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人人艺术网 于 2023-9-9 11:21 编辑

距今两千多年前,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想把寡居的姐姐嫁给自己的得力下属宋弘,便召来宋弘暗示道:“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虽然最后宋弘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拒绝了他的“好意”,但这句“贵易交,富易妻”,终究还是流传了下来,并被许多封建男性奉若圣旨。 在唐朝时,就有一位书生嫌弃妻子年老色衰,想要纳妾,甚至是换妻。 为此,他特地出了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希望妻子能识趣点,主动引荐新人,谁料妻子一则下联,竟成就了经典。 
喜新厌旧唐朝贞观年间,有一位书生名叫麦爱新,他出身贫寒,却有着极高的天赋,自小就是相中远近闻名的神童。 那时唐太宗又正好开设科举,他日夜寒窗苦读,一心想要金榜题名,从而改换自身的阶级。 在那个世家当道的年代,他一个寒门书生想要上进,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好在他的妻子温柔贤惠上,能为他孝顺父母,下能照顾他的衣食起居,家中的事物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他这才能丝毫没有后顾之忧的苦心读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十余年的寒窗苦读之后,麦爱新终于金榜题名。 一时间,整个麦家欢呼雀跃,妻子也是为丈夫的成就欣慰不已,丝毫没有注意到麦爱新看着她的目光,已然不似从前。 她不过是中人之姿,年轻时尚且称得上温柔端庄,如今年岁渐长,在麦爱新眼中,无疑就是人老珠黄。 还没考上进士时,麦爱新尚且能够忍耐,毕竟全家还要指望着妻子去打理。 可如今他已经是金榜题名,身份地位大不相同,也不再指望妻子一人养家,对妻子的忍耐自然也就消失无踪。 
每当看着同僚们左拥右抱,身边的女子都是豆蔻年华美貌过人,他的心中就总是痒痒的,回家再看妻子那张年华逝去的脸,就越发怨气十足。 然而要他自己说出休妻甚至是纳妾的事,他又实在不好意思开口。 哪怕是在古代,休妻也是个十分严肃的话题,非是犯了七出之罪,否则夫家是不能将其轻易休离的。 
妻子过门多年,是出了名的温柔贤惠,对长辈孝敬恭顺,对她温柔体贴,还为他生儿育女,无论从哪个方面都不符合休妻的条件。 他若是如此就将其休弃,名声势必会臭大街,对于文人而言,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麦爱新并没有就此罢休,休妻不行,那纳妾总成了吧?反正如今妻子大了,他这个功成名就的老爷,纳几个小妾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不过被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了这么多年,麦爱新在她面前总是气弱几分的,几次开口想要让妻子为自己纳妾,可最后都没好意思说完。 
几次三番之后,他是终于忍不住了,既然不好意思对妻子直说,那就先试探试探他的想法。 想到此处,麦爱新大步流星的往书房赶去,抽出一张宣纸,大笔一挥就写下了一幅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有几分才华,这幅上联表面上说的是荷叶莲藕,实则是在暗示妻子如今已经年老色衰,是他的“老偶”了。 
写完这幅上联后,他就将其放在了书案的最醒目处,然后美滋滋的离开了。 在他眼中,人老珠黄的妻子若是识趣的话,就应该自请下堂或者是为他纳几个年轻貌美的小妾。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妻子非但没有这样做,还用一副下联狠狠的打了他的脸,从而让他改变了主意。 
一段佳话很快,贤惠的妻子在为他收拾书房时就发现了那张醒目的上联。 看着那句辛辣的“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她不由得怒上心头。 过门这么多年,她自认对麦爱新仁至义尽,无论是做媳妇、做妻子、还是做母亲,都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妥之处,如今麦爱新只不过是中了个进士,竟然就如此羞辱她。 她也是个饱读诗书的才女,立刻就联想起了历史上的司马相如。 
这位才子在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之后,也是如此绝情的写下断情诗,想要抛弃对他不离不弃的糟糠之妻卓文君。 可卓文君并没有大吵大闹或者是逆来顺受,而是用一首《白头吟》,成功让司马相如想起了曾经的恩爱岁月,从而回心转意。 其中的“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至今仍为人所歌颂。 想到这里,妻子很快就压下了心中的怒火,她在丈夫面前总是弱势的,想要让丈夫改变心意,她也只能学习卓文君。 
好在她才华横溢丝,毫不下于麦爱新,面对那幅挑衅的上联,她只是略微思考了一下,就提笔写下了一句话,随即恍若无事发生的离开了。 麦爱新回来后,见妻子一切如常,十分不解,还以为她是没有看到那一幅上联,连忙赶回了书房,谁知却在上联旁边看到了熟悉的字迹:“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刹那间,他面色涨得通红,又是羞又是愧,同时还对妻子的才华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这幅下联中,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同时“新粮”还与“新娘”谐音。 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是相当的风趣幽默,意味深长:“我虽然年纪渐长,但正是成熟有魅力的时候,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够发现我的美。” 不得不说,妻子的这份反击也是十分有力度。 在她笔下,她从来不是什么人老珠黄的中年女子,而是正处于成熟岁月,所谓的“荷败莲残”,不过是麦爱新喜新厌旧的借口罢了。 
