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人人论坛

发表于 2013-8-31 14: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  言
2006年上半年,笔者随团赴台湾进行了为期八天的博物馆、纪念馆考察交流活动。期间,共参观考察了10座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纪念馆,考察了几处著名的文物古迹的保护情况。在考察的同时,与部分博物馆界的专业人士展开了专题性交流,初步了解到台湾博物馆的现状,也对其理念、规划及活动深有感触。
一、台湾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台湾的博物馆可以分为综合性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和专题性博物馆三类。代表团所考察的综合性博物馆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历史博物馆(位于台北市)等;名人纪念馆有台北的张大千纪念馆和阳明山中山楼(台北市);专题博物馆有考古遗址类的台北县立十三行遗址博物馆、陶瓷类的台北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台北县)、还有自然科学类的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台中县)和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此外,还参观了台北诚品书局内的儿童探索博物馆。
(一)馆藏情况
台湾的博物馆除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丰富(有70万件文物外),其他馆文物藏品数量和内涵上均不及大陆博物馆之丰富。有的馆一般仅有几万件藏品,相当于江苏省某些县级博物馆的馆藏量。相当一部分馆藏文物来自大陆,如故宫博物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很多文物来自原北京故宫,查诸史料,获知原故宫博物院文物分3批运台达2972箱,一起运台的还有原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文物。该馆陶瓷、书画和青铜器收藏最为完整,还有玉器、漆器、多宝格珐琅器、文具、雕刻、织绣、善本古籍图书及满蒙档案文献,器类众多又精致。国立历史博物馆馆藏近5万件,主要接收自原河南博物馆迁台文物,包括日本战后归还的古物,其次还有台湾早期文物及其他地方的宗教、民俗器物,以河南出土的青铜器和唐三彩最为珍贵难得。此外,目前主要靠征集和参加拍卖会获取社会流散文物来充实馆藏。考古出土品较少,这和台湾地区遗址、文物点较少有关,仅有的圆山遗址、大坌坑遗址、十三行遗址等内涵也不甚丰富,远不能与大陆地区的古代遗址相提并论。
(二)陈列风格与模式
台湾的博物馆从陈列风格看,可分早晚两种模式。年代较早的博物馆如国立故宫博物院(建馆近80年)、国立历史博物馆(建馆50年)等,陈列风格与大陆大多数博物馆相似。名人纪念馆大多建在风景优美的山区,馆内林木葱茏,莺歌燕舞,建设及陈列风格则依名人爱好各具特色。近几年开馆的专题性博物馆普遍做得较有特色,如台北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2000年建成营运)、十三行遗址博物馆(2003年开馆营运)、垦丁海洋生物博物馆等,陈列展示风格多样,引人入胜。适应现代博物馆的理念,新开馆的这些专题博物馆大多与社区共同营造社区生态博物馆,并纳入社区总体旅游布局。
(三)博物馆数量和门票情况
台湾博物馆数量多、门票价格低,尤其是专题博物馆数量庞大,门类众多。据介绍,全台2000多万人口,就有200多座各级各类博物馆,人均博物馆数量众多。台湾人均收入是大陆的3倍,但博物馆的门票与大陆相差无几,有的甚至低于大陆博物馆,如台北故宫博物院门票只有100新台币(相当于25元人民币),莺歌陶瓷博物馆门票也只有25元人民币。相对于人们的收入,可以说博物馆门票相当便宜。
二、体会和思考
总结起来,对台湾博物馆的考察体会有七个方面,即台湾博物馆界重视服务、重视教育、重视陈列展示、重视投入、重视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重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重视与社区共同发展。以下分而述之。
(一)重视服务,以人为本,满足观众多方位的需求。
各博物馆都能想方设法提供各类人性化的服务,尽可能满足观众的多方面需求。这些服务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咨询服务:提供各项咨询及观众服务项目;
2、资讯服务:设有多媒体视听室,定时播放多媒体影片;有国际演讲厅,可以举办各项相关研讨座谈,不定期播放主题影片;设有资料中心,收集与馆藏品相关的图书及资讯,提供群众自由舒适的阅览空间;还设有电脑设备影带放映、图书及学习活动单等服务,提供群众多方面的选择。
3、休闲餐饮服务:提供各项餐饮服务,纪念品店提供各式各样的纪念品(文物复、仿制品),在海洋生物博物馆还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夜宿海生馆”的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小朋友与海洋生物同乐的欲望。
