术报》和《中国艺术网》采访。
(1)摄影作品分别发表于《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澎湃新闻》客户端等;
(2)摄影作品刊登《摄影与摄像》杂志、《生态文化》杂志、《赤子》杂志等;
(3)2018年11月参加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一城三带——运河的回响”书画摄影作品展;
(4)2022年10月参加北京市文联举办的“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摄影作品展;
(5)2023年5月参加中华世纪坛“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成果汇报展;
(6)2023年6月1日,雅昌订制88P摄影书《我们不能比春天拥有更多》被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永久收藏;
(7)2023年10月参加第六届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
(8)报告文学创作累计50万余字,刊载于《人民政协报》《中国市场经济报》《中国企业报》《厂长经理报》《经济消息报》《青岛日报》,《中国市场》杂志、《东方企业家》杂志、《两岸关系》杂志等纸媒;
(9)诗歌近百首发表于《英才》杂志、《小读者》杂志、《合肥晚报》《太阳诗报》《星星火炬报》《北京诗人——2014年诗歌年鉴》《慈怀诗会》《中国现代诗人》《中国新诗天地》《作家在线》《文学与艺术》《江淮文学》《桐城诗歌》《校园诗人杂志》《南方诗人》《新诗刊》《海诗刊》《新锐诗会》《诗网络》《四川文化网》《摄影与诗歌》《玫瑰音悦台》等;
(10)2015年12月27日被中国城市文学学会授予“2015年度中国城市文学优秀诗人”荣誉称号。
【颁奖词】
她,是诗坛的精灵,用文字编织梦想,用诗意点亮生活;她,是时代的歌者,用笔墨记录历史,用真情讴歌英雄。她,就是臧思佳,一位用心灵歌唱的诗人,一位用行动诠释诗意的文学使者。
她的诗歌,如同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又似夜空的繁星,璀璨夺目。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以诗意的语言描绘心灵的风景,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心弦。
她的报告文学,扎根现实,关注时代,以饱满的热情和深刻的思考,记录着中国发展的壮丽篇章,讴歌着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她,是文学的追梦人,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她用文字架起沟通的桥梁,用诗歌传递爱与希望,为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十三届人人文学奖最佳女诗人奖授予臧思佳,以表彰她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以及她对推动中国文学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获奖感言】
感谢人人文学奖评委会,将人人文学奖最佳女诗人奖的荣誉授予我。感谢评委会、感谢人人文学网,感谢网站读者对我的厚爱。这个奖对我来说是对我诗歌作品的肯定、是对我之后文学之路的鞭策,更是对我尽己所能为中国诗歌事业发展和传播做出微薄贡献的激励。人人文学网在优秀诗歌作品传播、创意诗歌活动举办、诗歌新人培养进步等各方面,始终默默做着自己的贡献,为中国诗歌走向百姓、走进生活、走向时代,不遗余力付出着一个诗歌发展平台能做的一切努力。今天被这个有情怀的诗歌平台授予最佳女诗人奖,感谢之余将当以此为新的起点,专注诗歌创作、关注诗歌发展,以一行一段的微薄之力作一砖一瓦,助力中国新时代诗歌发展的大厦越建越好。
谢谢大家。
【个人简介】
臧思佳,文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九代会代表。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中诗网签约诗人。曾任人民音乐出版社“快乐阳光”中国少年儿童歌曲电视大赛艺委会委员,中国书画春晚文化传播大使,华语红色诗歌形象大使,人人文学网形象大使,“李白杯”全国诗歌大赛学术推广人,《中国乐坛》《华夏词韵》《河南诗人》《辽宁青年》等杂志封面人物。
中宣部“时代楷模”题材报告文学入选中国作协2018年度重点扶持作品,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作协创研部主办研讨会;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度作家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浙江文化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海南省2021年重点作品项目,青岛市2021年精品工程项目。作品刊发于《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北京文学》《文艺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数十种刊物,被《意林》《知音》等杂志转载为卷首语并译成多国语言发表。