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自己的方式助力防疫【北京六旬老人手绘2米长卷 致敬医护英雄】一支1.0的签字笔,一沓速写纸,手边是一张张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的照片。67岁的北京画家王有民用他的画笔,勾勒出“最美逆行者”。日前,他完成了这幅宽1米、高2米的画作《众志成城抗疫情》。(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董城) ​
一支签字笔,一沓速写纸,手边是一张张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的照片......从大年初三至今,67岁的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理事王有民,每天晚上都会伏案在书桌前,用他的画笔,勾勒“最美医务工作者”。眼下,他已完成宽1米、高2米的画作《众志成城抗疫情》,成为东城区目前搜集的28幅美术作品中的代表作。 
连日来,王有民和同事搜集了近300张疫情防控相关照片,依据这些照片他创作人像、构思作品、组织画面。他先用棉柳木碳条在6尺的宣纸上打稿,用墨线勾勒线条搭框架,通过皴擦的方式,找到光影关系,在大面积造染后,他在留白处用白色提亮画面,让医务工作者白衣天使的形象,更加突出和饱满,最终形成《众志成城抗疫情》这幅作品。 
作品中央,是一位戴着墨绿色口罩、双手正在调节护目镜、目光笃定的女医务工作者。整幅画中,只有她佩戴的口罩、穿着的防护服,着上了颜色。“我想突出她!因为医务工作者是此次疫情防控的中间力量!”王有民介绍。 
在这位目光笃定的医务工作者的身边,是她的战友们,他们握紧拳头,手臂置于胸前,用身体语言仿佛说着坚定前行的誓言。在这三位医务工作者的上方,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员刘丽,除夕夜,她随队支援武汉。当天,她准备去外地看女儿,在机场过了安检,被紧急召回。在出发前注射胸腺肽提高免疫力,她露出胳膊,一只手扶着衣服、抿着嘴唇、转过头,脸颊下方是陆军的臂章。王有民用画笔生动展示了军人出征前接种药剂的画面,并在细节上不忘突出军服上那枚象征使命的臂章。 
此外,画作还描绘了,和家人告别驰援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手托下巴思考病情的钟南山院士、还有拉着氧气瓶、提着吊瓶、抢救病患的医护人员......8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我虽然完成了一幅画,但在疫情结束前,我不会停下我的画笔。”王有民说,“我的儿子和儿媳也是医务工作者,我搜集的照片中,有的医务工作者因为过度疲劳,趴在椅凳上睡着了,我就像看到自己孩子一样,心里酸酸的。”所以,创作的种子,持续在他心中迸发,他希望用自己的画笔去展现一幅幅、一张张最生动、感人的画面。 
在整幅画的最右侧,王有民用行草撰写了一首小诗:“众志成城抗疫情,何惧妖魔闹江城。全国人民齐努力,待除灾患踏新程。” 自1月28日,东城区组织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 共创作文学作品、书法、美术作品等390件,集中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 东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