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9-18 16: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嵩山——英雄鼓

  嵩山英雄鼓是古代战争临阵助威和欢庆胜利的遗留,主要是打击乐器,以鼓、锣、镲、铙为主,人们习惯上称之为铜器。铜器是狮子舞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器声音宏亮,节奏明快,舞者闻之精神抖擞,力量倍增,听者闻之亦精神昂扬,劲头十足。

  除了主要乐器之外,还配有班鼓、甩鼓、挎鼓、小绞镲、朗朗哧、小马锣、长号、大串锣等,阵容强大,场面壮观。嵩山英雄鼓的主要鼓歌有一路鼓、二路鼓、三路鼓、四路鼓、长行、五群羊、鼓帽、锣鼓传、步步紧等。不过这些鼓歌一般都不单独打,而是根据情况需要几路鼓相互套着打,以延长时间,增加气势,烘托气氛。

  兰考——“麒麟舞”

  兰考县民间传统舞蹈“麒麟舞”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据介绍,麒麟舞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曾在我省豫东地区广泛流传,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具有珍贵的民间舞蹈史研究价值。

  淅川——串灯舞

  淅川县的《串灯》步法上没有什么严格要求,但它以绚丽多彩的花灯“灯阵”取胜,参加舞蹈表演的竟达一百二十多人,靠四盏牌灯定位,四十八盏担对灯的人在中间对成巨大的“灯阵”,排列在广阔的广场空间,似银河群星,如万家灯火。加之狮子、龙灯、花船从四十八盏担灯的队里行间穿插游动,纵横交错,欢腾雀跃,给人以五彩缤纷、热烈奔腾的快感。当领头灯带领群灯撤出“灯阵”时,群灯顷刻又变成一字长蛇,蜿蜒曲折,恰似一条金色小溪,缓缓流去。这种动人的场面,在其他舞蹈中是罕见的。

  除上面提到的民间舞蹈外还有许多,例如:陕县“三条腿”、卢氏界南花鼓、卢氏界北花鼓、三门峡“棒棒鞭”、内乡“庄稼佬送闺女舞”、南阳“呓怔官儿舞”、南阳镇平“夜叉与野人舞”、小车舞、嵩县“高装”社火、嵩山英雄鼓、沁阳“高抬火轿”、南阳七盘舞、南阳“怕老婆顶灯舞”等。

  【民间音乐】

  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阳琴书旧称“琴音”,早期的伴唱乐器是我国传统的七弦古琴。“琴音”原仅在官宦商绅和文人之间传唱,词曲典雅,流入民间后,改称“琴书”,其琴也改为扬琴。洛阳琴书早期演唱方式多为闭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细腻,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拖沓,其演唱书目也多为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中、短篇。

  二十世纪初,河洛大鼓由洛阳琴书和“单大鼓”结合,并吸收了“河南坠子”的一些曲调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方曲种。其早期被人们称为“大鼓书”、“鼓碰弦”、“钢板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正式定名为河洛大鼓。

  脱胎于洛阳琴书的河洛大鼓,唱腔质朴流畅,清新明快,便于叙事和抒情,胜过琴书的冗繁拖沓;演唱者改坐唱为站立表演,通过形体动作形象地刻画人物;演员在道白中加入大量方言,使观众感到亲切自然;其唱腔属“板腔体”,板式丰富,方便演说各类书目。在演唱书目方面,河洛大鼓脱胎伊始便大量演唱公案书、武侠书和袍带书等长篇书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