入选《中国当代短诗选》《中国新诗排行榜》《新诗三百首》,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编选的《2021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国务院国资委编选的《大国顶梁柱——“央企楷模”报告文学作品集》等选本。获《北京文学》杂志年度优秀作品奖、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协举办的第三届“志愿文学”征文一等奖、工业与信息化部和中国作协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光耀杯”大赛一等奖、第四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二等奖、第九届“李白杯”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第二十二届鲁藜诗歌奖、第三届骆宾王青年文艺奖,2023年度国家级优秀海洋图书,辽宁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海南省2022—2024年度优秀精神产品“五个一工程”奖等。
出版诗集《橄榄树的红果实》《住在云朵里想你》《爬上云朵采阳光》《摘一朵云送给你》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极殇》《丹心》《鱼山壮歌》《全海深》等四部,发行原创歌曲作品集《笔下声花》《一树花声》《过往》《乐》等四辑。
【颁奖词】
他,曾驾驶战鹰翱翔蓝天,用忠诚守护祖国领空;如今,他执笔挥毫,以诗词歌赋抒发胸中豪情。他,就是陈相国,一位将蓝天情怀融入笔墨的军旅诗人。
他的诗词,既有军人的铁血丹心,又有文人的浪漫情怀。他笔下的文字,或气势磅礴,或婉约细腻,字字珠玑,句句动人。
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以真挚的情感书写人生,以深刻的思考感悟时代。他,是蓝天的骄子,也是诗坛的翘楚。他用诗词记录时代,用笔墨讴歌英雄,用心灵传递真情。
第十三届人人文学奖最佳诗词奖授予陈相国,以表彰他在诗词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获奖感言】陈相国
我要特别感谢组委会以诗心搭建这座桥梁,让散落人间的吉光片羽得以相遇;感谢评委老师们以专业的眼光,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打捞出这份稚嫩的真诚;更要感谢陪伴我走过青灯黄卷岁月的师长与诗友,是你们让"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成为最温暖的日常。
【个人简介】
陈相国,男,出生于孔孟故里。空军某部政委,曾驾机翱翔蓝天,受阅于国庆大阅兵。诗词文章、书法作品多被发表、获奖、收藏。
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法艺委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注册教师、培训师;中国和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子曰诗刊会员;北京市青少年诗词创作协会秘书长;北京市海淀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生态摄影协会副秘书长;北京旗袍文化研究会石景山分会副会长,中国投资协会乡村振兴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书法师,国家心理咨询。著有诗集《另一种飞行》。
【颁奖词】
他,是华语乐坛的传奇人物,用文字谱写旋律,用音乐记录时代;他,是词坛的常青树,用真情浇灌作品,用才华打动人心。他,就是赵小源,一位用歌词诉说故事的灵魂歌者。
他的歌词,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描绘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他笔下的文字,或深情款款,或激昂澎湃,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洞察。
他与众多音乐人合作,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陪伴了几代人的青春岁月。他的作品,旋律优美,歌词动人,传唱大江南北,成为华语乐坛的宝贵财富。
第十三届人人文学奖最佳歌词奖授予赵小源,以表彰他在歌词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获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大家好:
文学属于人人,人人追求文学,人类社会因为文学、而提升、而厚重、而深刻、而丰富。
人人网是人与文学的平台和桥梁,人人网年度文学奖是人与文学的助推器和催化剂。感谢人人文学网的编辑们和人人文学奖的评委们,年复一年做着很文学的事情。
谢谢各位朋友!
【个人简介】
赵小源,著名音乐人,词作者,华语音乐家协会理事。1983年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辑系毕业,1993年加盟香港大地唱片公司,任制作主任,宣传主任,参与了《校园民谣》系列唱片的策划,制作,宣传及部分歌词创作。1995年底组建北京三雄音乐制作社。1997年组建北京龙乐文化艺术公司。