4、讲解服务:提供多种讲解选择。(1)定时讲解:设定一天中几个时间段提供专人讲解服务,有兴趣的群众可至服务台登记。(2)语音讲解:备有中、英、日、台、客语、青少年版等多种常设展语音讲解租借服务,提供自主、自在的讲解方式。(3)团体预约讲解:一定数量参观人数以上团体可于参观两周前预约专人讲解;(4)资讯讲解服务站:咨询服务区设有多媒体电脑讲解设备,通过网络认识博物馆。(5)特约讲解:配合特展及教育活动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艺术家亲自至现场讲解。
5、特殊群体的特殊服务:(1)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的步道、厕所和电梯,还设有公用电话、饮水机等服务设施。在故宫博物院,专门设置了轮椅免费借用服务,并设有身心障碍人士专用洗手间。陈列展览均为无障碍展线。(2)儿童服务:莺歌陶瓷博物馆设有儿童体验室,是4-8岁儿童体验陶土的活动空间;十三行遗址博物馆专门为学生儿童设有学习体验室。内部有各式各样的互动式教具,让参观者借由动手操作的过程,了解“什么是考古学”、“台湾的史前史”等。学习体验室的空间与教材主要分为考古发掘区、图书区、多媒体视听区及小特展区等。(3)陶艺爱好者服务:在陶瓷博物馆设有陶艺研习室,是一般群众及陶艺爱好者创作与交流的园地。(4)老年人服务:十三行遗址博物馆将台北市地图装修布置于地面,地上配备带有放大镜可推着走的凳子,既可当拐杖,也可当放大镜方便老人察看地图。
其次,为照顾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有些博物馆考虑得十分细致,采取的服务措施更多,比如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设有游客服务区,提供各类相关服务资讯,如临时寄物、宠物寄放、失物招领及简易医疗服务,并提供轮椅及婴儿推车免费租借服务供游客使用。馆内还专门设有育婴室,备有婴儿哺育设施,方便母亲照顾婴孩。
(二)重视教育,寓教于乐,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
台湾大大小小的各级博物馆,无论是综合性馆还是专题博物馆,均十分重视观众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冷冰冰板着脸的填鸭式,而是利用参与和互动,举办各种活动,使观众在参与和游戏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使观众从小就认识到去博物馆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享受,是一种愉快的知识体验。
1、博物馆内设有各类互动教学区,使观众能够自觉参与并从中学到知识。
十三行遗址博物馆是一个考古遗址类的博物馆,它的考古发现内容在大陆可说是很常见。这是一个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出土铁渣、陶器及一些铜兵器等,然而这个遗址在台湾非常受重视,人们千方百计地予以开发和宣传。馆内设有考古发掘区,在此区内使用卷帘方式来介绍什么是考古学及考古学家,如何做发掘,参观者可以实地动手测量。体验室复制了一个文化层,老师可以从文化层中拿取不同的陶片或文物,介绍大坌坑、芝山岩、圆山等不同时期的文化。
另设有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弧形互动教学区。这里最特别的教学资源要数“考古箱”。每个考古箱都有其主题,学习者可以动手操作,其内容包括:内容说明板、学习单及实际操作的实物。以标本纪录考古箱为例,内容说明板介绍了标本纪录如何进行,箱内并提供了仿制的“标本”,以及测量长度和厚度的工具,让观众可学习测量文物,并将测量的结果登录于学习单上。为使学习体验室能提供最佳教育品质,学习体验室采取预约申请制度,欢迎学校团体申请。
现在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读图画比读文字快捷、直观,还带有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十三行遗址博物馆根据青少年的心理,专门编写了漫画书,用生动的漫画形式阐述该遗址发现的过程、遗址的内涵及台湾当地古老的文明。
以上这些活动其实就是田野考古发掘的模板,不同的一是用道具一是真实的文物。通过以上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使青少年从小知道什么是考古,怎样进行考古发掘,这比看多少书都来得直接,都简单易懂。参与活动培养的是一种科学探索精神和对考古工作的好奇感。
2、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享受。
十三行博物馆安排了一系列的课程,针对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族群,设计适合其需要的课程内容,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让来馆观众得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目前规划的活动大略有下列几种:
室内活动:1、DIY活动;2、手艺研习活动;3、妈妈说故事。
广场活动:利用该馆阳光广场,每年7-8月间定期举办“太阳祭”展演活动,另外也不定期举办石板野炊、歌舞仪式、野营等南部民族特色活动,借以认识各南部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学习尊重其他族群。该馆还不定时举办八里淡水沿岸自然景观深度之旅,让参观民众不止认识十三行,且对于台湾这块土地有更深的了解。
