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9-14 14: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求喜乐厌弃烦恼 三晋迎喜神风俗

    春节后,民间习惯选择第一个吉日,朝着喜神所在的方位前进,外出郊游,称为迎喜节,亦称游喜神。据说喜神腊月和众神一起升天,正月初一返回人间过春节。

    迎喜神的日子,各地不一,一般都在正月初五以前。晋北地区习惯选择在春节后的戊日或癸日,吕梁地区一般在正月初一或初二进行,晋南的霍州等地则在正月初三游喜神。民间传说这一天去迎喜神,能驱灾除病,万事顺利。

    而今,此类型的活动已渐渐失去本来的特色,很多人干脆就不举行了。但在长辈口中,仍流传着最隆重的那个仪式。曾经,这可是晋东南一带初一最主要的活动。上午11时左右,鞭炮声、锣鼓声逐渐响起,大街上拜年串门的都要暂时停下来,家里养着马牛驴骡等牲畜的,回去将之牵出,或者驾驶上农用运输车也行。

    于是,大家顺着热闹的声音、朝着喜神所在的方位聚拢。

    到达目的地后,在人们圈成的一片空地上,老年人要举行礼仪了。领头人先从盘内取出各种祭物,呈品字形在地上摆供,然后用手垒三个小土堆,各代表天神、地神与喜神。在土堆上插香、烧纸之后,众人便开始三跪九拜,祈祷喜神保佑、出门顺利等等。年轻人和小孩子要将带来的鞭炮点燃,家畜可任其自由撒欢。所有人还要放开嗓子喊上几声,爱唱者则可尽情高歌。

    一时间,鞭炮齐鸣,牛羊欢腾,场面极其热闹,就像在举办文艺汇演或是狂欢节。迎喜神时,若能惊起野兔或山鸡,会被视为最大的喜庆,看见喜鹊、麻雀也是一种好兆头。总之,此时的家畜、动物与人平等,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欢乐祥和的景象,其中也包含着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崇敬,流露着一种朴素而原始的情感。

    回家时,老人们习惯捡上一根柴,取谐音“财”——招财进宝。

    到这一天,民间还要举行隆重的拜财神活动。吕梁地区迎喜神,盛行在郊外相邀饮酒。《石楼县志》中就写道:“遇首吉,出门携酒肴、香、炮,罗拜坐次,谓之‘迎喜神’”。临县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首迎喜神歌曲:“粘户红笺墨色新,衣冠揖让蔼然亲。香灯提出明如海,都向村前迎喜神。”正反映出历史上迎喜神的热闹情景。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步步推进,让许多人远离了纯朴乡土,这一文化似乎也在逐渐遗失。(李尚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