不过她还是给了麦爱新几分面子,极力的渲染自己的深情,极力的请求他能够“吹糠见米”,好“现新粮”,发现她的魅力。 麦爱新在读懂这幅下联之后,果然是羞愧难安,想起妻子曾经对自己的付出和他们度过的快乐年华,更是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堪为禽兽。 翻然悔悟之后,他立即找上妻子,百般的行礼道歉,请求妻子能够原谅自己之前的冒犯。 妻子自然是欣喜万分,当即拦住他行礼的手,夫妻两双手紧握,眼波含情,从此和好如初,一场中年婚姻危机,就这么在无形之中消弭殆尽。 
对于麦爱新的悔悟,妻子一直十分庆幸。 毕竟富贵发达之后抛弃妻子的无耻之徒并不在少数,而麦爱新虽有色心,却能够及时悔改,这一点就已经胜那些人万千了。 因此,她半开玩笑半是认真的在纸上写了幅上联:“老公十分公道”,然后像麦爱新之前一样,将其放在了书桌上的显眼位置。 麦爱新回来之后果然一眼就看到,反应过来后不由得哈哈大笑。 
既然妻子夸自己这个“老公”公道,那他自然得夸回去。 于是笑完之后,他提笔写下了一句“老婆一片婆心”,夸赞妻子对自己痴心一片,惹得他动容不已。 写完之后,他便把这幅下联放到了妻子的梳妆台上,妻子看到这幅下联之后,顿时娇羞不已,两人的感情由此越发的和睦。 他再也没有起过纳妾的心思,与妻子举案齐眉,白头到老,传为一时佳话。 
这些也就是如今夫妻互称的“老公”“老婆”的来源,虽说有许多人认为“老公”其实是源于明朝对太监的称呼,但在唐朝的风俗小说上,还是出现过相关的词汇,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出处。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的一句话,可谓是千古以来不变的真理,可能做到的却是少之又少。 像麦爱新那样能主动知错悔改的男人,已经算是极为难得了。 
对联文化上方夫妻俩的对联着实是你来我往,妙趣横生,惹的人不由得好奇。 如今对联文化已经很少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除了春节贴的一些吉祥对联之外,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已经很少在接触这种古代的文化,觉得它们枯燥无味。 可事实上,这些对联可有趣的很,不仅是工整有含义,背后往往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传说乾隆年间,蜀中才子李调元在金榜提名之后,被派往广东为官。 闲暇时,他常常和当地的文人墨客们一起畅游山水,有一次正好游到了一处山崖边。 山崖上刻着三个大字“半边山”,旁边还有块石碑,上书:“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他大惑不解,随即询问当地的文人,此处的碑文乃是何意。 
文人立刻解释,这块石碑据说是北宋年间,大才子苏东坡与好友佛印游玩时留下来的佛影当时出了上联,苏东坡却对不上来,所以才把上联刻在此处,以求后来人对上。 这块石碑矗立在此多年,凡是来往的文人都说难对,谁知李调元听了后却是哈哈大笑:“看来世人都误会了,这幅下联,东坡先生早就已经对好了!”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心中对此都十分不解,他这才揭示了谜底:“其实东坡先生搞的是意对!” 随即,就吟出了下联:“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众人闻言,拍案叫绝,纷纷夸赞不愧是东坡先生,一块碑一行字就留下了千古谜题,如今才被李调元这位有缘人揭露,着实是有趣。 以上的这些对联都充满文采,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不少既简单又有趣的对联故事。 据说明代的翰林学士解缙,年有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寒,唯有门前正对着地主家种的大片竹林。 他作为文人,十分喜爱竹子的品格,于是大笔一挥,在自家门前写下了一幅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谁料地主看到他家门前的对联后,心中竟十分不服,明明是自己家的竹子,怎么就让他解家的小子沾了光? 回去后,他越想越气,于是便让仆人把竹子纷纷砍短一截,心想这下你还怎么得意。 谁料解缙看后丝毫没有动气,只是拿出笔在对联上添了两个字,就悠哉悠哉的回家了。 
地主得知之后十分不解,亲自上门去看,结果被气了个倒仰,只见解缙填补之后,对联竟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千杆竹短,万卷书长,如此一填补,更显得解缙家中是书香门第,他这个地主老财枉做了小人! 地主被扶回家后,鼻子都给气歪了。 这次他也不太客气,直接让人将竹子给斩草除根,然后对着解缙家门口哈哈大笑:“竹子根都给我挖了,我看你这次还有什么花样搞?!” 
然而解缙还真就有花样,不慌不忙的拿了笔,又在对联上各添了两个字。 地主得到消息以后,那是百思不得其解,再次上门去看他究竟添了什么字,结果更是被气的脑袋发晕:“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短无对长有,这么一改反而更加的韵味深长,不得不说,解缙实在是有才。 
地主老财被他气的不轻,但气完之后又不由得为解缙的才华所折服。 左思右想后,他竟然亲自上门赔罪,不仅让下人重新种回了那千杆翠竹,还资助解缙上京赶考被传为一时佳话。 通过这些对联也不难看出,古代的对联文学其实还是很有趣的,引人拍案叫绝的同时也能传递古典文化,确实应该大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