莺歌陶瓷博物馆的成立除了唤起老一代情感的记忆外,更为下一代的经验传承而努力,因此极为重视教育推广,并引导观众体验陶瓷的多元性及可能性,激发大家对陶瓷的兴趣和情感,引发内心深处的感动。开办有以下教育活动:
(1)动手作:提供8岁以上民众玩陶、捏陶的常态活动,周六及周日下午为现场报名,其余时间为团体预约。
(2)陶艺教师研习营:让学校教师借由认识及运用陶博馆资源,带动陶瓷文化教育及传承。
(3)儿童体验室:针对4-8岁儿童设计的陶瓷体验空间,安排小陶器班访、小陶器游博物馆等活动,让小朋友亲自体验并认识陶瓷的质地与文化。另有“儿童体验室辅助北部学前机构教学活动”,欢迎学前机构预约利用。
博物馆针对孩子成长的需求提供了相关的展览道具与活动规划,给予孩子自主操作的机会。孩子透过“玩”与“动手操作”来认识这个充满新鲜事物的世界,“探索”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探索是发现的过程、探索是寻找的经验、探索是成长的基础,提供孩子一个探索的空间,这就是博物馆对于儿童最简单也是重要的任务。在这里,孩子是主角,博物馆提供了欢乐的元素,不企图永久保留各式各样的展示品,而是期待在孩子动手操作的经验里,保留快乐的回忆。
在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的台湾水域馆内,专门设有触摸池,一个特别设计给儿童可亲近的生物池,鼓励他们亲自去探索、亲手去触摸海洋生物。里面放有海星、海胆、海兔、螃蟹等水生生物。还设有科教小教室,透过规划良好的教育活动,提供给游客互动的学习空间。在儿童探索区展示有各种活泼造型的海洋生物,鼓励儿童透过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力,以游戏的方式来探索海洋世界的奥秘。
美国著名的探索馆馆长欧本海默就主张:“博物馆最该做的应该提供儿童一些不同于学校的真实体验”。有了真实的体验,学生们才能得到参观博物馆的身心愉悦,才能使博物馆“三E”原则(教育、娱乐与充实人生)得到充分发挥。台湾博物馆开辟的“儿童体验室”、“儿童探索区”、“触摸池”及“考古发掘区”等领域,就是为满足中小学生特定的心理需求,以达到博物馆教育潜移默化的非强制性教育的目的。
(三)重视陈列展示,充分挖掘文物内涵,将不多的展品用各种手段展示给人们。
台湾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没有大陆丰富,考古遗址内涵也相对贫乏,然而它能采用各种先进的陈列展览手段,使现有的文物藏品和遗址以各种方式展示展览在人们面前,使人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1、成立于1986年的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是台湾第一座将自然科学生活化、趣味化的大型博物馆,透过生动有趣的展览解说,将看似高深难懂的科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引领参观者深入神奇奥妙的科学世界。科博馆强调身临其境的展示方式,陈列于中国科学厅内的万福宫、澎湖古象等,皆是原件重组,仿佛实景重游;而结合声光、电化等科技特效的太空、立体、镭射、鸟瞰、环境等五大剧场,更是临场感十足,让人有如置身真实的场景中。
海洋生物博物馆“世界水域馆”的展示概念源于海洋为地球生命的起源处,透过先端科技的整合,运用3D立体互动动画、电子影音、巨型环境装置及海兽海鸟的活体展示,让来访的人们在虚拟和实体结合的情境营造中,实现寓教于乐的参观体验。
展示方式强调互动性,内容包含化石传奇、海藻迷宫、极地探险、超时空探查艇等。透过有趣的游戏手法,经由互动的方式以启发儿童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台北故宫博物院除了在展览设计上尽量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图片配合说明外,更常举办文物研讨会及学术演讲,以向民众经常传播相关的文化知识。
十三行遗址博物馆有一面专门的考古地层墙,清楚地展示出该遗址在各个年代的生活状态,在每一层出土的典型器物也反映在墙面上,边上则放置年代卡尺,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该遗址的年代、内涵及层位变化。另外,该馆将考古发掘的场景用蜡像展示出来,告诉人们考古是怎样一种科学工作,十分生动直观,引人入胜。
(四)重视投入,给文物保护充分的经费保障。
台湾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巨大,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把博物馆及文物古迹的保护作为一项保护人文环境的崇高事业。在海洋生物博物馆内,专门设有考古遗址的现场复原展。据部门主任——一位资深人类学家介绍,做那样一个考古遗址的场景复原展示需人民币200万元,这项技术目前只有日本有,这个馆一共做了五至六个遗址,如河姆渡遗址、裴李岗遗址、半坡遗址、仰韶遗址等等。遗址逼真地再现古代人类生活场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仅凭一些器物、图片和资料无法达到的效果。另外,该馆许多生物化石都不采用仿制或复制,而花重金购买原件,让观众花钱看到真实的古生物。该馆甚至在法国购买了一件木乃伊用以展出。
(五)重视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尤其表现在文物复仿制品的开发。