近二十年来,先后策划,制作了艾敬,于文华,尹相杰,江涛,余静,张伟进,谷峰,刘小钰,安然等歌手的数十张唱片及数百首单曲。1983年任广播电视部中国唱片社音乐编辑。独立制作了《1949---1984群众歌曲200首》(十二套),《百听不厌四十首连唱》(发行量200余万盘),参与制作了《红太阳》(创大陆歌坛正版音带550万盘销售最高记录)。 1986年底开始创作歌词,1987年出版《赵小源作品专辑》唱片,至今已创作歌词三千余首。曾与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等作曲家合作,大陆主要合作者有金巍,关峡,王迪,三宝,那日森,李凡,孙川,刘青,张亚东,薛瑞光,张宏光,郭小良,伍嘉翼,林海,郭亮等,其中与著名音乐人三宝的长年合作被音乐界称为“黄金搭档”。十余年来,所创作品多次在大陆,港台地区获奖。从事音乐制作之余,在国内多家报刊如《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发表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文艺综述一百多万字,并撰写多种影视剧,音乐剧及影视剧解说词。1996年,获中国流行歌坛最高荣誉奖:十年流行音乐杰出成就奖。
【颁奖词】
她,是诗意生活的践行者,用文字编织梦想,用艺术点亮生活;她,是文化交流的使者,用热情连接你我,用真诚传递美好。她,就是远红,一位用心灵歌唱的诗人,一位用行动诠释诗意的文化使者。
她的散文诗,如同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又似夜空的繁星,璀璨夺目。
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以诗意的语言描绘心灵的风景,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心弦。她,是诗雅艺术空间的发起人,也是文化活动的策划者。她以诗会友,以文传情,为诗歌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十三届人人文学奖最佳散文诗奖授予远红,以表彰她在散文诗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以及她对推动诗歌文化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获奖感言】远红
喜雀声声和暖冬,寒梅开春幸运来,在年味越来越浓之日的今天收到第十三届人人文学奖组委会快递的散文诗奖的金牌和奖杯时,着实让我前些天诚惶诚恐的惊喜又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一翻,久久不能平静,幸福如是大火炉,熊熊燃烧着诗意激情与习诗岁月的馈赠,火光吱吱作响喜极如泣。
时间拉回上星期1月15日,当得知人人文学奖组委会把今年度最佳散文诗奖颁给我时,这意外之喜犹如天降大福,真不敢相信主办方和评委们对我散文诗如此青睐有加,因幸运太大,所以,要求写的获奖感言一星期来仍不知如何着笔,此刻是1月21日凌晨3点28分,我在星星闪烁中中跃身而起,星星知我心,失眠皆因获奖感言未交于组委,始终是有件事未完成,觉得更有愧于这个荣誉,就今夜无眠写点感言吧。
首先感谢主办方和各位评委老师们,对我散文诗的提携、肯定和鼓励、这个大奖让我倍感荣幸,同时也倍感诚惶诚恐的心虚,是前进的动力,也是接下来需要倍加努力的压力,我相信动力与压力同发力的前方,一定会不辜负人人文学网的鼓舞,评委们的抬爱与殷切的希望,写出实至名归的精品力作,虽然这些年,尽管我勤于笔耕不辍,曾写下许多散文诗,如《月光.诗.女人》、《岭南的诗意北江》、《写给那片海的诗》、《加油宝贝》、《读摇摇晃晃的人间》、《果实》、《诗意宝龙》、《是蝴蝶就该飞在花丛中》等等,但深知功力尚浅,远未达不到荣获这个大奖的资格,有多更多的前辈更有资力获得此殊荣。
散文诗写作是我诗歌生涯的开始,虽后来着重于诗歌的创作和研究多,但时光仍听从于灵感安排,笔尖在诗与散文诗之间游走,生命中有无数次的相遇,相遇收获,相遇失去,相遇美丑,相遇青红黄绿黑与白,但有诗歌在,一切皆唯美,色彩转换如斯,所以,当人问我散文诗是什么?它没有形状,看不清轮廓,听不到呼吸,但我确定它是有生命的,它是有灵趣的,是散文与诗歌相交融的文学之精灵,如诗一样是我精神灵魂中的血肉,以思想、感触携意象着床意境的子宫,由笔墨生产问世之文学独特的孩子,它有散文的形散神聚之韵味,也有诗节律之美的风貌,是风的衣裳,是尘埃的河床,是大海的深度,是巍峨的山高……等,最后都归于光的光,是微光,是亮光,更是闪电,如我诗《相遇》所写:“光裁剪的段落以一缕花香连接成诗,秋千的晨光,荡漾起春风的联想,莲的燎源,阴影部分在风的一顿饱嗝后出走,枯萎在雪后返青,紧贴田野,相遇,一切光影朝东更高的方位,夜压的矮架起升腾”。亦如现在相遇这次散文诗奖的殊荣,就是一道强光,照亮我突破习诗路上的瓶颈,鼓舞无限,让我诗心精神抖擞,继续前行更好明天,散文诗亦如诗一样,于我,是体内的血液,是生活中的盐、味精、糖和生命途程中的药,是人生趣味的火光,正如我1月9日诗所写:
《你是》
你是火
飞蛾前赴后继
我仍在路上
无畏无惧
你是遥远的路
长风接驳长风
陪夜歌唱
伴日月裁剪生活
是你,在光的生命中
碧湾清澈
你是笼子
你是无垠空间
是量子纠缠
让激流暗潐呼吸均匀
你是翅膀带我思绪翱翔
为你,我交出纯碎时空
掏出悲喜
用一支笔
搅动我千言万语
交出墨香真言
最后,再次感谢人人文学网,感谢在我文学路上无论是滴水之恩、还是举手之劳帮助过我的贵人,在我感到无力无助时懂我、鼓舞我的星光,我都会铭记于心,化作力量,携感恩之心,更加努力创作,不负众望。以勤刻难,在创作中发现自己的光,重用自己的光去发光,即便微弱也要照亮自己诗心,照亮希望发光的微尘,暗淡的未来之星。
写下以上文字,窗外已破晓
晨曦即将冉冉升起诗万篇,
农历新春将至,祝福人人文学网组委会老师们,所有获奖的老师们,及人人网的读者们新春快乐!吉祥如意,蛇年大吉!也祝福人人文学网越办越好!受益更多的笔力丰健!
