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今天是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八,吉祥日,又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中最后的一个节气——霜降。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则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此时节,南方地区气候温和,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而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一树枯黄叶子片片飘落;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正如俗话所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但是霜降不是表示“降霜”,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准确来说应是“结霜”。 
古人认为:“夫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露是润泽,霜是杀伐,正所谓“霜以杀木,露以润草”。霜,代表了上苍对待万物的态度由慈到严的转变。 随着“霜降”的到来,作物、草木不断泛黄、落叶。此时节,该飘零的飘零,该潜藏的潜藏。虽叶落花凋,但秋色也美到了极致,“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街头巷尾浑似锦,“霜叶红于二月花”,一派“千树扫作一番黄”的绚丽晚秋景象。 《楚辞》有云: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而此时节,霜色愈浓,冬之脚步声也在这最后的一缕秋风和一抹残阳中渐行渐近,隐隐可闻。 
古人说:“圣人之在天下,暖然若阳春之自和,故润泽者不谢;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 我们或许悲秋,但我们不是“凋落者”,不知道它们是否无怨。它们应候而荣,顺时而凋,或许一切自当如是,便可了无怨念。一切,都只是时令之物象,“物系于时也”。“春也吐华,夏也布叶,秋也凋零,冬也成实,无为而自成者也。” 一切随顺天时,随缘而变,这么看来霜降确实是个极为“佛系”的节气。 其实,关于“霜降”倒是有确切典故的。 传说,霜降是一个拥有神仙姐姐的节气。此女名叫吴洁,又名青女,据说是砍桂树的那位吴刚的妹妹,是掌管霜雪的女神。 《淮南子·天文训》有云:“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依照高诱的注解来看:“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相传,一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来到人间,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抚一把七弦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洒在大地上。霜冻雪封,掩埋掉世间一切不洁。 关于青女,据说是《山海经》中的武罗是其原型之一,《山海经·中次三经》记载:“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维帝之密都。…… 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腰而白齿,而穿耳以 ,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蜀中有女山神:“(青城)山有玉女洞,亦曰素女。” 当年,武罗姑娘因协助黄帝收伏蚩尤的七十二弟兄有功,被封为青要山女神,掌管人间婚姻。她一心要广施爱心,造福人间,但刚刚大战之后,到处是血污腥风,山瘴毒雾,加上天无四季,终年炎热,于是百病滋生,世人还是难脱苦海。 武罗女神为了驱邪除污,净化人寰,给人们消除病患,特地登上月亮,到广寒宫请来了降霜仙子——青女。 
许是始终与寒冷为伴,青女的形象满是肃杀之气,矫情的文人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因为不喜草木摇落,他们就把罪名怪到青女头上。 于是便有了寒山诗中的“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张先《南乡子》词曰:“血色轻罗碎折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 无端还添个“妒”名,好像是青女嫉妒百花艳色,非要让霜降大地。姚鼐诗道:“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就连菊花没开也是青女的错。 多情的纳兰性德也不放过她:“霜讯下银塘,并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关于霜降的诗,流传最广还是李商隐的《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说的是青女和嫦娥都不怕寒冷,跑到月宫里去比较彼此的容颜。 不论是随缘佛系的霜降,还是肃杀冷艳的霜降,古人还是依着时节的变更,将其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时节,天气骤冷,水入深涧,风吹叶落,不觉间秋日行将结束。它虽给予万物以风刀霜剑,而万物又在不言不语中,写下了抵御的智慧与玄机。 豺狼捕猎,初获祭天,是敬畏天地,不忘本;草木黄落,风卷残叶,是轮回反哺,知归根;蜂蝶不见,蜇虫无声,是动静有时,懂修身。 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提醒你,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来路,时刻问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来,才知道自己往何处去,如何前往。 霜降,又正处于秋日收获时节,此时北方大部分已在秋收扫尾,而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果熟粮稔,丰衣足食的喜悦从田间满溢至农家人的心头。 
当然,这在佛家看来,世间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农夫耕种如此、学修亦是如此。 正如典故中所示:某天,释尊为他的众弟子作开示:“农夫耕种有三种需要随着时节来进行的工作,哪三种呢?就是耕田、溉灌及播种。 农夫在耕田、溉灌及播种后,并不会希望:‘我今日或明天、后天就要让它成长,就要让它结果,就要让它成熟。’虽然农夫不会这么想,但是种子已然入土,自然会随着时节因缘长大成熟,并且结果。” “其实,比丘们也有三种需要随时修习的善学,即善戒学、善意学、善慧学;但修习后,并不会认为:‘今天或是明天、后天,我就要不起烦恼,心得解脱。’但因为自心随时在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待时节因缘成熟,自然就能不起烦恼,心得解脱。” “又譬如母鸡孵蛋,经过十余天,随时保护、照顾着。但母鸡也不会这么想:‘我今天、明天或后天就要用口啄孵出或用爪刮蛋,使小鸡赶快出生。’母鸡会仔细地照顾、爱护蛋,小鸡自然能平安地孵出。所以,比丘善学三学,时节因缘成熟,自然能不起烦恼,心得解脱。” 
“因缘果报”,其中“缘”的因素很重要。因缘的不同,产生出来的果报,也就不一样。例如一朵花,多浇一点水,多下一点肥料,播种的地方肥沃,有和风吹拂、阳光照耀、雨水滋润,那么这朵花和其他的花,也就会有些许不同。 正如释家所讲广结善缘,就是要大家重视这个因缘。所以,我们在修行时,就得在因上努力,而非在果上强求。我们只要身口意三业符合正因,精勤不懈地用功,必有明心见性、水到渠成之日。 正如此时的霜降,百草黄落,蛰虫冬眠,万物寂然,没有了那么多的花花草草、枝枝蔓蔓,不会因花迷醉,不会因叶障目,少了各种纷繁的细节,一切都变得简约而清和;瓜果蔬菜经历严霜覆盖之后,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我们以凌霜傲雪形容性情的坚韧,以饱经风霜形容岁月的磨砺。是的,没有秋霜,哪有白雪飘飞,哪有春暖花开。 
修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霜降时节的种种正如修道者的心境,此时的秋曰素秋、风曰谢风、辰曰霜辰、草曰衰草、木曰疏木,恰似修行者的清寒之境、冰霜之行、坚实信愿,在暮秋绚烂之时,顿呈寂然清净之相,直达究竟解脱! 值此霜降之日,愿我们不忘初心,勇猛精进,直面严寒,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究竟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