博物馆通常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历史文化的代表或象征,以其丰富多彩并具有代表性的藏品资源为依托,开发兼具实用、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纪念品,借以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个性,吸引观众并激发观众求购的欲望。这方面在台湾岛内各馆都做得很好。配合陈列展览,各馆均开发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复仿制品,并且以藏品为基础,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这里的纪念品种类丰富,做工精美,构思巧妙,价格不斐,都与馆藏文物、文化有关。几乎每个博物馆都有几十种馆藏文物衍生品在销售,这不仅带动了博物馆相关产业发展,也为博物馆开辟了良好的宣传渠道。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来博物馆已不满足于单纯看陈列展览,他们还希望购买一些自己喜爱的文物复仿制品,带回去继续观赏或收藏。另外,一些科研院所由于展示研究工作也需要购买一些具有代表性、社会影响大、观赏性强的文物复仿制品。
(六)重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台湾的博物馆普遍大量使用志工(志愿者),在张大千纪念馆、安平古堡及阳明山中山楼,讲解员和馆内服务人员都是志工。在莺歌陶瓷博物馆内,有很多残疾志工在展馆内义务服务。不仅博物馆,据了解,各行各业都有志工。召募志工的口号是:“想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吗?请来参加志工行列吧。”在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竟然有1000个义工在服务,他们都是利用闲暇时间不计任何报酬、义务进行博物馆的相关工作,如讲解、展馆服务及现场演示等工作,在繁忙时节还要提前电话预约,既为博物馆节省了大批人才财力,也为博物馆进行了义务宣传。
另外,博物馆还有一套完整的召募、培训、实习和正式工作的志工制度和计划。
志工的服务内容遍及全馆各个部门:
1、服务组:回答观众各类咨询、提供观众所需相关服务、解决观众疑难、场地整理等;2、行政组:协助馆务资料建档、寄发本馆出版品、收集博物馆相关剪报及书目,建立志工档案及管理等;3、讲解组:协助观众了解馆内教育设施,及馆外遗址、生态保留区等博物馆周边环境、展场维护与管理、教具之开发等。4、活动组:协助办理学习体验室、演讲厅研习活动、规划并支援博物馆相关活动等;5、典藏组:协助博物馆文物保存与维护、文物资料建档、图书资料编目及借阅整理等;
志工报名及组训:1、报名:采用通信报名,填写完报名表后以邮寄、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告知;2、课程组训:一至两个月的志工组训课程;3、实习:完成志工组训课程并通过测试后,进行实习服务;4、正式服务,通过实习服务者,颁发志工证,可正式工作。
志工队伍的建设,满足了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博物馆工作的热爱,也使他们能够利用闲暇时间回报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很多人想尝试不同的人生,想了解不同的工作,想义务回报社会,志愿者活动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大陆博物馆界也应该大力提倡这类活动方式。
(七)重视社区生态总体营造。
博物馆是社区生活的重要文化休闲场所,也可与周围观光胜地结为一体,形成一个文化、休闲廊道,台湾很多博物馆重视社区整体生态的营造。
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是八里社区重要的资源,提供了八里地区及附近居民文化、休闲、学习的最佳场所。该馆为增加社区参与,创造八里当地的特色,特规划“水岸•社区•博物馆”社区总体营造,与“活化文化资产,城乡生命重视——挖仔尾聚落自然与人文景观整体规划”两计划,以结合社区力量,整合八里特有的文化、海岸、景观、产业、山景等自然文化游憩资源,形成八里特色,提升八里居家品质及成为北台湾重要的游憩观光景点。十三行博物馆将与社区共创八里的美景,订制了一个永续营运的魅力城乡共同体。
莺歌陶瓷博物馆除了充分展示莺歌文化特色,更致力于整合各项资源,与地方建立良性互动,共同建立社区生态博物馆,推动文化建设与地方观众事业。
结束语
目前博物馆界正提倡“三贴近”,即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倡要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也是“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纵观台湾博物馆行业,虽然没有这些口号,但实际上在建馆理念、陈列方式和教育服务功能上已初步具备了这些思想,关注博物馆与民众、民生与青少年教育的关系。当前大陆许多博物馆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在这个关键时期,应该合理地吸收和借鉴台湾博物馆新的理念和做法,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教育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使博物馆在国家现代化特别是文化现代化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