2025.1.21凌晨5时05分
【个人简介】
远红筒介:
诗人,诗雅艺术空间发起人,文化活动策划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诗人联盟编辑、秘书长,深圳长青新诗协会副会长,深圳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朗诵协会常务理事、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诗歌作品曾获全国诗歌赛事奖项多次。
【颁奖词】
他,是一位用文字丈量人生的行者,从军旅生涯到市井百态,笔触所及,皆是人间烟火;他,是一位用心灵倾听世界的歌者,从家国情怀到儿女情长,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与哲思。
他的散文,如同山间清泉,清澈见底,又似陈年佳酿,醇厚绵长。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以深刻的思考启迪智慧。
他的文字,既有军人的刚毅与豪迈,又有文人的柔情与细腻,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他,是王培静,一位笔耕不辍的文学匠人,一位用文字温暖人心的人。
第十三届人人文学奖最佳散文奖授予王培静,以表彰他在散文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获奖感言】
王培静获奖感言
感谢人人文学网!感谢人人文学奖评委会老师们的厚爱! 得知获得2024年度“人人文学奖最佳散文奖”的消息,使我喜出望外。在文学的自留地里耕耘了四十年,获小说方面的奖励多一些,这是继我获得冰心图书奖,冰心散文奖后的第三个散文奖项。我很珍惜,也很看重!今年在《解放军文艺》《中国纪检监察报》《生态文化》《工人日报》《新老年》《济南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十多篇散文,有的被《散文选刊》《作家文摘》转载,有的被融媒体、文学内刊转发。我认为散文是读者了解作家情感世界的一扇窗口,更是作家内心世界的独特表白。散文作品不只是将目光投向普通的生活中,还要更广泛地投注到生活的多个层面。散文不是流水账,要写有意义的经历和故事,要给读者心灵的慰籍和愉悦,让读者跟着你一起哭一起笑,读完后还能慢慢回味。散文最好不用形容词,大白话最好,但要用个性的语言,让你创作的每行文字,都包含浓浓的情感和风骨!希望这个奖项,成为我散文写作方面的新起点、加油站,在未来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回报“人人文学奖”组委会和各位尊敬的评委!回报广大的读者!
【个人简介】
王培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小小说沙龙会长。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散文奖、金麻雀奖、中国微型小说四届一等奖等。1982年至今曾在《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时代文学》《小说界》《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长城》《中国青年》等全国千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三百多万字。作品《我有房子了》《长吻的魔力》《军礼》《编外女兵》《军魂》等分别入选安徽、广东、江西、浙江、江苏、山东等三十多所初高中的课外阅读试题和高考模拟试卷。出版有小说集《怎能不想你》《王培静微型小说选》《向往美好》《替我叫他一声哥》《寻找英雄》《幸福的感觉》《编外女兵》《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军魂》等20部。
【颁奖词】
他,是诗坛的巨匠,用文字谱写心灵的乐章;他,是文坛的探索者,用故事探讨人生的真谛。他,就是北塔,一位在诗歌与小说之间自由穿梭的文学大师。
他的短篇小说《赛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社会化的复杂过程,通过女主人公赛如的故事,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小说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是“石头诗人”,也是小说新人。他以诗人的敏锐和学者的严谨,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寓意小说,为短篇小说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十三届人人文学奖最佳短篇小说奖授予北塔,以表彰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对推动中国文学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获奖感言】
非常感谢人人文学网将今年的短篇小说奖授予我这个诗歌老朽,小说新人;但我不是小说新手,因为我二十多岁时就写过一些,《香港文艺》杂志在刊登我这篇新作时,还配发了我的两篇很旧的旧作。
《赛如》后来在内地的《大九华》杂志上发了简体字版,并荣获2024第二届《大九华》文学奖!如今又获得人人文学网的奖项,使得我在小说创作上倍受鼓舞,我将更加频密地创作小说。我写的是寓意小说,我绝不满足于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传奇,更注重通过人物和故事表达对人生或社会或自然或艺术的一点感悟或警觉。所谓意在此而言在彼也。《赛如》的原标题是《社会化》。《香港文艺》总编辑觉得原标题可能会犯禁,所以我改用了女主人公的名字,小说就是通过她的故事探讨社会化这个很硬也很细的个人也是社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